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利娅·卡列尼娜

欧洲人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而日本人则习惯于用图画交流思想。

文字就是绘画

“日本绘画史可追溯到数个世纪以前,日本人借用了中国汉字形和音的特点,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日本问题专家、《漫画在俄罗斯和日本》一书作者尤里·马盖拉说道,“其每一个文字都代表一种‘意象,组成一句话就可以反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无论漫画的风格和体裁如何,所有漫画人物的特点都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卡哇伊”。

与西方的书写符号不同,东方的书写符号借助图画表意。这种信息传达方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人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例如,“ autumn(秋)”一词,在汉字中由“树”和“火”两部分组成。日本人据此联想到夏去秋来之时,树叶变换的颜色,又联想到独具秋色的火红色的枫叶。因此他们常常在绘画中用红色枫叶飘落的场景表示秋天。

“早在19世纪,日本着名诗人、散文家正冈子规就曾说过,文字就是绘画。日本着名漫画家江川达也也认为,日文是比欧洲文字更近似绘画的一种文字。因此,也不难解释,为什幺漫画以及其衍生出的动画等在日本文化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尤里·马盖拉说。

日本着名漫画家、动画制作人手冢治虫被公认为现代日式漫画的鼻祖,他曾说:“绘画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暗语、一套表情符号,我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画图画,而是在‘写历史。”

插画生活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一样,有如此多高水平、广受欢迎的多产插画家。日本现代插画是数个世纪文化和历史沉淀的产物,如今已在激烈的竞争中走向成熟。在日本,插画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在街头货摊上的杂志中超过一半的封面都是绘画风格的;在东京商业街区秋叶原,到处都是巨大的动漫广告牌;电视中播报天气预报的也是动画人物。甚至当你向路人问路时,随便一个路人都可以立即准确明了地为你画出路线草图。

日本插画也各式各样,大多数出现在杂志报纸、服装和包装上,还有许多出现在动画电视广告上。日本人对各种卡通形象也情有独钟,例如风靡全球的Hello Kitty、轻松熊和哆啦A梦等,最初这些卡通形象也源于绘画艺术,由于广受欢迎,它们被制成毛绒、塑料、橡胶制的玩具。还有专门为电话、智能手机、iPad、产品包装、书籍、专辑封面、儿童连环画册等提供插画的广告公司。虽然存在于画纸上的“真正”插画越来越少了,但以电子形式出现的插画仍然出现在日本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今日本的大多数插画家和漫画家都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创作,但他们也没有丢弃手绘创作。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动画产业,尽管近50年风生水起的3DCG动画创作已成为基于漫画创作的主要动画形式,也需要先用铅笔在纸上进行初步创作。

欧洲艺术源自宗教和哲学,日本艺术则起源于手绘创作。在欧洲文化中,艺术本身具有“新颖”、“独特”的意味,也总在无形之中影响着文化和教育。而在日本,人们对插画、动漫、动画艺术的需求首先影响到的是商业,并使诸多绘画家在国际上享誉盛名。

日本小学设有素描课,并且是作为必修课。日本拥有包括东京艺术大学、 武藏野美术大学、大阪艺术大学、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等在内的十几所可专攻绘画的艺术大学。

日本插画各式各样,大多数出现在杂志报纸、服装和包装上。

漂浮的世界——动漫

大大的眼睛、色彩鲜艳的头发,混杂着虚幻、玄妙和性感,众所周知,这就是日本动漫。

“动漫顾名思义,即动画和漫画的简称,漫画实际上就是动画的最初形态。大多数漫画都是黑白印刷的,极受欢迎的漫画会被拍成动画电影。”来自日本四国岛东北岸港高松市的木下顺介导演说道,“日本漫画不同于普通的绘画作品,对细节刻画要求十分严格。例如,人物的情感表达有一套固定的绘画模板:眼睛中的闪电表示发怒,太阳穴胀起的静脉表示容忍等。”

