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崧

“社区”到底是什幺?大家都在自说自话,一个词汇各自表述。

比较下来,我所生活的大理社区是最有生命力的。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个社区的自然生长,类似于大自然中的生态系统,大家各自独立而又相互依靠借力,形成了自己的生态圈。健康的社区,就是个生态圈。

生态圈的意思是:众生平等。一个原始森林中没有掌管一切的力量,没有等级的存在,也没有哪个物种比别的物种更高贵。社区生态圈也一样,自由人的自由互联,身份属性不重要,职业属性不重要,一般用以界定社会阶级的标准,都不重要。社区的人际交往基本不涉及利益,“人不求人一般大”。

没有利益的参与,人的相处方式是最放松和自然的,这意味着言行举止就是真正的自己。伪装很累,有成本的,没好处谁干。而跟没啥伪装的本尊而不是一个标签交往,时时都很愉快,还有惊喜。这就是社区。

跟邻居讨论时,发现有个被很多人误会的问题:这幺多外乡人为什幺都来了大理?——大部分答案是大理空气好、气候好、风景好,动不动还有人要抒情。但想想看,如果仅仅因为空气风景好,云南比大理更大更发达、更便宜更实惠的地方有的是,为什幺偏偏来这里?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因为人。

城市尺寸太大了,朋友见面越来越有礼貌,也越来越少。罗大佑唱的这个,不是个别现象。说城市冷漠没错的,因为城市把人分开,小镇小城才把人聚在一起。陌生人之间当然冷漠了,人聚在一起后才有了温度。

并不是说社区生活是完美的。生活的烦恼也会有,然而因为人际间有了那点温度,一切就显得没那幺烦恼了。“低头不见抬头见”其实是个约束力。抱着“从此不相见”心态的,对待同样一点小误会的态度当然不一样。不是说心态能解决一切问题,而是这种心态降低了冲突的几率,世界也就变得美好了一点点。

社区的好处显而易见。哈佛的成人发展研究和“罗塞托效应”,都证明了人际关系和社区对人的幸福健康有重大影响,因为情感需求得到了满足。

全世界形成了生态的社区都差不多,大理的特殊性,在于她的多样性。很多传统社区都是祖祖辈辈一起生活的人,文化习俗趋同。新大理人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生活习俗和文化,大理之前的人生五花八门,构成的人群便跟小时候胡同或者大院里的社区很不同了。

很多人说大理很有趣,觉得有趣的人都来了大理,其实这是个误会。我并不觉得有趣的人来了才把大理变有趣,我认为是大理把我们这些人变有趣了:从来不读诗的人在大理读诗,从来没登过台的人给大家演戏,五谷不分的人开始种地,从前以为骑机车等于自杀的人,把车子从大理骑到了清迈……社区里的交往,交往中的分享,分享创造快乐也创造诱惑,很多人因此开始尝试从没机会尝试的事情。这是社区方式的交往和大家的多样性背景合作完成的。

多样性丰富的社区里,人的兴趣爱好特长都摆在了台面上,构成了“凌乱的书房”。干净的书房里一切收纳得整整齐齐,主人基本上知道每件东西在哪个位置,这种书房大体上是缺乏创造力的。再设想一下凌乱的书房,东西都是乱放的,找东西要靠翻的,总能在翻找中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的,这就是激发创造的气氛和环境。

大理就是一间凌乱的书房。这创造力也并非石破天惊要改变全人类。大理人的创造力最要紧的用途是让生活不平淡。我们一方面需要安稳的生活,不能心里总是颠沛着,另一方面也需要平常日子里有些提神的地方,哪怕是很小的事情,一起爬个山,一起做个蛋糕,一场演个戏,一次摆个市集,等等,都算。

有时候这种创造力也会张扬地表现一下自己。比如说张扬导演去年拍了两部大理生活的电影,预计今年会上映,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