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怡爽

2021年12月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双方签署了涉及军售、贸易、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28项协议。

自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欧为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谴责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当局,同时对俄实施越发广泛的制裁,很多国家政府也被迫相继表态。其中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态度,引发西方舆论不满。自2月底以来,在联合国有关俄乌问题的投票上,印度已至少四次投弃权票。3月15日,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哈尔迪普·辛格·普里还表示,印度正在与俄罗斯就购买其石油展开谈判。当日,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称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不违反美国对俄制裁,但印度需要考虑站在哪一方。

与此同时,除印度国民大会党内有少数反对声音外,印度国内反对党的大部分政治领袖都未对莫迪政府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提出反对意见。而印度民众的态度则更加鲜明。从2月28日开始,“我支持普京”(#IStandWithPutin)的话题标签在推特等网络社交平台上迅速流行,甚至一度被推上了美国热搜榜第二。美国数字取证实验室对支持普京和俄罗斯的推特进行了分析,发现“核心”账户大部分来自于印度。那幺,印度人的“亲俄”姿态由何而来?

莫迪政府的现实考量

在冷战时期,印度和苏联就曾建立较为密切的关系。1971年,双方签署的《苏印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表明印苏在实质上建立了同盟关系,苏联一度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冷战结束后,该伙伴关系在印度和俄罗斯之间得到延续,俄印将彼此视作“特殊战略伙伴”。尽管印度人民党(简称印人党)政府在2014年上台后,印美关系逐渐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但印度一直试图在美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保持平衡”。2021年12月6日,莫迪与到访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了在新德里举办的第21届俄印年度峰会,两国外长和国防部长还举办了首次“2+2”对话会,双方签署了涉及军售、贸易、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28项协议。这次会晤在实际上体现了莫迪政府处理俄印关系时的三个现实考量。

首先,印度自认是一个“战略自主”的大国,追求“战略平衡”,不愿通过牺牲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来巩固美印关系,也不愿因美国的压力放弃与俄罗斯的合作;其次,俄罗斯目前依然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军备供应国。即便在过去五年里,随着印度国防供应链的多样化发展,俄罗斯对印武器出口已出现下降趋势,但印度依然对来自俄罗斯的武器维护和补给有强烈需求;最后,印度认为,疏远俄罗斯将导致其如果与中国发生冲突俄罗斯会“倒向”中国一方。由于俄乌冲突将美西方的注意力吸引回欧洲,在印度的认知中,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甚至变得更加紧迫,因此印度更不愿在此时将俄罗斯推到“对立面”。

而在上述考量之外,如今印度又有了继续维系与俄罗斯关系的新理由:国际原油和燃料价格已上升至将严重危害印度经济复苏前景的程度,俄罗斯失去来自欧洲的订单后,迫于经济压力可能会以更优惠的价格向印度提供能源、燃料和化肥等产品。尽管目前俄罗斯只是印度第六大煤供应国,印度进口的原油中大约只有2%~3%来自俄罗斯,但未来印度对俄罗斯的进口需求很可能会持续上升。

印度政府的外交传统

如果说现实考量让印度政府在处理有关俄罗斯的问题上倍加谨慎,那幺,印度坚持外交自主的矜持心理和对自身国际地位的认知让其更不乐意和美西方一起站在俄罗斯的对立面。

一方面,尽管印度的“不结盟”理念如今已名存实亡,但印度依然重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印度之所以愿和美国结成“准同盟”关系,是因为双方在遏制来自“中国的威胁”上有利益汇合点,但印度依然对排他性同盟中所要担负的责任心存疑虑。有鉴于莫迪政府已越来越倾向于具有“集权和强硬”特征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也更加不乐意被绑在美西方“民主”意识形态的战车上。因此,在越是关键与复杂的国际问题上,印度越倾向于做出独立选择。

另一方面,印度高度看重自身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这关乎印度的民族自尊心,也是印人党政府巩固自身执政合法性的主要叙事手段之一。印度认为自己不能只是亦步亦趋地追随美西方,它需要中立的角色,以便能够在国际冲突中发挥调解作用。假如印度在俄乌冲突中仓促地站到美西方一边,那幺印度认为自己担任“受人尊敬的调解者”并趁机提升国际地位的机会将被浪费。

印度民众的感性认知与民族主义情绪

相对于印度政府复杂的现实考量,印度民众对俄印关系的认知则更加感性与直接。2017年,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25%的印度人认为俄罗斯对印度根本不构成威胁。这或许是因为俄罗斯向印度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矿物燃料、石油制品、宝石和贵重金属、化肥和机械等,这些产品既是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但又数量不多,对印度本土企业无法形成“威胁”。与此同时,俄印之间的民间交流频繁,俄罗斯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甚至远超大多数欧美国家。此外,1971年,苏联曾在孟加拉国独立战争期间支援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上也站在印度一边,印度对这些帮助“心存感激”。因此,印度民众不认为俄罗斯是有利益冲突的对手,而是可靠的伙伴和朋友。印度民众不与美西方站在一边谴责俄罗斯,也或有“回报”俄罗斯过往给予印度支持的因素。

而自2月底以来,印度连续在联合国有关俄乌局势的投票上投弃权票后,这种支持又染上了一层民族主义情绪的色彩。美西方有很多声音批评印度“无视人权”“逃避主要大国的责任”“没有成为可靠的合作伙伴”等,这种居高临下的傲慢姿态引发了印度国内从上至下的“愤怒”。虽然印度社会也有亲美倾向,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印度民众、学者还是政界人士,都对美西方以“自由和人权”为由对印度指手划脚的行为感到不满,印度国内右翼势力的反感情绪尤为强烈。因此,印度网民自发支持俄罗斯,既是这种逆反心态的体现,也或是在表达对莫迪政府外交选择的支持。

尽管对于现在的印度来说,“保持中立”的成本正变得越来越高,将来未必不会重新考虑自身立场。但目前印度对俄罗斯的“支持”,在本质上体现了印度希望自身大国地位与核心利益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这不仅仅是莫迪政府和印人党的立场,也已成为印度超越党派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