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

2017年4月24日,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以下简称印共(毛)武装人员在切蒂斯格尔邦的苏克玛地区向印度中央后备警察部队发起一次攻击,造成中央后备警察部队25人死亡和七人受伤。这一事件再次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印共(毛)这个组织。当前,正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在国际上被广泛誉为“明日之星”的印度,在国内一些地区事实上还存在着印共(毛)建立的平行政权。印共(毛)在位于印度中部、覆盖着茂密森林、部落民聚居的、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的丹达卡冉亚地区的约2000万人口中有着延伸非常好的组织体系,“人民政府”是这个地区的实际管理者。旨在全印度范围内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活动目标的印共(毛)一直是印度政府的心头大患。印度政府从未停止过对印共(毛)的围剿行动。

21世纪印度“毛主义”运动的根源

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农村封建残余、土地占有极端不均衡、种姓制度、庞大的贫困人口等等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独立后长期执政的国大党进行了土地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柴明达尔中间人制度,调整租佃关系;以及施行土地占有最高限额。在最初的改革中,中间人制度被废除,但柴明达尔等封建贵族的旧有利益得到了保护。他们保留了大量土地,成为了新的大地主阶级,还获得了巨额赔偿金。对于“土地最高持有限额”立法,在各邦政府中拥有强大影响的地主、富农和农场主阶层竭力反对。本质上,印度土改是利益在上层阶级中间的调整和分配,一部分土地从大地主手中转移到中小地主手中。总之,印度土改后,虽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农村的基本格局并未被触动。这正是印度“毛主义者”仍然能在印度农村扎根并不断发展壮大,并在21世纪重新掀起反抗高潮的重要现实基础。

1991年后,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新自由主义也开始在印度盛行,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增长,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助推印度GDP快速增长的计算机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主要改善了几十万软件从业人员的待遇,却没能创造出足够多的就业机会惠及一般民众。今天全印度仍有约60%的人口直接或间接在农业部门就业,全印仍有1/4的人每天收入不到1美元。

在这种背景下,2005年通过的《经济特区法案》所引起的“圈地运动”成为了新世纪印度“毛主义”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在这个法案下,许多地方打着经济特区建设的旗号从事土地开发。大批土地被廉价征用,失地农民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这种大规模的“圈地计划”遭到了印共(毛)的极力谴责。印度大力引进外资、积极让跨国公司跑马圈地的很多地区,恰恰是相对贫困落后和印共(毛)活跃的地区。

印共(毛)的成立与兴起

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有三次武装斗争高潮,分别是1946年~1951年特伦甘纳农民武装斗争、1967~1971年纳萨尔巴里运动和2004年至今印共(毛)领导的席卷半个印度的“毛主义运动”。纳萨尔巴里运动主要由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者)领导,以该党书记查鲁·马宗达1972年被捕病死狱中为转折点走入低潮,其是21世纪印度“毛主义运动”复兴的前奏和基础。

马宗达去世后,印共(马列)不断陷入新的分裂。其内部各派在政治路线,尤其是在是否发动暴力革命、是否参加议会政治等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1980年,完全拒绝议会民主体制、主张发动“革命战争”建立“人民政府”的“人民战争集团”组建。今日印度“毛主义”运动所执行的主导路线就是“人民战争集团”的思想路线。成立于1969年的“毛主义者共产党中心”是印度“毛主义”运动光谱上的另外一支重要政党。其属于纳萨尔巴里运动的一部分,但由于与印共(马列)的战略分歧,其从未加入过印共(马列)。2003年其与另一个印度“毛主义”政党合并为“印度毛主义者共产党中心”。它们都认为自己信奉的是“毛主义”。

“人民战争集团”始于安得拉邦和泰米尔纳德邦,在将近30年间其组织网络延展至全国各邦。“印度毛主义者共产党中心”发源自西孟加拉邦,在几十年间,团结吸收了全国各邦的多个“革命团体”。2004年9月21日,印共(马列)“人民战争集团”和“印度毛主义者共产党中心”合并为印度共产党(毛主义者)。印共(毛)书记贾纳帕蒂认为:“印共(毛)的成立是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里程碑。成立一支团结的、基于马列毛主义的毛主义政党,是印度国内、南亚地区乃至全世界珍视革命理想和饱受压迫民众的强烈愿望。如今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印共(毛)雄心勃勃地宣称要建立一个“大革命区”,从尼泊尔到比哈尔邦到安得拉邦及以外的地区,其目标是通过持久的“人民战争”夺取国家政权。2007年印共(毛)“九大”解决了党内政治问题的争论,实现了印度毛主义者在意识形态上的进一步统一。

较之纳萨尔巴里运动,当代“毛主义”运动在思想理论、组织上和战略战术的应用方面,都更为成熟:

