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5日~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因为是讨论军事问题,各军团负责人也从前线赶来参加会议。会议由博古主持,讲完话后,会场气氛紧张。然后,周恩来作副报告,明确指出失利的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主动检查了自己的责任。同时,他又批评了李德、博古的错误,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意见。他的发言使会议出现了转机。关于周恩来的这一重大的关键性作用,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不久,曾对红一师的师长李聚奎说:“这次会开得很好,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出席遵义会议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说:“周恩来、王稼祥同志他们两个人的态度对开好遵义会议起了关键的作用。”

会议开了三天,最后做出下列决定:第一,增选毛泽东为中央常委;第二,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第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分工;第四,取消“三人团”,撤销博古、李德对军事的领导,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是受党内委托在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后,中央常委分工是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由于周恩来十分尊重毛泽东的意见,所以从那时起就在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但是,直到1935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才正式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从实际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到毛泽东名副其实地担任领导核心职务,这中间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周恩来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红军二渡赤水、二进遵义后,3月4日,中央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和王稼祥决定:“于此次战役特设前敌司令部,委托朱德同志为前敌司令员,毛泽东同志为前敌政治委员。”这个规定只是针对这次战役,战役结束,任命也就结束了。

二渡赤水后,3月10日,中央在荀坝对是不是进攻打鼓新场之敌发生分歧,毛泽东主张不打,但他是少数,多数同志主张打。这时毛泽东提出他可担任这次战役的前敌司令部的政委,遭到张闻天的否决。会后毛泽东还是不放心,就在晚上提着小马灯去找周恩来,劝周恩来暂时晚一点发布命令,再想一想。周恩来经过慎重考虑,接受了毛泽东的意见,于是第二天一早召开会议,把大家说服了。这时毛泽东提出建议:不能像过去那幺多人指挥作战,建议成立一个几人小组指挥。红军第三次、第四次渡过赤水后,中央的同志认识到毛泽东的建议是正确的,在南下渡乌江之前,于3月下旬成立了新的“三人团”,团长是周恩来,团员是毛泽东、王稼祥。在周恩来的支持和配合下,毛泽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随后,召开常委会,毛泽东提议常委内部分工,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苏维埃工作由博古负责,组织局的工作由周恩来负责。他另外提了一个方案:我做苏维埃的工作,恩来做军事工作,博古做组织局的工作。彭德怀赞同毛泽东的第二方案,同意周恩来做军事工作。周恩来没有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表示他可做军事后方工作,即组织局的工作。

11月3日,红军到了下寺湾,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张闻天报告提出:应公开中央直接领导,对外用西北中央局的名义,成立西北中央政府。常委内部分工,军事方面由毛泽东负责,组织局的工作由周恩来负责,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

王稼祥说:“我身体不好,需要休息。恩来过去做过军事工作,兴趣较大,红军工作还是很重要,前方可增加个把人,恩来同志可到前方去。”他支持毛的第一方案,但是主张周也参与军事领导。

毛泽东马上采纳王的建议说:“分工方面同意军委7至9人,主席由恩来负责,稼祥应继续干,副主席可由我负责,在后方做。”周恩来早有让贤之意,因而在博古之后发言说:“分工上次已决定军事领导,现在不必更换。个人工作,愿做军事工作。在后方我可负担动员工作。不必变更军事上总的领导。支持毛的第一方案。”他的话言辞恳切,一言九鼎。虽然毛泽东再一次发言说:“军事领导,德怀、恩来,恩来为政委,应信托他们。”但是张闻天最后宣布:“常委决议,军委主席毛泽东兼政委。大的战略问题军委交中央提出讨论,至于战斗指挥问题,可由他们全权决定。恩来做组织局的工作是适当的,后方军事工作由组织局领导。”

会议决定中央军委对外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采纳了周恩来的意见,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为副主席。至此毛泽东成为全党军事指挥的第一把手。

(摘自2016年5月16日《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