杨庆育

经过46亿年的演化,地球生态系统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衡机制,即“自然-人-社会”三大要素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出现过这一制衡机制遭到破坏致使人类饱受其痛苦的事件。几千年后的今天,人类依然处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中。《六度理论》从崭新的视角探讨了这个问题。

六度理论提出,以纬度、高度、温度、湿度、浓度、风度来观察自然脉络、生命存在和生态极限,并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从而实现对其进行整体保护。

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气候条件和生态状况,进而决定这个地区的对外联系交流开放,最终会决定这个地区的文明水平。人们通过经纬度对地球的认识逐渐加强,并且探索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认识,如北纬40°是一条美酒生命线;北纬 30°存在着诸如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三星堆、神农架等许多令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象。而北纬26°有浪漫的夏威夷,秀丽的迈阿密、绚丽的冲绳等。

特定海拔带来的自然气候,会影响人的身心、生产和生活。500-2000米目前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高度,如世界上着名的长寿地区大多在1500米高度,如厄瓜多尔的维尔卡巴姆巴山区,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中国的都安、巴马和贵阳等。高度带来的不仅只是人的舒适长寿,更带来人类超逸的处世态度和人的精神高度。

温度对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气象要素。﹣273.15℃被称为绝对零度,是热力学的最低温度。0℃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发生液态向固态转化的温度。22.5℃则是经科学发现目前地球陆地表面的平均温度。36.5℃是人体标准的体表温度。22.5℃,它既是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同时也是植物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也是人类体感最舒适的温度,温度对地球上所有物种繁衍的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水是生命之源,健康之本,美丽之道。温度是一个与水相关的物理概念,主要用来衡量大气干燥程度,反映一定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含水量的多少。降水与温度是地球上产生各种不同气候的两个主要原因,降水强度与持续时间对人类生产生活有决定性影响。

浓度是分析大气污染的切入点,是理解生态系的重要介质。空气是整个生态系的基础性物质,我们对空气污染的定义是,当某些物质进入大气,并同时呈现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引发足够的危害的时候,称为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又是一种多重叠加的效应,PM2.5是与灰暗、雾霾联系在一起的,是可见的污染。而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对臭氧层的破坏,使地表附近的臭氧浓度不断提高,与臭氧相似的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引发干旱、热浪、热带风暴和海平面上升等一系列严重的自然灾害,这是不可见的污染。

风是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现代气象学看来,风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是空气流动的结果。风对植物和人类的生存都有较大的影响,如银杏、松树、柏树、杉树等多个树种都是风媒植物,风对农作物的影响也很大,除了带来充沛的降水,风在近地层热量交换中还能通过调节温度来促进作物生产,调节作物的二氧化碳浓度,促进光合作用。但风对人类也有极大的害处,它能传播病原体,使植物病害蔓延;强飓风破坏基础设施和建筑,沙尘风暴造成土壤风蚀、毁坏农田,使作物减产。

六维度建立了生态环境的参照系,它确立了人类生存的坐标系,成为一种衡量生态环境的秩序。通过六视角的审视,人们能够通过多方观察去理解大自然的平衡运动,以剖折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对待资源的开发,以更加文明的态度对待生态的保护,探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价值形态,进而自信地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思路和发展模式。

《六度理论》

主编:连玉明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