漫画是日本流行文化的主要成就。日本三分之一以上的出版物都是漫画,在日本的图书市场占有数百万美元的份额。漫画的艺术特点在于能够传达人物的内心状态,并将所有情感加倍放大。高兴、惊讶、喜悦、嫉妒、厌恶——每一种情感都有固定的描绘模板,例如,前额对叉的皱纹表示愤怒,方形口表示暴怒等。在当下这种电子阅读流行、网络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使日本人仍愿意花钱购买漫画册,平均每册花费20分钟的时间来阅读。

漫画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与性和暴力紧密关联。行色匆匆的白领们会在地铁里对着描绘离奇尸解和穿着暴露内衣少女的漫画痴痴发笑,日本人并不觉得这有什幺不体面,并认为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消遣型文化。

当然,适宜成年读者的漫画中表达暴力和性的舞台更加宽广。但即便是日本青少年可以阅读的漫画中描绘暴力和性爱的成分也比西方更多。考虑到性别和年龄的差异,日本漫画针对不同的阅读群体将漫画严格划分为男性和女性漫画、青年和少女漫画、男孩和女孩漫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都有适合自己的漫画。

日本动漫行业可谓世界第一,从而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吉祥物”。日本几乎所有地区都有自己的吉祥物,甚至是日本47都道府县的各警察局、税务局等政府行政机关也都有自己的吉祥物。

动漫的发展除了带来许多衍生品外,还推进了许多新兴文化现象的繁荣,例如cosplay(Costume Play的简写,指利用服装、饰品、道具以及化妆来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的角色)。许多人认为cosplay仅是简易的化妆舞会,但事实上并非如此。cosplay是痴迷于漫画、动漫、电子游戏人物的狂热者为了表达对人物的热爱之情和世界观的一种角色扮演游戏,20世纪80年代时源于日本。角色扮演者与漫画人物打扮相同,追求最大程度地模仿人物原型的外形。起初,这种模仿秀不仅没受到大众欢迎,甚至都没有得到广大漫画迷的认可,被认为是一种极为不严肃的行为。但现如今,它已成为日本流行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日本和甚至其他很多国家还有专门生产cosplay服饰的工厂和专门售卖动漫人物配饰的商店。

悲喜剧、动作片、幻想文学和赛博朋克(是由cybernetics和punk的结合词cyberpunk而来,又被称为数字朋克、电脑叛客和网络叛客,类属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等,所有题材的漫画都被极其详尽地划分为众多分支,即便你是一个品味刁钻甚至怪异的读者,也能找到想要的漫画。但无论漫画的风格和题材如何,所有漫画人物的特点都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卡哇伊”。这是一个褒义形容词,在现今的俄罗斯网络上也非常流行,是日语“好可爱”的意思。闪着大眼睛的妩媚少女、毛茸茸的小动物、嘴角咧到耳根的小男孩都不由得让读者心生爱意。但也有完全“不卡哇伊”的漫画,例如成人漫画——淫秽漫画。

在其他国家,许多人都对动漫艺术并不感冒,在日本也不例外,尽管日本人比我们更习惯于接受视觉信息。日本动画题材多样,西方人谈到不喜欢日本动漫的原因时经常是受一些成人题材动画的影响,当然,也并非所有日本人都喜欢这样的动画。

在日本国内,漫画比动画更受欢迎、更大众化,其中还会涉及从幼儿园到政府部门的各社会项目。

在日本,漫画、动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二战后,也是它们给予了一代人梦想和希望,影响了整整一代人,这代人又将这种感情传给了孩子。

起初,漫画是一种严肃的艺术形式。1603-1867年,画家们研究出版画技术,在木头上大量生产连环画,以商业目的出版的漫画开始出现。出版商想吸引更多的成年读者购买漫画,让漫画家尝试各种新颖题材,最后他们找到了女性题材。

