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砀

日本的这类生活流电影极少让人失望,即便是长片处女作,即便是已经被处理过无数次的老旧题材。这部《爷爷死了》仍然有独到之处,它描写司空见惯的家庭纠纷和狗血冲突,但又能跳脱出来,展现家庭内部无法离弃的向心力,而在即将沦陷进温情脉脉的时刻,又让无奈和琐碎将鸡汤稀释。

《爷爷死了》兑着一点点《家族之苦》的喜忧参半之味,扔进一丝是枝裕和的作料,更直接的还让人想起那部几乎同题操作的《卡普尔家的儿子》——爷爷去世,儿女、孙辈都被召回,原本已经疏远的大家族重新齐聚,儿时的闪亮记忆掺杂着滋长的嫌隙共同发酵。大儿子离异,拿着工厂微薄的薪水还努力维系着虚弱的体面;次子被辞退回家,还一直假提前退休之名;多年不和家里联系的女儿突然出现,开着一辆豪华跑车,依然独身,特立独行,引发嫉妒和猜疑;而孙辈们也都渐渐长大,各怀心事,他们成为了这个庞大家族的旁观者,看着眼前争吵的父辈,也陷入了迷茫。

这个故事之中,有一个最有意味的角色,就是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奶奶。有时,她却突然像清醒过来一样,阻止了这个家庭真的走向分崩离析。两个儿子在饭桌上大打出手的时候,老人冲出房间,大吼一声,震慑住一家人,那一瞬间,似乎又成为了一家之主,两个男人都变回孩童的模样和表情,看着妈妈主持大局;爷爷被推入火化炉的一刻,刚才还在嬉闹的奶奶突然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爷爷”,一生陪伴,没有眼泪可流,没有衷肠要诉,只有最后的一声叫喊,包含了所有无法诉诸语言的感情。这些时刻,你总会疑惑,奶奶到底真的糊涂还是装疯卖傻不想再过问这家族的琐事?或许,只是老人精神上的本能,在某一个重要时刻被意外触动、激发。这个角色是一道暧昧的界限,在生死的边缘之间,一边是已经故去的老人,另一边是仍在俗世中争斗的孩子,她处于二者之间,有时像是无用的累赘,而有时又突然像显灵的神明。

优秀的家庭题材有着共同的特征,它能呈现生活本身的不可言说,呈现家庭这个单位中温热又冰冷,彼此需要但又总是互相伤害的独特关系。它不总结也不提炼,不直接批判亲族关系的桎梏,也不歌颂血浓于水的陈词滥调,而是向人们展现那些我们每个人都能感知但又不知如何归纳的内容——我们被置放于家族关系之中,受到庇佑,却备受折磨,企图挣脱又被爱俘获,最终,或许开始厌倦和逃离,但终将折返。这个系统周而复始地运转,一代又一代就这样维系链条传动,也就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年轻人看着上一代人陷入以亲情为名的泥淖,觉得自己注定可以超脱,但不自知的时候也已经又踏入了同一条河流。在这个故事中,孙女吉子的角色撑起了故事的另一端——对称着故去的爷爷,陷入混沌的奶奶,也对立于被生活折磨的父辈。她仍然保持着清澈、不解与疑惑,她是精神性的,当所有人都在生活的酱缸中扑腾,她始终像一个旁观者,审视发生的一切,怀疑、分析、投射自我。某种程度上说,她处于一种即将跃入真实生活,但尚且还站在池边的状态,欲望、负罪感、存在的意义,这一切都令她陷入自我撕扯。而最终缓解她的是什幺?是家人乱成一锅粥之后,给暧昧的男友发去一条抱怨的短信,对方连夜开车来到身旁的一场欢爱。她将他带给家人认识,一起拍进全家福,那一瞬间,才是从幻想与试探迈入真实生活的勇敢一步。故事到此,一切形成了一个微妙的闭环,老人默默故去,年轻人纵身跃入生活,链条又一次衔接起来继续运转,那些如今看起来不堪的成年人也曾历经迷惘,也曾心怀期盼,而吉子呢?或者比她更年轻的弟弟妹妹们,又将如何构建自己的生活,如何维系家庭?

那场绚烂的烟花,那场幻觉般的狮舞,都是琐碎生活遮蔽下的精神性的显形,谁的心里都有璀璨记忆,所有人世故外壳下也都埋藏着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