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吉纳·阿尔贝尔斯+卡特琳·艾维尔特等

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首先是:什幺有害听力?环境和休闲活动中的噪音是失聪的最主要原因。为保护耳朵,应避免让耳朵长期暴露在高于85分贝(大约相当于密集公路交通或厨房用搅拌器的噪音)的环境中。将iPod调到最大音量,连接入耳式耳机,就相当于100分贝的噪音径直进入耳道。2014年,耳鼻喉科医生和德国联邦法定医疗保险医师协会建议,将乐器和耳机的最大音量限制在80分贝以内,音乐活动主办方应该将持久听觉负荷控制在95分贝以内,最高噪声控制在100分贝以内。爆炸或射击武器发出的巨大声音可以达到160分贝,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瞬时损伤。

那幺,完全的寂静能保护听力吗?答案是否定的。寂静让人感觉舒适,能够减轻压力,但不会对耳朵的健康产生积极影响。相反,人无法容忍过度寂静的环境。《吉尼斯世界纪录》中记载的地球上最安静的地方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奥菲尔德实验室的“消音室”,这个没有回声的密封房间的噪声级为听觉域以下9分贝。完全的寂静让人觉得恐怖而迷惑,大部分人都无法忍受在这个房间里待超过20分钟。

和大部分能力一样,我们的听觉部分是天生的,部分受后天环境影响。无需先听一个比较音,就能辨认出某个音符的音高的“绝对音乐听力”,长期被认为是音乐天才的一个遗传特征。然而新的研究证明,这是幼年经历的结果。在欧洲,拥有这种天赋的人只有万分之一,而在亚洲一些地区,语言中词语的意思依赖于声调——例如中国的普通话,那里几乎一半的人都拥有完美的听力。美国华裔孩子对父母的语言掌握得越好,就越容易拥有优秀的听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如何训练听觉呢?经常听复杂音乐的人,能辨认出别人意识不到的音频差别。但是这种改变是特定的,也就是说,一位音乐家不会自然改善他的方向听觉,也不能更好地区分外语中的发音。相反,学习一门新语言虽然能训练语言听觉,但是不能改善音乐听觉。“训练并不会改变耳朵本身,而是帮助大脑更有效地利用来自耳朵的刺激。”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神经生物学家依斯拉尔·纳尔肯解释道。

重听:电视声音越开越大

专家建议,有听觉障碍的人应尽早使用助听器。

“最晚在聊天出现理解障碍,或是家人说电视声音太大而您却浑然不觉时,就应该去医院了。”应用耳鼻喉学科学院院长彦·罗勒说。这位医生研究损伤的耳朵,测试听力。当他确定患者难以听清低于30分贝(低语的音量)的话语时,就会为他配备一个助听器。目前市场上有戴在耳朵后的助听器和直接植入耳道的助听器出售。耳内助听器非常小,毫不引人注目,耳后助听器则让人更感舒适。

在购买助听器前,应先告诉商家,您想在哪些环境中听得更清楚。您热爱运动,或是需要非常清楚地理解语言以便听懂演讲吗?此外还应咨询哪些附加功能确实有用。“没有人需要一个最多只能维持3周的抗菌层。”专家罗勒说。请尝试多个型号,一般而言,您可以戴着它们回家,试用一个星期。有的人要在经过几轮试戴之后才能找到合适的型号,不要着急。

耳鸣:让耳内不停响起的铃声安静下来

尽管大部分情况下,耳鸣都是无害的,但您还是应该尽快让其消失。一些专门的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慢性耳鸣患者。

耳鸣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其起因几乎总是无害的,可能是因为神经细胞发出的错误刺激被大脑阐释为了声音,中耳炎、紧张、神经阻滞或血管狭窄也可能导致耳鸣。在极少的情况下,耳鸣还是患有良性听觉神经瘤的信号。但是很多病人都找不出明确病因。

如果耳鸣时间超过24小时,您就得迅速去医院了。医生会给您做个听力测试,寻找身体诱因,例如紧张、病菌感染等。您需要准确描述听到的声音,例如是铃声、嗡嗡声还是轰隆声。五分之四的耳鸣都会自动消失。在紧急情况下,可以使用可的松和减压药进行治疗。

慢性耳鸣是指持续时间长于3个月的耳鸣,这种情况下只能尽可能让患者更好地与耳鸣相处。目前已经证实的治疗慢性耳鸣患者的最好疗效来自认知行为疗法:深受耳鸣折磨的病人学习如何将他们的注意力有目的地集中到其他声音上去。研究表明,通过这样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耳鸣带来的痛苦减轻了。但是一般而言,这种疗法并不会让耳鸣声减小。

