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娟娟

已然成为全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第二梯队核心的民生银行,在20年快速成长之后,随着经济形势与银行生存环境的变化,发展质量有降低的趋势。虽然其在吸收存款的规模和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但贷款的逾期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基本全面低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显示其资产质量滑坡、风险敞口扩大、盈利能力下降。这似乎与其小微金融战略密不可分。在小微企业处境日益艰难、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民生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其是否能借转型的“凤凰计划”实现涅槃,还得拭目以待。

20年弹指一挥间。作为中国第一家由民营资本主导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从诞生开始就风波不断。近几年,由于安邦入股、前董事长董文标离职、前行长毛晓峰被调查、董事会延期换届、股东异动等事件,民生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引起市场关注。而在这些醒目的新闻背后,国内经济运行背景的切换,则为民生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更为深刻的影响。我们以近5年的财报为基础,来深入分析一下这家银行当前的处境。

经营规模快速增长,但盈利能力下降

从规模来看,民生银行的总资产在5年时间内翻了一番,从2011年的2.23万亿元增加至2015年的4.52万亿元;同期营业收入从824亿元增加至1544.25亿元,也增长了将近1倍。按照营业收入口径计算,民生银行仅次于工、农、中、建、交、招六大商行,排名第7位,在全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处于第二梯队核心位置。

尽管如此,民生银行的盈利能力似乎出现了滑坡。其销售净利率水平近几年连续下滑,2015年甚至跌破了30%(表1)。

民生银行这种在规模扩充的同时出现盈利下滑的情形,是行业普遍性问题还是其独有的问题?最近这几年,诸多实业企业可是一直非常“眼红”银行强大的盈利能力。为此,我们选择了跟民生银行规模相差不大的兴业银行与浦发银行进行对比,后两者2015年的收入分别为1543.48亿元及1465.43亿元。

从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规模变化情况来看,与民生银行类似,二者都经历了高速的增长,并且增速较民生银行要快。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营业收入,在5年内分别增长了2.58倍和2.16倍,而民生银行同期增长了1.88倍。过去几年是银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民生银行与这些同行相比,在规模扩张速度上有所落后,或与其体量本身更大有关。

从销售净利率来看,三家银行都处于下降通道,行业环境对银行的影响逐渐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以前年度的贷款开始出现风险敞口。但浦发银行与兴业银行的销售净利率皆高于民生银行(图1)。

对银行而言,影响利润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贷款减值准备,也就是拨备。如果银行发现一笔贷款有坏账的苗头,会先将这笔贷款由正常类调整为关注类,然后依次是次级、可疑、损失类(此三类一般会被归结为不良贷款),直至最后核销。在财务处理上,银行不会等到最后核销时才处理这个坏账,而是预提一部分准备,建立一个“贷款减值准备”的池子来对冲这个坏账。具体计提多少比例,各家银行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些真金白银丢进池子以后,就会相应扣减银行的利润。日后坏账核销的时候,是不影响银行利润增减的,只影响池子里资金的多少。当然,如果池子里的资金不足了,银行还会提取相应的资金继续注入,这又会对其利润产生影响。

在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上,国内的监管要求主要有两条。一是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与不良贷款额的比例)不得低于150%,这个指标要求已经在执行之中。二是贷款拨备率(贷款减值准备与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比值)不能低于2.5%,也就是说,你不良贷款多也好少也好,贷款减值准备这个池子的资金,不能低于所有贷款总额的2.5%。这个指标最晚要求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

可以说,这两项指标上,民生银行与兴业银行相比均存在一定差异。就拨备覆盖率而言,由于不良贷款不断增加,虽然两家银行总体是逐年降低,但兴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显着高于民生银行。民生银行2015年的拨备覆盖率为153.63%,几乎是刚刚达标,兴业银行则是210.08%。

