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财经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后起之秀,校园分期市场这两年来逐步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多的登上资本的舞台。2016年5月23日,华塑控股(000509)抛出一个重大资产购买方案,拟以14.28亿收购和创未来的51%股权,后者通过其“优分期”大学生信用消费平台,为大学生提供分期购物和小额现金贷款信息服务。此举使得“优分期”成为了第一个上市公司并表的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平台。

校园分期业务盛行于美国,近几年才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2013年8月“分期乐”成立于深圳,是国内最早出现的校园分期创业公司。随后2014年3月,“趣分期”宣布成立,1个月后,本次故事的主人公“优分期”成立。现今,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分期购物平台已有30多家。经过2013-2015年的市场探索和启动期,2016年该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和洗牌期,寡头的格局将逐步显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塑控股能否分得一杯羹?

“趣分期”和“优分期”估值对比

其实相比较如今刚入门的华塑控股,早在2015年4月3日,昆仑万维(300418)就已经进入了大学生分期购物的市场。其全资子公司昆仑香港通过认购Source Code L.P.美元基金,斥资1200万美元定向投资于“趣分期”——现国内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的两个龙头之一。5天后,4月8日昆仑香港再次投资5000万美元参股“趣分期”,占股比20%。此时“趣分期”约16亿人民币。

2015年8月11日,趣分期完成新一轮融资,蚂蚁金服领投2亿美元,昆仑香港此时再次抛出约2500万美元进行增资。本轮融资过后“趣分期”最终估值约40亿人民币,昆仑香港将合计直接持有趣分期19.45%的股份。估值对比情况如表1,飙升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的是,坊间盛传徐小平的真格基金在“优分期”成立3个月后即掏腰包100万美元占股10%,9个月后获利30倍,实属可观,但这一笔投资并未在公告中显示,因此具体情况不得而知。而在“趣分期”背后有阿里,“分期乐”背后有京东的情况下,“优分期”是否能对得起那幺高的溢价,在这一“烧钱赚用户”的行当中杀出一条血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财务和运营状况对比

笔者对比优分期和趣分期二者的业绩发现,二者都还处于“烧钱”阶段,净利润皆为负数,但收入增速相对耀眼。不过2014年“优分期”在初期成立较晚的情况下,收入竟然高于如今的龙头“趣分期”?那如今的情况究竟如何,我们用网站的日均PV来做个直观的了解,见表2。

对于互联网企业,用户就是收入。根据报告书以及“趣分期”的公开资料,“趣分期”在2015年3月单月就达到了3亿的交易额,是其2014年全年6亿交易额的一半左右。而“优分期”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的单月订单交易额仅为1.8亿,距离“趣分期”还差一大截,并且宣称的注册用户为100万,但100万注册用户所形成的日均IP仅为6000,这一转化率并不乐观。

如今“趣分期”的流量是“优分期”的10倍左右,而估值却仅为其1.3倍,华塑控股的买卖是否合算一目了然。在优分期2015年上半年亏损的情况下,其承诺2016-2018年的业绩分别为0.7亿、2.亿、3.4亿,对应2016年的承诺业绩,此次华塑控股的收购PE高达40倍,这一数字在上市公司的并购中相当少见,或许华塑控股看中的更多是优分期身上的正宗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吧,但不知证监会对此怎幺看。

平台资金成本与贷款利率

如今37%的校园分期平台的资金来源为P2P平台,通过转让债权和自有资金担保从P2P平台处融资。而另外67%为通过自有平台融资或者自有资金提供贷款。一般校园分期平台从P2P处拿到的资金成本为11%左右,而放款利率则相差巨大。

笔者将三家平台以及“京东白条”和“蚂蚁花呗”的普遍利率情况进行了对比,而出借利率以iPhone 6s 16G在京东上的售价4599作参照,出借利率包含商品利率以及费率,首付为0,还款周期为24期(月)。具体看表3。

可见校园分期平台提供的利率比普通电商平台提供的利率要高出一个层次。粗粗看来,校园分期平台的利润空间如今不是太高,以平台平均利率16.80%-11%=5.8%,可见平台平均的“息差”大致在6%左右。

对于分期平台的成本端,值得一提的是,“分期乐”在2016年初发行了ABS(资产证券化融资),优先级证券发行利率为5.05%,是分期平台中首个发行ABS的平台。而“趣分期”部分则是通过“金蛋理财”进行融资,利率在10%左右。“优分期”的资金来源并未对外公布。

校园分期行业前景几何?

据教育部统计,我国2015年在校大学生接近2700万人,按照渗透率50%-80%、每人一年分期消费4000元计算,校园分期市场的规模可达500亿-800亿之间。现今该市场的规模在300亿左右,渗透率约为30%。蛋糕够大,想要的人也不少。

从违约率的角度看,在美国,大学生的违约率最低,因为在校期间不需要清偿债务,但未来的工作能给其提供稳定的现金流以偿还借款,因此违约率较低。而如今国内的大学生分期平台的服务对象仅为在校大学生,并且毕业前就被要求还清债务,这摆明了就是瞄准了大学生父母作为债务担保人。出于爱子之心,使得中国大学生违约率相对较低。同样的低违约率背后却有着本质的差别。这样的机制又使得校园分期每年都因大学生毕业导致客户流失,如何守住这些用户,使得前期投入的成本产生更多的回报,是每个平台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把钱借给无收入的大学生透支消费,涉及的消费品又常常要价不菲,这本身就是一种“次级贷款”。尽管金额不会像房贷那样庞大而祸及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却也助长了大学生攀比购物、透支消费的习惯,破坏了识别风险,合理负债的金融意识。分期平台本身也没有实现盈利,有的只是不断吹大的估值泡沫。这样的金融模式创新,让股民买单,还是慎重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