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常

整个国庆假期,我都在和Google的Pixel XL手机不断斗争。这场斗争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升级最新奥利奥(Oreo)系统之后出现的各种bug。斗争的高潮出现在10月5日Google发布会当天,我的Pixel XL几乎每5分钟就要重启一次。

在这场全球IT圈儿关注的发布会上,Google发布了一系列堪称“眼花缭乱”的硬件产品。除了新款的Pixel 2手机,Google还推出了智能音箱Google Home、笔记本电脑Pixelbook、VR眼镜Daydream View、智能摄像机Google Clips和智能耳机Pixel Buds。

没错,这不是小米的发布会,而的确是Google的发布会,而且这些硬件都是Google自有的,不是过去与其他厂商的合作款型。

在此之前,Google刚刚用11亿美元收购了HTC的Pixel团队。2012年,Google曾以125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但此后在2014年又转手把摩托罗拉移动卖给了联想。

那幺,现在Google为什幺要如此倾尽全力做硬件产品呢?

告别合作 在去年推出Pixel手机之前,Google的硬件制造采用的都是和第三方厂商合作,奉行高性价比运营模式。这种模式对于目前的Google来说已经很难满足,一方面,高性价比的产品很难完全展示Google自身在技术和软件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第三方厂商也不愿意推动高端的合作产品问世,以免对自身的主力产品形成竞争。要解决这个矛盾,Google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做硬件。

承载AI 去年以来,Google已经把自己的核心从“移动优先”改为“AI优先”。就人工智能(AI)的技术能力来说,Google已经处在领先的位置,但要将自己强大的AI

能力推销给数以亿计的消费者,Google离不开硬件这个载体。终端硬件是向消费者推销新技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目前在触达家庭用户方面,亚马逊的Echo拥有明显的市占率优势,而不是Google Home。这意味着Google不仅要做硬件,而且还需要形成极大的规模。

硬件赚钱 对于Google来说,硬件的成功不仅意味着AI战略的成功,也会给自己带来一个巨大的收益增长点。目前Google的广告营收依然占到总营收86%的比例,包括硬件在内的其他营收占比14%。它推出的硬件产品都是可以对标三星和苹果的主流产品,价位不低,利润空间够大。Pixel 2和Pixel 2 XL的售价分别为649美元和849美元起,而iPhone 8和iPhone 8 Plus的售价分别是699美元和799美元起。

总的来说,Google在未来几年试图形成“AI+软件+硬件”这样的链条。但是这一链条的成功与否要看Google的硬件会不会大卖。此前8个月,Pixel手机的销量还不到100万部,而三星一个月就卖出了500万部Galaxy S8,苹果在过去一个季度则卖了5000多万部 iPhone。

在软件部分,Google可谓非常强大。从操作系统到搜索引擎,再到各种热门应用,Google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无法忽略的巨大存在。但是软件的强大无法弥补它在硬件上的经验诸多不足,Pixel XL在如此重大的版本升级后出现这种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危机。如果iPhone出现类似的问题,恐怕早就千夫所指了。

Google收购HTC团队也是为了解决自己在硬件方面的不足。Google在硬件方面的不足不仅仅是软硬件的融合度不高,还有最基本的供应链问题。此前Pixel就因为供应链失控导致了大范围的缺货,而刚刚发布的Pixel 2高配机型需要等待七八周才能发货。

即使Google在AI和软件上拥有优势,但是它在硬件上的窗口期并不会太长。一方面,硬件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Google自己做硬件的风险其实很高—面临着合作伙伴和投资人的压力,如果不成功,会打击整个公司的发展势头。正所谓不成功便成仁,Google目前面临的恐怕就是这样的关键时刻。商业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