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冕”之后的马云,其疆域正在迅猛扩张之中,不仅包括短期内豪掷近400亿元入股的近10家上市公司,还包括布局于上市体系之外的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的资产飙升,以及外界难以获悉详情的云锋基金。纷繁复杂的关联持股、迷雾重重的关联交易,越发衬托出这个庞大帝国的不透明。

上市的阿里集团仅仅是马云所控制资产的一部分,整个“阿里系”帝国究竟有多庞大,也许只有马云自己心里清楚。

《新财富》统计显示,马云所控制的“阿里系”,除去拟上市的阿里集团本身,与他产生关联的上市公司就多达11家,其旗下资产可分别归属到四大子系中(见《马云的阿里帝国疆域图》)。

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谱系图中,在阿里上市体系的内外,环绕着的是纷繁复杂的关联持股以及迷雾重重的关联交易。马云治下的阿里疆域,始终缺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

体外阿里帝国

上市体系之外的“阿里系”,至少包括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云锋基金,以及马云直接、间接持有的其他一些公司股权。

阿里小微金融集团即支付宝脱离阿里集团之后、以其为核心孕育出来的阿里金融板块,除支付宝之外还包括阿里小贷、阿里担保、天弘基金、众安保险等金融业务,它们的持股母体皆为浙江阿里巴巴。

云锋基金为马云与虞锋共同发起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除此二人之外,其他出资合伙人还包括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银泰投资董事长沈国军、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等。

云锋基金官方网站披露的信息相当有限,所投资的项目包括阿里集团、华谊兄弟(300027)、寰亚传媒(08075.HK)、张艺谋的映象系列、华大基因等。

上海云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云锋基金的普通合伙人,承担着基金的管理职责。工商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2.8亿元,马云占股40%。

除此之外,马云直接持有华谊兄弟4.13%股权,还通过融信网络全资收购了恒生集团,进而控制了恒生电子(600570)。

关联持股疑云

关联持股是阿里系的一大典型特征,除了马云本人的大量关联持股之外,同为关联方的云锋基金以及自然人谢世煌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马云作为发起人的云锋基金,其实也是阿里集团的小股东之一。2012年对香港上市的B2B子公司进行私有化之前,阿里集团为了筹集所需资金,曾进行过一次私募融资,而云锋基金正是出资者之一。只是,由于云锋基金的持股比例未及5%,阿里集团的招股书并未披露具体份额。

另外,云锋基金投资了华谊兄弟,而马云与虞锋作为基金的发起人,同时他们各自还以个人身份投资了华谊兄弟,这其中可能产生某些利益冲突。除了马云和虞锋外,云锋基金还有其他出资人,一旦华谊兄弟出现危机股价下跌,二人是先抛售自己直接持有的股票保障自身利益,还是优先抛售云锋基金持有的股票保障众合伙人的利益呢?

并且,阿里集团进行的某些收购,云锋基金作为一致行动人也现身其中。比如,早年阿里集团入股搜狗之时,云锋基金便是共同投资人之一;最近阿里集团对优酷土豆(YOKU.NYSE)的投资,也是与云锋基金的联合行动。这些都令阿里集团与云锋基金的关联关系愈发紧密。

相较于云锋基金,谢世煌扮演的角色更为复杂。作为阿里集团的创始人之一,谢世煌目前身兼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二职,主要负责阿里的对外投资并购事宜。阿里集团对大量创业企业的投资,均由谢世煌执掌的阿里资本完成。

但谢世煌同时又是阿里集团体系之外大量公司的持股人。在那次着名的“支付宝事件”中,马云将支付宝公司从阿里集团剥离至其私人持股的浙江阿里巴巴,而谢世煌便是浙江阿里巴巴的持股者之一。

马云通过融信网络全资收购恒生集团,进而控制恒生电子,收购平台融信网络,除了马云持股99.14%之外,剩余的0.86%也由谢世煌持有。

此外,谢世煌在“阿里系”入股华数传媒(000156)时的角色更加令人迷惑。明面上,认购华数传媒股份的出资主体云溪投资(有限合伙)是一家独立的投资方。但其核心的出资合伙人是谢世煌,出资额高达99%,而其对云溪投资的出资额65.37亿元,全数来自阿里集团子公司浙江天猫对其的贷款。谢世煌持有的云溪投资全部权益、云溪投资持有的华数传媒股权,也全数质押给浙江天猫。

本质上,此次收购资金由阿里集团支出,该等权益也由阿里集团实际控制,却又缘何要谢世煌以个人身份去另外设立一家投资壳公司来完成收购呢?

谢世煌在阿里集团体外大量关联公司的持股,股权确实完全归谢个人持有?如果是,巨额的资金从何而来?如果不是,其持有的权益到底归谁所有—马云抑或阿里集团?

巨额关联交易之谜

以上的关联持股,本身就是“阿里系”复杂的关联交易的表现之一。当然,最遭人诟病的还是,“阿里系”上市体系资产与非上市体系资产之间,那些令人捉摸不透的巨额关联交易。

作为与淘宝、天猫等业务关系如此紧密的一块资产,支付宝却被马云生硬地撕扯出来,独立于阿里集团之外。而支付宝与阿里集团产生的关联交易,也自此被屏蔽在了阿里集团的公开披露之外。

剥离支付宝之后,马云与雅虎、软银达成的赔偿条款之一是,支付宝公司每年向阿里集团支付知识产权许可费与技术服务费,金额为当年税前净利的49.9%。阿里招股书披露,2012财年、2013财年和2014财年前三季度,支付宝向阿里集团支付的此项费用分别为2700万元、2.77亿元和6.33亿元。

另一方面,独立之后,支付宝继续向阿里集团提供支付处理等商业服务,但需按年收取服务费。阿里集团招股书披露,2012财年、2013财年和2014财年前三季度,支付宝收取的服务费分别为13.07亿元、16.46亿元和18.99亿元。

这一对比不难发现,阿里集团向支付宝的付款,要远远高于支付宝给到阿里集团的。支付宝向阿里收取的服务费是否合理?外界无从得知。退一步而言,即便这个定价合理,根据前述的赔偿方案,支付宝是否可以通过不断“做高”成本,“做小”利润,从而不断压缩向阿里集团支付的知识产权许可费金额?这又是不是某种形式的利益输送?

只要支付宝没有纳入到上市资产体系内,只要支付宝的财务状况详情、关联交易详情没有足够透明地予以披露,投资人的疑虑永远无法打消。

存在类似问题的,不仅仅是支付宝单家,还包括阿里小贷。阿里小贷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便是针对中小卖家的信用贷款服务,而阿里小贷基于什幺进行信用评估呢?最核心的无非就是淘宝及天猫上的交易记录,没有这些交易记录的支撑,阿里小贷就犹如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但这些交易记录的所有权握在阿里集团手中,阿里小贷使用这些交易记录,向阿里集团付费了吗?如有,这些关联交易又如何定价?其定价合理与否?

这些皆需要阿里集团作出清晰而透明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