就贷款拨备率而言,兴业银行也优于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在2013年就已达到2.5%的监管要求,2015年甚至达到了3.07%,而民生银行一直未达标,2015年只有2.46%(表2)。这或许意味着民生银行的盈利质量及风控要求也弱于相似的同行。

由于银行对贷款的5级分类有一定的主观性,为进一步核实民生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情况,我们用重组贷款(指银行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作出调整的贷款)和逾期贷款来代替不良贷款做比较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类与不良贷款存在交叉,但又不完全重叠,比如对于某些逾期贷款,银行可能会依据具体的贷款条件,如担保方、抵押物的情况,将其归为关注类贷款,而不是归为不良贷款,即使已经逾期。

按照这一思路,通过计算依然可以发现,民生银行的贷款减值准备与重组及逾期贷款之和的比例要远远低于兴业银行,显示民生银行的风控要求可能低于兴业银行(表3)。

不过,从逾期贷款的结构来看,民生银行似乎优于兴业银行,主要体现在,前者的逾期信用贷款占比为14.98%,要低于后者18.3%的占比。这意味着民生银行逾期贷款中,有担保、抵押的贷款占比较兴业银行要高一些,回收的可靠性也相对高一些。但从逾期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来看,民生银行又高于兴业银行(表4)。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益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民生银行的规模快速增长。但从增长速度及质量来看,民生银行还是弱于竞争对手,无论从绝对额,还是一系列衡量盈利能力和风控水平的相对指标,皆是如此。

趋于下滑的资产质量

对银行而言,由于存在贷款减值准备这一调节利润的“神器”,以及在5级贷款分类上有着一定的主观性,只能从一个侧面来分析银行的经营情况,其中更重要的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首先看资产端的数据。民生银行的资产主要由四大类构成,现金与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同业资产、贷款与应收利息以及其他类资产。

截至2015年底,民生银行的资产达到了4.52万亿元,较2011年的2.23万亿元翻番。在这庞大的资产中,最主要的当属发放贷款和垫款了,2015年底的规模达到了近2万亿元(扣除贷款减值准备后的净值),约占民生银行资产总额的44.2%(表5)。

具体这2万亿元的贷款详情,我们从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是贷款的构成。

截至2015年底,在民生银行2万亿元贷款中,向公司的贷款占了7成左右的份额,其余是个人贷款。在民生银行的个人贷款中,绝大部分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最高达到了68.19%,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最高达到了25.97%(表6)。

民生银行的这一贷款结构与其他银行有着明显的差异。仍以兴业银行为例,截至2015年底,兴业银行贷款总额约1.78万亿元,向个人的贷款为0.51万亿元。而个人贷款中,绝大部分是个人住房贷款和信用卡借款,二者金额在0.4万亿元左右,剩下的1000多亿元,即使全部是小微企业贷款,占总贷款的比例也不过只有7%左右,远低于民生银行的18.47%。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主要的原因应当还是在于民生银行之前大举推行的小微金融战略。小微企业虽然数量庞大,但还款能力不强,银行开发这些客户不仅需要付出较高的甄别成本,而且需要承担更高的风险。或许意识到小微金融战略的实施难度,从2013年开始,民生银行开始在这个领域收缩,向小微企业的贷款,无论是金额还是比例,都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以降低自己的拨备及核销压力。

二是贷款的质量。

我们以逾期贷款为切入点,来简要分析民生银行贷款的质量。截至2015年底,民生银行逾期贷款总额807.15亿元,不良贷款总额为328.21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为2.46。同期,兴业银行逾期贷款487.97亿元,不良贷款268.28亿元,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大概在1.82倍。

这个比值大概表示逾期贷款里面会有多少被划归为不良贷款。比值越低,意味这银行对逾期贷款的处置越为保守和稳健。显然,民生银行在这一指标上与兴业银行也存在差距。不仅如此,与国内规模接近的商业银行相比,民生银行的有关指标也显得比较落后。无论是逾期率,还是逾期贷款与不良贷款的比值,以及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等,民生银行都落后于浦发、招商、兴业等银行,而与光大银行基本相当(表7)。

