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奥米·夏普++彭少艾

“真相都写在了她的脸上,而眼睛是心灵之窗。”

从这句谚语来看,人们总认为,自己如同读懂一本翻开的书一般,读懂了面前的这张脸。但事实上呢,读懂一张脸需要的技巧与跳舞和写自白体诗歌一样,人们总高估了自己的能力。

有时由于缺乏一些特定的情境线索,人们很难区分出一些表情究竟在传达什幺意思。在一场实验中,参与者无法通过观察照片来判断,照片上的人究竟是痛苦的,还是正在体验性快感。在另一场实验中,当人们观看由同一个人拍摄的无声视频时,他们很难分清,哪段视频是真痛苦,哪段又是在假装痛苦。然而在相同的情境下,计算机的准确率却能达到85%。同时,计算机在判断一个人究竟是无奈的笑,还是发自内心的笑这一方面,也比人类更胜一筹。

人们虽然并不擅长察颜观色,却总喜欢急于做出各种推断。人们可能会对古希腊依据面部特点评估个性的面相学嗤之以鼻,但又何尝不是每天都不知不觉地重复着这一行为。近期的研究表明,尽管没有证据能证明,从一张脸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人们却一直这样践行着,似乎一些面部特点可以反映某些性格特征。具有典型“女性”面部特征的人,看上去更值得信赖;那些眉眼间距近的人,看起来更强势。在一场实验中,需要人们注视一张他们并不熟悉的脸庞200毫秒后做出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信。然而,即使为他们延长观察时间,他们依然不愿改变最初的判断。

人们做出的这些评判是毫无逻辑可言的。当被实验者参与一场信任游戏时,他们倾向于对一个长着一张“可信”的脸的玩家投入更多的钱;相反,如果这个玩家长得“不可信”,他们就会少投入——即使这两个玩家的口碑并无二致,被实验者面对“可信”的玩家时,依然更加慷慨。另一项研究表明,法庭陪审员在给一个长着一张“不可信”的脸的被告定罪时,依赖的证据也更少。换句话说,陪审员面对一个长相不值得信任的被告,会更轻易地对其定罪。一位“巴以冲突”问题的研究者发现,以色列犹太人被访者更容易接受,来自一位长着一张“娃娃脸”——大眼睛、嘟嘟嘴的巴勒斯坦政客的和解礼。

然而,矛盾就这样产生了。一张脸未必会反映一个人的性格,但研究发现,特定的面部特征确实会对一个人的未来有所影响。相貌强势的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毕业生,未来成为将军的可能性,的确比长相普通的学生们更大;那些看上去“能力很强”的人,成为大公司CEO的可能性也更高。如果人们认为长着宽下巴的斯坦利专横独断,他很可能就会成为一个专横独断的人。或许,当人们依据一个人的长相来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并据此与这个人打交道时,这个人就成了我们眼中的样子。

[译自美国《大西洋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