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

周末,我下班回家走到楼下时,女儿安安正和我家楼下邻居家的果果一起站在小花园旁边数月季花。那片月季花是果果的奶奶种的。果果家住在一楼,附送小花园,果果奶奶就在花园种了月季。正值花期,月季开得正旺。

“一二三四五六……”安安和果果一边用小手指着眼前或红或粉或黄的月季一边大声数着。我婆婆则和果果的奶奶在一边开心地看着她们。这时,果果已经上小学的哥哥跑过来,对安安和果果说:“来,考考你们俩,4加7等于多少?”

“11。”果果脱口而出。而安安还在掰着手指头算。

婆婆见安安还有些迷糊的样子,对果果奶奶说:“果果算得真快,我们安安算数慢。”

确切地说,应该是果果比安安学算术早。果果的奶奶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果果刚上幼儿园,奶奶就开始教她识数,并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据果果的奶奶说,刚刚5岁半的果果已经能把小学的乘法口诀完完整整背下来。相比之下,与果果年龄差不多大的安安在这方面的学习则要晚得多。由于我和老公平时都忙于工作,并没有在这方面有意地教安安,而婆婆又没有文化。安安比果果算数慢,这也是事实。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到了月底幼儿园的观摩课上,当老师教小朋友们认识数字,用实物教10以内的加减法,并向小朋友提问时,班里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举手要求回答,安安却没有举手。

观摩课结束后,和安安一起回家的路上我问她为什幺不举手。安安最初不作声,在我的追问下才终于说:“我算数慢。”

“谁说的?你并不比别人慢呀。”我说。

“奶奶说的。”安安说。

我想起上次在楼下,果果的哥哥要考考安安和果果,婆婆说果果算得快,安安算得慢时的情景。看来,婆婆无心的一句话,竟给了安安负面的心理暗示,那就是在算术上她天生就慢,不如果果。

为了消除婆婆的负面暗示留在安安心里的阴影,我对安安说,一个人具备的任何一种技能,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其实,她算数并不比果果慢,只是果果比她学得早,在算术上花的时间比她多。只要她认真学,很快就能赶上果果。

为了证实自己对女儿说过的话,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尽量抽出一点时间,有意教安安简单的算术。当安安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时,我找来一副扑克牌,选取A到10的数字,把A当作1,并用水彩笔在牌上标注。然后,我们各持一半扑克牌,同时各出一张牌,把两张牌上的数字相加,谁先正确算出两张牌相加的得数谁赢,两张牌就都归谁。如果两个人同时算出正确得数,则通过“石头剪刀布”决出胜负。当两人手上的牌全部出完算一局,最终谁赢得的牌多谁为胜者。在游戏过程中,我会故意算错或延迟说出正确答案让着安安,让她品尝胜利的喜悦。当她算对答案时,适时给她鼓励,以调动她的积极性。

安安对这种玩法挺感兴趣,一有空就要和我玩牌,运算能力自然快速提高。等安安对这些简单的口算熟练后,我改变玩法,适当增加难度,教安安练习连加、连减,以巩固她的运算能力。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安安便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再也不用掰着手指头算了。

让安安体验到小小的成就感后,我对她说:“怎幺样,妈妈说得没错吧?只要认真学习,你一样能算得很快,并赶上果果。”安安听了连连点头。

母亲节那天,一个儿童美术班在我们小区的广场上搞活动,活动主题是“送给妈妈的礼物”:发给每个孩子一个布质手提袋,要求孩子们用摆在桌子上的水粉颜料在手提袋上画一幅画送给妈妈。我婆婆当时也在场,见一些小朋友已经画完了,安安还在不慌不忙地给一片树叶涂颜色,便催促安安:“快点啊!你可真是个慢性子!”我赶忙说:“安安不是慢,只是比别的小朋友更认真,想画得更好。对吗安安?”安安点头,对奶奶说:“我想画一幅最棒最棒的画给妈妈。”

看着她心无芥蒂、轻轻松松的样子,我突然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遭遇一些来自长辈、老师或同学的负面暗示或消极评价,往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产生心理压力,或造成负面影响。毕竟孩子的内心很敏感,又缺乏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的能力,会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左右。那些负面的暗示,就相当于一个“坏标签”,会让孩子觉得他就是别人评价的那样。当孩子在心理上“认可”了这些负面暗示,就会固化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足或缺点,并不断往成人所描述的负面形象靠拢。只有家长及时帮孩子矫正,消除负面暗示或消极评价产生的影响,才能帮助孩子拂去心头的“阴霾”,以阳光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