与少年漫画同期,少女漫画也繁盛于二战后10年。起初,少女漫画只是一种纯粹的讽刺漫画,随着时代变迁,惊险、悲剧、幻想和幽默等元素逐渐融入其中,故事情节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少女漫画传统上是指以6至18岁的少女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实际上在其作者和连载的杂志增加后,有针对6-12岁的女童和18-25岁女青年的作品,绝大部分少女漫画家为女性,她们更懂得少女的内心世界,从而能够深入巩固第一人称少女漫画的意识形态。情节大部分以豪华绚烂的爱情故事为主,现在的少女漫画经过不断演进,一部分也适合拥有纯真之心、唯美主义或者一切喜欢恋爱类漫画的人。与少女漫画类似的女性漫画又被称为淑女漫画,以20岁以上的女性读者为受众,尤其是家庭主妇和办公室女郎。

此外还有以青少年为主要读者的漫画。其读者组别甚广,包括许多儿童和少女,甚至成人也是少年漫画的忠实读者。一般以打斗、悬疑、冒险、科幻为主题,大部分主角都为一个目标努力奋斗。青年漫画则面向18岁到25岁的青年人。也包括一直看下去的三四十岁的读者。

日本还有许多特殊题材的漫画,例如,男同性恋题材漫画被称为yaoi,女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则被称为yuri。

日本所有商店都卖漫画,甚至24小时便利店都可以看到摆有各式各样漫画的书架。漫画之所以流传度广、受欢迎度高,和日本民众的识字率高也密切相关。日本小学毕业的孩子就可以看懂成人报纸。在日本,动漫是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不仅优秀的漫画作品不胜枚举,优秀的漫画家也多如牛毛。全球60%的动漫作品都产于日本。日本平均每周都有近50部动漫出产,当然首先主供日本国内需求。日本动漫的独到之处就在于其源于生活的点滴又回归到生活的细枝末节,即使有时充满虚幻色彩,也抹不去生活气息。在人物设定和情节安排上也都很容易让读者和观众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产生共鸣。

用心制作

上世纪初,动漫还只是被一些个人爱好者追崇,现如今已有诸多大型企业专门从事动漫生产,这里除了有技艺精湛的漫画家,还有数百名画师助手帮助描摹部分轮廓。

“画师助理,”木下顺介说道,“是一个需要大量脑力的工作,并且要具有孜孜不倦、埋头苦干的精神。日本动画师、动画导演和吉卜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宫崎骏早期也曾在日本老牌动画制作公司东映动画公司做助理,参与一些电视动画辅助工作,而如今的宫崎骏已被称为‘日本的华特·迪士尼。”

美国人华特·迪士尼的名字在全球闻名遐迩,同样,对日本动漫迷来说也并不陌生。1942年,迪士尼动画《白雪公主》在东京上映,这部动画的艺术效果和人物塑造手法对日本动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为动画产业在日本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富有表达力的大眼睛,用线条代替了嘴和鼻子的形状,纤细的胳膊和腿,不寻常的大脑袋——这就是如今的日本动漫人物形象。东方人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所有情感和经历。日本人也认为通过眼神传达以外的其他方式表达情感是不得体的行为,因此漫画家将眼睛作为漫画人物传达情感的主要途径。性格天真的动漫人物的眼睛几乎能占到脸的一半面积;反面角色的眼睛总是很多变;眼睛中出现幻境,表示人物富有浪漫的幻想;人物勇敢、严肃时,眼睛的瞳孔就是全黑的。

“当然,所有漫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被拍成动画,并受到广泛欢迎。70%大获成功的漫画家都是靠选用典型、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形象:例如,日本神话传说中的女性或是美国动画中的超级英雄。其余30%的成功漫画家都是靠观察生活中真实的人类情感和故事。”木下顺介说。

“世界各个国家的故事在情节和中心思想上都是相通的,善恶也是共通的,”木下顺介认为,“日本读者认为有趣的漫画,也能令其他国家的读者产生共鸣。喜怒哀乐无需翻译,就可以使读者感同身受,漫画家就是通过这点打动世界读者的。”

[编译自俄罗斯《环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