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印太”战略自2017年末特朗普政府首次提出以来,已逐步发展成为美国全球地缘战略与地区安全战略的核心,且为拜登政府继承、发展、推进落实。早在2018年5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改组、更名为印太司令部的仪式上,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便公开表示:该战略的出台就是为了应对中国威胁,因为“在印太地区有很多‘带’和很多‘路’”。《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这就是说,博弈者需要根据对弈方情势的变化而不断调适、应对,方能获胜。而有效“践墨”的前提正是“知彼”。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韦宗友教授的新书《美国印太安全布局研究》(简称《布局》)是专门、深入、系统研究美国“印太”战略的学术专着,为中国决策者、研究者厘清“印太”战略的来龙去脉、基本架构、攻防态势提供了一份有厚重学理积淀的政策指南。

论书的品质高下,首先也要看其篇章结构,而谋篇“布局”恰是《布局》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全书除绪论、结论外共八章:首章从“安全布局”的理论框架入手,从国际关系、国际战略理论的高度探析安全布局的战略动因、基本形态和影响要素,然后以之为理论工具,对美国印太战略做经验分析。在第二章梳理了印太地缘战略地位上升与美国战略认知转变的历史脉络后,第三、四、五、六章聚焦奥巴马和特朗普两届政府的印太安全布局及其困境,顺势形成一个2×2的对比矩阵,帮助读者比照两届政府各自布局的异同和困境的异同,以及可能产生上述异同的历史动因,可谓颇有匠心。第七、八章则转至中国视野,探讨美国印太安全布局对中国地缘战略环境的影响与中国应对。

理论基础深厚、理论框架使用得当是该书的另一大亮点。作者严格界定“安全布局”这一挈领全书的核心概念,并在三个维度上对其分类:在目的维度,安全布局旨在应对威胁、扩展影响、塑造秩序;在形态维度,推进安全布局的手段包括军事联盟、安全伙伴关系、前沿军事存在;在影响要素维度,布局主体的威胁认知、可用资源、外交能力是三个主要因素。

客观、准确的评估是政策和战略研究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布局》做到了这一点。以第四、六章为例,两章分别研讨奥巴马、特朗普两届政府印太安全布局的困境,既考虑到结构性、常态性因素的制约,如全球与地区威胁平衡、财政束缚等问题,又考虑到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总统个人特质的差异化要素,譬如奥巴马时期的军事联盟与安全伙伴掣肘、对华竞合两难等问题,以及由极富特朗普特色的“美国优先”原则所造成的联盟关系困境与安全伙伴关系困境。这一对比的好处是,能让读者辩证地了解、区分美国印太战略中制约性因素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结构性与时代性等性质、特点。“区别是制定政策的基础,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因此,尤其对政策制定者而言,洞察上述细微差别及其内在机理是有效利用主客观条件、化解外部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前提。这正是《布局》一书的学术创见与政策贡献。

好书能让读者直接获得知识从而受益,更好的书则能让人跳出书外,激发更多的联想、沉思与启迪。读完《布局》,掩卷遐思,拜登政府执政已逾一年,其全面继承特朗普时期的遏华方针并在技术层面“深化创新”已无疑义。譬如,修复并强化同盟关系是拜登政府不同于前任的新特点,包括继续升级美澳日印四边安全对话机制(Quad),创设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继续利用五眼联盟、“七国集团+”机制(G7+)以及所谓“民主十国”(D10)等多边主义平台打造“国际统一战线”、强化对华制衡等。这些新举措将如何影响美国的印太安全新布局?中国又当如何应对?还是那句话:践墨随敌,知彼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