一种相对新型的治疗方案寄希望于利用特制的音乐来减小耳鸣声。“在我们的实验中,参与者的耳鸣声响平均降低了25%。”该疗法发明者、明斯特大学教授克里斯托·潘特夫说。为此,患者需要每天听加工处理过的歌曲1-2小时,坚持6个月以上,一项有100名患者参加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其效果。很多公司也将音乐疗法放入智能手机的App中销售。例如在德国,“耳鸣音乐(Tinnitracks)”App售价为每月19欧元。2016年初,潘特夫也决定和研究伙伴一起提供一款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App。

突然失聪:如同耳朵被堵上了棉絮

突然失聪在大多数情况下无害,自愈率达到80%。应治疗器质性伤害,减轻压力,进行放松练习。

堵塞或受伤的耳道和感染都可能让人的听力迅速变差。上述情况的治疗效果一般都很好,可以用移植片修补受伤的鼓膜和有缺陷的听骨。病发前一般毫无预警,且大多局限于一只耳朵。尽管突然失聪会让很多人深感不安,但它几乎都是无害的,自愈率达到80%。迄今为止突然失聪的诱因还没有得到科学论证。如果感到自己的听力明显下降,就应该去看医生。医生会为您检查听力,查看是否有可见损伤,并给予相应治疗。

很多突然失聪者都坦陈他们在失聪前长达几个星期承受着巨大压力。虽然压力还没有被证实是风险因素,但医生还是建议病人请假休息,在一段时间内避免繁忙的工作。医生需要让病人清楚地了解症状,平静下来,不再认为寂静很可怕,学会放松。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练习,例如冥想、气功,至于哪种方法效果最好,则需要每个人自己去尝试。

很多耳鼻喉科医生会为失聪患者开紧急治疗药片或可的松输液,以减轻耳内感染和肿胀。可的松对很多突然失聪病人有效,但它能否长期改善听力,仍然颇受争议。

银杏树是一种产自中国的着名药用植物,其树叶可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耳朵不适。但是它能否提供真正有效的帮助,尚无定论。还有些行医者建议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A、C和E混合制剂,或是进行针灸治疗。但是专家警告,这些疗法的有效性目前都还未得到有效验证。

眩晕:回归平衡的生活

身体平衡障碍已经开始危及年轻人的健康,增加了事故风险。

为了让我们的身体在房间内保持方向感和平衡,需要多个感官紧密合作:我们利用眼睛、皮肤、肌肉和骨骼的感知,来校正和调整内耳中的平衡器官传出的信息。如果感觉印象相互矛盾,或是某个感知系统出现了故障,就会产生眩晕感,周围环境和自身运动似乎都发生了扭曲,令人十分难受。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平衡感的短暂混乱,例如当你爬下旋转木马时。这种不适感对身体无害,但是可以让普通人了解到,病理性眩晕症病人必须持续忍受怎样的痛苦。

眩晕症常常由内耳疾病引起。平衡器官的不同区域失灵,会导致出现不同的代表性症状:旋转性眩晕或摇摆性眩晕,紧急发作或逐渐加剧,持续几秒或几个月,病因可能是发炎、内耳灌入太多液体或感官的退化等。

但眩晕并不总是因内耳而起,大脑血流灌注障碍、心率不齐或低血压也会触发眩晕,此外所谓的眩晕偏头痛或有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是诱因。太过紧张地关注身体细微摇晃的人,也可能错误地认为自己眩晕了。

眩晕是除头痛之外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如果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眩晕,应该马上叫救护车。如果是逐渐加剧的不适,则应尽早接受医生诊断和专业测试,包括检查眼球的运动情况。

长期眩晕症患者必须了解造成自己眩晕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应对它。虽然您可能担心运动时突发眩晕,但还是应该经常活动身体。试着专门去做那些会让您出现眩晕感,因此很难坚持下去的运动,让身体学会借助其他感官和熟练的技巧,来部分改善平衡器官无法正常工作造成的病症。理疗师的针对性指导和自己在家练习都很重要。尽量抵达您的极限,同时也要时刻注意安全,不要摔倒。

[编译自德国《焦点》]

一位眩晕症患者需要在此仪器中将一根棍子垂直放置,根据她的完成情况,可以推知平衡器官内障碍发生的位置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