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岩

自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国与埃及的合作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原有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新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比如,承担埃及新行政首都商务区项目建设的中建公司在峰会之际,又与埃及新城开发局和东部油气公司签署了埃及新首都中央商务区二期项目总承包合同及苏伊士炼油及石化厂项目总承包合同。峰会后,中埃两国在科技、电力、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合作都获得新的突破。10月25日至27日,应埃及总理马德布利邀请,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访问埃及。在11月5日至10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埃及应邀作为主宾国参会。未来,中埃合作的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中埃具有扩大合作的强烈意愿和基础

一方面,埃及具有与我国扩大合作的客观条件。首先,埃及具有适于合作交往的国内环境。2014年塞西担任埃及总统以来,埃及政局稳定,经济和安全形势向好。民众能够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诉求,政府能够高效地予以呼应和解决,鲜有暴力抗议事件发生。经济上,埃及政府自2016年开始经济改革,采取了削减能源补贴、降低税率、埃镑实行浮动汇率等多项措施,成果已初步显现。近年来,埃及的侨汇收入快速增长。埃及中央银行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2018财年(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的侨汇收入是同期海外直接投资的三倍,是苏伊士运河收入的近五倍。近五年来埃及侨汇总额达到1000亿美元。塞西执政后,频繁进行首脑外交,与西方大国和地区强国发展友好关系,并获得高额经济支持。这些均使得埃及的经济颓势显着缓解,经济能力大幅提升,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政治稳定。安全方面,在塞西第一任期内,埃及遭遇了几次严重的恐怖袭击,后来塞西政府采取严厉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尤其着力于恐怖分子聚集的西奈半岛地区。一年多来,埃及的安全局势明显好转。从总体看,埃及处于稳定发展的良性运转中。

其次,中埃两国现有合作进展顺利。埃及工业基础较好,但此前多年的动荡致使工业发展停滞。当前埃及国家经济百废待兴,面临推进工业化的强烈诉求和扩大就业的紧迫需要。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期,产生出大量过剩但质优价廉的装备和产能。中埃在供需方面高度契合,在多个领域都可以实现产业对接,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埃及后,双方务实合作进一步提升。中国已成为埃及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对埃投资存量接近70亿美元,双方共建的苏伊士经贸合作区运转良好,并成为未来两国企业开展合作的良好平台。

另一方面,埃及具有与我国深入交往的主观意愿。从官方层面看,埃及领导人高度重视发展同我国的关系,双方各层级领导人互访频繁,且富有成果。1956年,埃及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国家。1999年,埃及又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阿拉伯国家。埃及还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和最早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塞西执政后,每年都来华访问,如此频度对于一国的首脑外交并不多见。而且,塞西每次访华都会带庞大的专家和企业家团队,与我国相关领域的人员进行对接以将相关合作落到实处。塞西曾在与我国领导人的会晤中表示:埃方将发展埃中关系置于外交的优先位置,愿将埃及的民族复兴梦想与“中国梦”进行对接。为了深化对华合作,埃及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由总理领导、多名部长组成的“中国事务小组”,研究与我国开展多领域的合作,跟踪双边合作协议实施的进展,解决合作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埃及对中埃合作的热切期盼,由此可见一斑。

从民间层面看,中国与埃及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这使得两国人民对丝绸之路具有相近的理解和共同的感情。在现代,两国人民都勤劳勇敢,希望创造出更好的生活,因此对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共同的热情和期待。近年来,中埃两国的民间交往领域不断拓宽。在埃及早已掀起学习中文的热潮,中国的广播电视等文化产品也被翻译成阿拉伯语落地埃及。两国民众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相互了解越来越深入。

从更广的角度来看,中埃合作在“一带一路”整体建设中有重要作用。首先,埃及的地缘位置使之起到重要的联通作用。埃及地跨亚非两洲,与欧洲隔地中海相望。苏伊士运河连通地中海与红海,是世界上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其次,埃及的国际地位使之具有重大的示范作用。埃及是阿拉伯世界具有“领头羊”作用的重要国家,首都开罗是阿盟总部所在地,在阿拉伯国家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埃及也是非洲地区大国。近年间,塞西多次访问非洲国家,与非洲国家的关系更加紧密。自2019年起,埃及将担任非洲联盟的轮值主席国。阿拉伯国家和非洲国家都是我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对象国,中埃合作发展的成功将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产生示范效应,有助于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扩大交往与合作。

有多个重点合作领域

当前,无论从埃及国内情况看,还是从中埃合作现状看,都可以预见未来两国合作的领域将进一步拓宽,现有合作也将更加深入。

未来中埃合作有几个重点领域。一是苏伊士运河走廊相关项目。2014年,埃及政府启动苏伊士运河改造项目,即在原有193公里河道的北段开凿出与之平行的35公里河道,并对37公里的原有河道进行拓宽和加深。2015年该项目竣工后,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能力大幅增强,并实现双向通航,从而提升了过往船只的效率。此后,埃及政府又计划沿河建设一条“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建立多个涉及物流、组装、造船、航海等领域的工业园区,修建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并发展多个高科技工程项目。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已取得进展,埃及方面希望更多的中国企业在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内投资承建新项目。

二是新首都建设项目。2015年3月,埃及政府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中建立新行政首都,以解决开罗人口密集、城市污染、青年就业以及房价高涨等问题。当时,埃及正处于经济困难期。包括华夏幸福集团在内的数家中国企业对此投资450亿美元,中建公司等中国企业承建其中多个核心项目,在当地赢得了良好口碑。未来,新首都区域内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仍期待中国企业的参与。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的埃及展馆。

三是农业领域。2018年以来,埃及政府开始大规模发展沙漠农业,希望减少对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同时为青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埃及政府希望向中国相关单位借鉴农业发展经验,并获得中国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2018年10月底,在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访问埃及期间,中埃签署了农业合作相关协议。埃方期待与中国在农业领域的大规模合作。

四是经贸领域。2018年11月中国举办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邀请埃及作为主宾国参会,受到埃及方面的高度重视。埃及总理亲自率团前来参会,希望抓住此次良机,向中国市场推介埃及的优质产品及投资机会。可以预计,此次博览会后,中国与埃及的经贸合作将更加深入和多元。

五是人文领域。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是中埃两国在经济合作之外的另一亮点。两国自1956年建交后就开始互派留学生,至今从未间断。互派演出团体、互办文化年、媒体合作等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合作轮番登场。近期,两国间再次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涉及两国高校间联合培养人才,多领域的交流互鉴、联合研究等诸多方面。

不过,中埃合作仍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方面,埃及营商环境仍不尽如人意,存在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部门积弊难解、手续繁杂、耗时长、人为因素浓厚等弊端。中国企业在进入埃及前应对此有充分了解,并做好应对措施。同时,埃及一些领域的政策较为多变和随意。中资企业应谨慎从事,不冒进、不盲目、不贪求规模大和项目多。另一方面,埃及的安全形势仍存隐忧,尤以西奈半岛地区和科普特人聚居地区最为严重,在埃中企和人员应时刻警惕、防范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