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沁

今年56岁的英国人Mandy Mayer热衷健身,每周她至少会去健身房锻炼4次,不过一段时间之后,她的训练进入了瓶颈期,无论她多幺努力,身材都没有更多改 善。

她的私人教练建议她尝试DNAFit公司的服务,这家初创公司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分析出人体对特定食物和运动训练的反应。Mayer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网上订购了一份DNAFit,把装有自己唾液样本的试管寄出两周之后,收到了自己的健身和饮食报告,报告建议她采用耐力型训练,会更快更有效地达到她的目标。3个月后,Mayer的体重掉了好几公斤,身材从12码缩小到10码。

“这完全是DNA测试的功劳,我掌握了自己的基因特征,遵循适合我自己的健身方案,在饮食上稍加改进,目标实现起来就容易多了。”Maye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DNAFit由来自南非的生命科学创业者Avi Lasarow在2013年创立。在当年的一次技术展上,Lasarow在健身产品展区看到了FitBit以及其他可穿戴技术产品,人们热烈讨论着大数据和Google Glass会如何改变跑步机的使用,这让他相信基于个人基因的个性化产品必将拥有巨大的市场。

一场新的企业研发浪潮,正为“我很独特”的消费者提供与其日常健康、健身和营养相关的基因服务。除了DNAFit,还有诸如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的前妻安妮·沃西基(Anne Wojcicki)创立的23andMe等基因公司,都在通过简单的血液或唾液样本绘制出基因编码图谱,并解释其中的含义,然后将这份DNA测试邮寄给用户,让他们拥有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在中国,类似的基因公司WeGene刚在1月底完成B轮融资,并声称已获得超过10万用户,它计划在2018年年底获得40万用户—对于基因公司来说,样本库越大就意味着它能越精准地根据个人的基因编码来定制你的消费。WeGene也宣称会提供给用户数百项基因解读和分析服务,并且会根据用户的基因数据对接第三方公司,提供如精准饮食、精准体重管理、运动基因组学、家谱编写等后续服务,目前其合作的第三方公司有十余家。

相对来说,DNAFit已经先一步开始了它的商业化应用。2016年,DNAFit与联合利华就达成一项为期一年的合作。联合利华旗下有一款叫马麦酱(Marmite)的产品,有的人非常喜欢它,有的人则极度讨厌它,联合利华希望通过与DNAFit的合作,发现这种喜恶是否与基因有关。这项研究最终发现了13个全新的与口味感知相关的基因。联合利华借此推出了马麦酱产品史上最大规模的营销,DNAFit也因此打出了品牌。

在那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找到DNAFit,试图借助它的DNA知识来优化产品研发,开发出独一无二的、没人会讨厌的产品。

但从长远来看,DNAFit还是想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服务于个人上—如何让用户更好地利用自己的DNA数据,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日常活动建立更深的联系。当人们需要个性化产品时,DNAFit会是他们的首选,这是DNAFit的目标。

创始人Lasarow认为,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是由出生时所携带的基因以及后天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就是饮食。基因是静止不变的,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通过了解基因,就能帮助人们更有针对性地控制变动的环境。

他以CYP1A2基因举例,该基因控制着95%的咖啡因代谢。“我一天可以喝四到五杯咖啡,我在睡前喝一杯Espresso都不会妨碍睡眠。但我的妻子只要过了中午喝咖啡,她晚上肯定睡不着觉。新闻上一会儿说咖啡是不健康的,一会又说咖啡有各种各样的健康益处。说到底,是因为每个人对咖啡的反应不同。基因特征的不同会导致一些人代谢快,一些人代谢慢,人们掌握了自身的基因数据之后,在摄入咖啡时就会做出更合适的选择。”Lasarow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此基础上,DNAFit可以根据用户的基因需要制定菜单食谱,它还与英国餐厅Vita Mojo合作推出DNA定制伙食,用户可以摄入的脂肪、碳水化合物、卡路里和蛋白质都根据个人DNA特征来搭配。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的研究发现,那些遵照基因推荐饮食的人群要比未遵照基因推荐饮食的人群更容易减肥,前者要比后者多减去33%的体重。

与饮食直接相关的则是运动健身产业。2016年,DNAFit公布了首个针对基因训练的临床测试结果,接受基因指导训练的测试者的运动表现优于未接受基因指导训练的测试者三倍。对职业运动员来讲,他们有可能因此找到快速提升运动表现的秘诀。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则有助于他们在有限的运动时间内达到最佳效果。紧接着,DNAFit就推出了全球首个在线基因训练平台Elevate,可以根据用户的基因以及个人目标,制定定制的、互动的训练计划。

虽然私人健身教练或是营养师同样也可以向客户提供最佳的锻炼和饮食方案,但Lasarow认为,这些专家的建议存在局限,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来自于过去的经验。“他们的建议十有八九是有效的,可万一你就是例外呢,而DNA不存在例外。”Lasarow说。