1、有关“革命”的目标,印共(毛)“党章”规定,印共(毛)终极目标或最高纲领是建设“共产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仍以土地革命,即实行持久人民战争夺取政权为中心任务,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2、在组织上,印共(毛)“党纲”规定,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党必须保持地下斗争状态。党在选择党员方面十分严格。首先,党员必须完全接受“马列毛主义”;其次,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党组织可以根据地理区划或者生产领域来建立。党的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中央委员会是最高执行权威。与过去不同,印共(毛)在大城市投入很多,他们认为一个稳定的党组织在完成革命最后目标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党组织在城市工作的原则是:“政治中心化”和“组织去中心化”。文件中有如下解释:全体党员和一切机构,特别是基层党员,必须有可靠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基础,因此他们可以独立地工作,并根据党的路线做出正确的决定。另外,其城市斗争策略还包括:利用“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资本家”中的一些进步力量,与其他“共产党革命团体”和大规模的民众组织进行合作;同时介入一些社会公共议题的斗争,例如水资源问题、交通和社会安全问题等。

印共(毛)通常在人口规模达到500~3000人的“解放区”建立“人民政府”。“人民政府”定期进行选举。印共(毛)在高扬“马列毛旗帜”的同时,尊重当地民俗传统。由于信奉“枪杆子里出政权”,“人民游击解放军”在印共(毛)的革命斗争中居于极为重要的位置。印共(毛)的文件《我们的财政政策》宣称其财政的三大主要来源为:第一,党员的党费、党税和人民的捐献;第二,没收的财产和对“敌人”的罚款;第三,在游击区和“解放区”收取的税费。

3、在斗争策略上,与过去印度极左翼不加批评地“一刀切”模式不同,当代“毛主义”运动更加重视印度社会—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其提出的战略重点从一个邦到另一个邦都有极大不同,其具体战略取决于当地具体的社会经济环境。在安得拉邦,“毛主义者”致力于改变封建土地关系。而在位于部落民带的奥里萨邦和切蒂斯格尔邦,“毛主义者”致力于维护部落民对森林产品的权利。对于“毛派”来说,在两个或者三个邦之间的边界建立游击区和解放区非常容易。以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和切蒂斯格尔邦交界处的加德切罗利地区为例,由于邦政府对自杀农民的冷漠,该地区的“毛主义”运动变得十分强大。

“绿色狩猎”

自2004年成立以来,印共(毛)迅速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今日印度政府的心腹大患。自“毛主义”运动于上世纪80年代复兴以来,印度当局对其进行的围剿一直没有间断过。从总体上看,大体可以分为层层递进、规模不断扩大的三个阶段:以1991年“一月觉醒计划”为代表的民团时期、以2005年“和平行动”为代表的邦政府时期和2009年11月开始的由中央政府发动的全国范围的 “绿色狩猎行动”。“绿色狩猎行动”是一场全方位的战争,除了军事进攻外,印度情报部门积极开展信息心理战、情报战、经济战等软战争加以配合。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后,更是将“绿色狩猎行动”升级为了打击力度更强的“绿色狩猎行动3”。

首先,印度中央政府和邦政府投入了大量军事和情报力量对印共(毛)进行围剿。各式专门对付“毛派”游击队的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名目繁多,包括警察部队、准军事部队、突击队、军队和民团几类。这些军事和准军事力量均被传授以反对“毛主义”的理论、战略和战术,配备现代化的武器和通讯设备,受过特殊训练。其次,印度中央和邦政府还对印共(毛)发动了持续的意识形态、文化和舆论攻击,目标旨在分化反抗力量,瓦解其群众基础,动摇民众对“人民战争”的信心以及引起印共(毛)武装人员及民众思想上的混乱等。方式包括使用多种媒体将印共(毛)描绘为杀人、强奸、抢劫、无恶不作的犯罪团伙等。最后,清除印共(毛)领导人则是剿灭战略的关键,手段包括制造“假遭遇战”、出资诱降、采用各种秘密手段(包括进行暗杀)等。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上台后,将印共(毛)从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到村级委员的悬赏价格提升至原来的五倍。

2009年末到2011年是印度政府发动“绿色狩猎行动”猛烈的战略进攻时期,此时的印共(毛)处于被动守势和持续的危险之中。印共(毛)上层损失严重,包括中央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阿萨德和金尚吉在内的一大批高级领导丧生。金尚吉的死亡直接导致了原本蓬勃向上的西孟加拉邦“毛主义”运动的衰落。2012年奥里萨邦领导人潘达的叛变使得该地区的运动大为削弱。但自2012年以来,由于应对得当,印共(毛)领导层被大规模捕杀的局面已经得到遏制。印共(毛)领导层很可能意识到,使用手机、卫星电话等现代化设备很容易被印度政府锁定,因此转移至密林深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效地降低了领导层的损失。

根据印度内政部公布的数据,在“毛派”武装斗争冲突中死亡的人数持续走低,2010年为1005人,2011年是611人、2013年则降低到了394人。印共(毛)影响的地区从2008年的223个下降到了2013年的182个,但印共(毛)控制的核心区域保持完整,他们牢牢掌握着“红色走廊”的核心区——贾肯得邦、切蒂斯格尔邦、比哈尔邦、奥里萨邦和马哈拉施特拉邦。在一些地区印共(毛)的实力反而得到巩固和增强。例如,安得拉邦、切蒂斯格尔邦、马哈拉施特拉邦等地的“毛主义”运动处于活跃上升状态。自2014年莫迪政府上台以来推出升级版的“绿色狩猎行动”以来,印度政府军与印共(毛)实力对比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这表明,在印度的社会经济土壤得到根本改善之前,印度政府与印共(毛)之间的斗争仍将持续下去。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