从民生银行逾期贷款自身的逾期率和逾期期限来看,2011-2015年的逾期率是逐年攀升的,从2011年不足0.86%,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3.94%。从逾期贷款的构成来看,逾期3年以内的贷款所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增加很快,而逾期3年以上贷款所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从2015年1-3年逾期贷款所占比例突然增加这一突变情况来看,意味着2014年时逾期1年以内的贷款大部分又继续逾期,并在2015年成为逾期1年以上的贷款(图2)。这无疑显示民生银行的贷款质量如今有所下滑。

根据民生银行的年报信息,截至2015年末,其逾期未减值的贷款为482.93亿元,而这些逾期贷款涉及的抵押物公允价值为557.39亿元,据此计算,覆盖率为115.42%,基本能覆盖住逾期未减值的贷款。民生银行对这些逾期贷款不计提减值准备,似乎有充分的理由。但有两个潜在问题,一是覆盖率仅仅是略高于100%,安全边际仍然存有隐患;二是抵押物的价值只是预估值,实际在处置这些抵押物时可能难以获得预估的价值。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就证明了这一点,很多资产处于抛售状态时,价值往往会被低估很多。

最后,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目前,银监会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别为11.5%、8.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为10.5%、8.5%。民生银行虽然在这两个指标上基本达标,但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3、图4)。

从对民生银行贷款情况以及资本充足率的分析可知,民生银行在资产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风险业务规模扩张速度更快,民生银行需要在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上尽快拿出实质性举措,提高经营质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但是,民生银行实施的小微金融战略,实质上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个要求。小微企业数目多、质量参差不齐,相对于大型机构而言,小微企业贷款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更大,这对银行的风控能力和资本厚实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民生银行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3年其试图通过将“民生转债”转股价格向下修正的方式来扩充资本充足率,但这一议案在2014年的股东大会未能通过。被否决的主要原因还是,上市公司与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差异。对上市公司而言,希望能够通过下修转股价来促进转股,从而提高自身的资本充足率,但对于股东而言,同意下修正等于摊薄了自身的权益比例。虽然这会影响到民生银行的长期发展,但股东可能会认为,总会找到其他解决问题的方式。

从投票结果来看,对这一议案持赞成态度的股东占45%,持否定态度的股东占40%,二者比例比较接近。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民生银行股权较为分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大股东的现实困境。这种困境使得一些有关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决策,难以得到有效、快速的落地和实施。

负债端的揽储成本上升

分析完民生银行资产端的情况,接下来分析一下负债端的情况,我们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看民生银行的存款情况。

截至2015年末,民生银行吸收的存款规模是2.73万亿元,全年吸收存款的平均余额约为2.6万亿元。这2.6万亿元的存款由公司和个人存款两部分组成,总的平均成本是2.27%。其中,成本最高的是公司定期存款,平均成本为3.06%,最低的是个人活期存款,平均成本为0.37%。与兴业银行相比,有着一定的优势,在两家银行存款规模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民生银行的存款成本要稍低于兴业银行(表8)。

从存款结构分析,由于活期类存款成本较低,因此活期类存款所占比例越高,其成本控制效果愈明显。但民生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却是一路下滑,从2011年的42.28%不断下降至31.78%(表9)。这意味着民生银行吸收存款的成本越来越高,与其在近几年存款成本总体上升趋势比较吻合,而之所以在2015年出现下降,或是央行降息的原因。

与民生银行相反,兴业银行活期存款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表10)。但兴业银行近两年的存款平均成本要比民生银行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兴业银行给定期类存款的利率远远高于民生银行(表11)。这反映了二者在市场形象、区域及经营策略上存在的差异。

从存贷差(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的利差)来看,民生银行的情况也要好于兴业银行。不过,二者差距有逐渐缩小的趋势(图5)。