《快公司》杂志评选的最具创新企业数据科学类中,DNAfit排进前十。两家英超俱乐部、英国奥运跳远冠军Greg Rutherford和英式橄榄球明星Bryan Habana都是DNAFit的用户。去年,埃及国家男子足球队成为这家公司的新客户,埃及队这一年还成功晋级2018年世界杯,这是其历史上第三次进入世界杯。

基因检测满足了消费者越来越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中心感。它最初进入个人消费者市场,主要面对的就是那些特别担心形成某些遗传性疾病的用户。事实上,23andMe在十年前就已经推出基因检测,为消费者探知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病症的遗传危险信息。但那时多数消费者对其还一无所知。随着价格急剧下降、营销和配送方式的完善,以及监管法规的积极转变,这一市场迅速成为主流。

201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撤销了针对23andMe向消费者直接推销疾病风险筛查服务的禁令,并在今年3月7日,正式允许23andMe向消费者直接发售能探测癌症的基因测试。这将有可能在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基因监测市场的美国,进一步实现消费群的大幅增加。

瑞银集团在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17年,有13%的人已经接受过基因组学测试,另外25%的人则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接受这种检测。调研公司Credence Research认为,DNA测试市场规模到2022年有望激增到3.4亿美元,而2015年时,市场规模还仅为7000万美元。

随着市场的持续发展,更多创新型企业涌现出来,基因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展。2017年,美国的基因公司Helix推出首个在线遗传学市场,人们可以在这个市场中找到任何以DNA数据为基准的服务应用,其中包括建立基因与睡眠模式之间关系的SlumberType、减肥应用程序Lose It!,以及根据客户基因为其选择葡萄酒的Vinome。

美容是基因组学已经进入的另一个领域。伦敦帝国学院生物医药工程教授Christofer Toumazou在2014年成立的Geneu是第一家在店内为消费者提供皮肤DNA咨询的品牌,并根据DNA特征在30分钟内就能提供两款定制精华液。

店内的基因科学家使用微芯片技术测试消费者唾液样本DNA,主要查看两项指标:皮肤分解胶原蛋白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如何排斥自由基,换句话说就是看皮肤的抗氧化保护有多强。整项测试加上两周存量的精华液总共售价600英镑(约合5289元人民币),在那之后如果需要加购,售价为一个月存量300英镑(约合2644元人民币)。

“我们的研究显示,皮肤老化60%受基因影响,40%受生活方式影响。基因测试已经开始应用在医药领域为用户提供定制的药物,但它真正的潜力是在消费品行业,消费者随时随地都可做个DNA测试,在选择产品时便可以做出更理性的选择。”Toumazou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不过,一些基因专家担心这种测试的效果可能被过度夸大。“我并不反对人们通过这些服务获得自己的基因信息,但前提是这些公司得告知用户测试结果是有局限性的,并非绝对的。”伦敦大学学院的基因学家Jess Buxton教授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Buxton指出,目前科学家对基因变异对人体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所以基于基因的个人健康测试的价值也很有限。不过,类似乳糖不耐症等一些症状,由于其基因特征非常明显且单纯,是可以明确作出判断的。“很多情况下,基因之间,基因与非基因要素之间互相作用构成影响,你很难只通过单独选中的几个基因数据来做出健康判断。”Buxton说。

以DNAFit为例,在人体所携带的上千万条基因中,DNAFit只测试其中的45条。Lasarow的解释是,这45条基因是已经经过验证的、能与某种生理状态具有直接对应关系的基因。接下来,他们会考虑为用户测试60万条基因,这些基因数据会被保存下来,一旦新的科学研究证明某条基因会产生特定作用,便能随时向用户更 新。

还有一些创业公司通过加入更多的参考元素,而不仅仅依赖基因来为用户提供饮食和健身建议,从而保证自己的权威性。来自旧金山的Habit公司提供的家庭测试包中包括DNA检测、血检,并且让用户喝一杯饮料,据说可以测出人体如何代谢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

“和其他家庭测试只包含DNA测试不同,Habit能看到用户的全身是如何工作的。”Habit的创始人Neil Grimmer说。他表示Habit衡量超过60种与营养相关的血液和遗传生物标志,以及用户个人的生活方式,来定制营养推荐。

Lasarow强调自己不会过度推销科学。“基因并不决定人的命运,但它能带来巨大的机会。掌握自己的基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做出更针对自我的选择,掌控身边的环境对自身健康的影响,更快更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恰是人们所需要的。”

在基因出现之前,人们还会借助读手相、占星等来了解自己的命运走向,指导自己的言行,它们可比基因缺乏科学依据。人类不断挖掘自我的热情永不会退却,商业机会也就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