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睿

CRO赛道颇受资本市场看好,中金研究报告指出,近五年来,CRO & CMO已发展成A+H两市总市值超过1.2万亿人民币、相关上市公司近20家的医药细分大版块。这其中,药明康德、泰格医药持续位于机构重仓的医药企业之列,也获得了刘彦春、葛兰等知名基金经理的青睐。近期,又一家CRO企业阳光诺和(688621.SH)将于6月9日开启申购,距离正式登陆科创板仅一步之遥。

招股说明书显示,阳光诺和是国内较早对外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CRO公司,受益于医药研发行业快速增长和在手订单持续增加,公司近三年来业绩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归母净利润已增长超两倍。此次IPO,公司拟募集资金4.84亿元,将用于特殊制剂研发平台项目、药物创新研发平台项目、临床试验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及创新药物PK/PD研究平台项目,为业绩规模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药物研发推动CRO持续扩容三年净利复合增速87%

全球药物研发投入正在持续上升。根据弗利沙利文数据预计,2020年国内药物研发投入将超过250亿美元,四年平均增速超过20%。而随着现代制药企业研发成本上升,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快速兴起。

阳光诺和的药学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原料药制备工艺及结构确证、剂型选择、处方组成、制剂工艺、稳定性研究等,帮助医药制造企业加快药物研发进展,降低研发费用,致力于协助国产企业加速实现自主创新。

据了解,2015年以来,公司参与研发的项目已累计取得147项仿制药临床批件或临床备案号;1项创新药进入Ⅲ期临床试验,且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同时已取得95项仿制药药品注册受理号。2017-2019年度,公司还连续获得“中国医药研发公司20强”称号。

凭借众多优质项目,阳光诺和及其控制企业累计为200余家医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主要为国内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药学研究服务贡献的营收也不断上升,于2020年营收达到2.0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接近六成。此外,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也构成了阳光诺和的主营业务,其中临床试验包括了针对创新药的I-IV期临床试验研究服务、针对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BE)试验服务等。经过多年积累,阳光诺和在“药学+临床”综合型CRO公司中,已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

在主营业务的推动下,阳光诺和的业绩规模持续扩容。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35亿元、2.34亿元、3.47亿元,年复合增速超60%,2021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增长29.82%。与此同时,公司近三年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42.38%、45.89%和49.59%,实现显着增长,其中药学研究服务的毛利率保持在50%以上,公司对此表示,其主要是由于在执行项目增加,规模效应使得公司成本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这也带动阳光诺和的归母净利润从2018年的0.21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0.72亿元,实现三年增超两倍的可观增幅。

在手订单金额11.32亿元拓展产业链打开成长空间

尽管我国医药市场持续稳定增长,但我国医药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仍然较弱。国家统计局及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为2.42%,而以创新专利药为主的跨国制药企业如PhRMA及EFPIA成员研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高达15%以上,可见我国药物研发市场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中金研究报告也认为,在海外订单转移+本土创新发展背景下,医药外包行业将继续快速发展。

在此背景下,2018-2020年,公司新签订研发服务合同金额分别高达5.90元、6.58亿元和5.27亿元。由于药物研发存在周期较长的特点,公司报告期内所签订的订单尚未完全转化为收入,截至2020年末,阳光诺和在手订单金额达到11.32亿元。基于充足的订单及公司陆续新签订的研发服务合同,公司业务规模的增长得到了有力支撑。

为不断实现订单转化、获取更多订单,阳光诺和在研发方面持续投入。2018-2020年公司研发支出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6.28%、8.16%、9.84%,于2020年达到3419.23万元。此外,公司目前拥有约10000平方米的药物研发实验室,约600人的技术团队,为应对在手订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阳光诺和此次募集资金的投资项目预计将为公司新增实验室超过10000平米,在特殊制剂研发、药物创新研发、临床试验服务和创新药物PK/PD研究方面持续加码,可以看出,这有望进一步补全公司CRO产业服务链,提高核心竞争力,并显着增强公司业绩规模与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