从上述分析来看,民生银行凭借自己的优势,在吸收存款的规模、成本上都优于兴业银行,但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考虑到兴业银行活期类贷款和短期限定期贷款规模的持续增加,兴业银行的存贷差超过民生银行或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加之前述对贷款质量的分析,民生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

二是看一看同业负债的情况。

同业负债与同业资产是相对应的两个科目。同业负债主要由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拆入资金、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三大部分组成,同业资产则正好相反。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的共同特点是,钱来得容易,去得也快,多为短期资金,缺点就是成本比较高。

民生银行的同业负债从2011年的33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4万亿元,规模增长了2倍以上;而同期同业资产的规模只增加1倍有余,从4111亿元增加到9013亿元。由此导致同业资产与同业负债的差额由正变负(表12)。

同业负债超过同业资产,这多出来的钱到哪里去了呢?这个可以从资产负债表的匹配程度进行大致分析。

对于银行来说,其负债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储户存款,二是同业负债。存款所筹得的资金,一般去向是贷款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同业负债的去向一般是作为同业资产投放出去,这主要是考虑到资金时间期限的匹配性。而同业负债多出来的资金,极有可能的去向就是资产端中的投资类资产,比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债券等。这样运作,不仅可以在资金期限匹配上更好选择产品,而且容易变现,还能获得相应的投资收益。

民生银行近两年同业负债规模快速增加,并且规模还超过了同业资产,或许意味着民生银行加大了同业拆借业务的开展,用投资收益来弥补、提升自身的盈利业绩。民生银行的同业负债的成本在3.5%左右,这个资金价格算是比较低的。

谋求改革与转型

民生银行在最近几年的发展中,虽然规模、利润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张和提升,但这里面更多的是顺应经济发展大潮带来的行业红利。国内其他股份制银行与其类似。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银行的经营环境也发生了微妙却又重大的变化。民生银行贷款逾期率等指标表现越来越不佳,很大的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其贷款业务的主要客户之一是小微企业。

近年来,为拓展客户,加之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指引,小微金融成为多家银行发力的热点。民生银行自2009年开始着力推行小微金融战略,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率先推出专为小微企业设计的“商贷通”贷款产品。自此开始,民生银行小微金融发展经历了三次大转变:第一次是2009年推出“商贷通”,打破“抵押物崇拜和报表崇拜”,小微企业信用贷款迅速增长;第二次是推出小微金融提升版,由单一信贷服务增加到提供结算、渠道、财富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第三次是实施以“模块化、批量化、标准化”为核心的小微金融2.0,在组织机构、服务流程上从总行层面做进一步的调整和设计。

在这种战略的指引下,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长迅猛,其贷款余额占总贷款额的比例一度曾超过1/4,远高于其他商业银行。并且民生银行还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来要求或吸引参与“商贷通”企业的存款,一举两得。

在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战略中,最核心的措施是“一圈一链”,圈是指城市主要商圈,链是指产业链。民生银行的商贷通,就是通过商圈互保或者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担保,给小微企业放贷款。这种模式有点类似铁索连横,将无数的小舢板通过纵横互保的铁链连接在一起。这种联贷联保的模式,表面上看起来抵抗风险的能力大大提高,但一旦遇到经济下行周期,只要一个或几个地方的担保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火烧连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前提是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宏观经济层面不会出现问题。

近几年,随着国内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众多传统小微企业处境艰难,民生银行的资产质量也出现下滑,其贷款的逾期率、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等指标基本全面低于第二梯队的其他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有鉴于此,民生银行也逐渐从小微金融战略、供应链企业联保等模式中慢慢走出来,对过往小微金融进行升级,以期改变当前经营中面临的诸多问题。2015年,民生银行高调宣布实施“凤凰计划”,全面启动公司与投资银行事业部改革,以期用3到5年时间,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治理模式变革,再造一个完全不同的民生银行。这一次,民生银行能否实现涅槃呢?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