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尔格·布勒希

德国耶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肠道细菌定植障碍视为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诱因,开发出了粪便胶囊,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在耶拿大学附属医院的药房,摆放着一种不同寻常的药品。准确来说,它的成分是粪便,来自在附近居住和工作的健康人。一旦药房需要补给,他们就将自己的粪便装在一个白色塑料罐里送到医院,并为每份粪便获得30欧元的报酬。

生物学家阿恩特·斯图布仔细检查这些粪便,将之和盐水混合,装入塑料管,然后装箱运往医院药房。药房工作人员将每份0.6毫升的棕色混悬液装入胶囊,放进冰箱,供患有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服用。这是一种慢性肠道感染,病人的免疫细胞攻击自身肠道,导致腹部痉挛、排便疼痛或血性腹泻。他人的粪便是他们最后的希望。据称,其中含有的细菌能在他们的肠道定植,让他们恢复健康。

“初步研究证明,20%到30%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能从中受益。”耶拿大学附属医院内科医学专科的医生安德里亚斯·斯塔尔马赫说。斯塔尔马赫想用一项约200人参加的临床研究来证明这种疗法的潜力。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为此拨款200多万欧元。

粪便胶囊代表着一种新型治疗方案。医生们希望通过治疗肠道菌群治愈自身免疫性疾病,因为很多病患体内的微生物群不再和寄主互利共生,而是在损害寄主,导致其免疫系统失衡。生物学家艾丽卡·格朗特表示,不管是克罗恩病、多发性硬化症还是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偏离稳定、健康的状态。明斯特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病学专家马尔汀·克里格尔说,目前确实已发现多种会攻击或削弱免疫系统的微生物。

因此现在,人体微生态系统进入了研究者们的视线。除病毒、真菌和原虫外,人体的皮肤和黏膜上还生活着数万亿细菌,其中大部分在肠道。它们抵御有害病菌,训练免疫系统,制造有用物质。它们的生存需要依赖膳食纤维,更准确地说,是人体本身无法消化的多糖。而细菌能分解多糖,将之转化为丙酸和其他短链脂肪酸。多糖在人体的作用如同一剂抗炎良药。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每天摄入25克到29克膳食纤维的人,寿命超出平均,肠癌、2型糖尿病、心肌梗塞、中风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病率更低。

虽然肠道细菌大有裨益,人体却总是和它们保持距离。一道细胞屏障——上皮细胞以及一层薄薄的黏膜将它们和内脏器官以及血液循环系统隔离开来。如果这道屏障被穿透,病人就不仅仅要面对急性感染的威胁。“如果细菌穿过肠壁,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克里格尔说。在明斯特工作之前,他曾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这种现象,研究对象是老鼠。鹑鸡肠球菌从老鼠的肠道进入淋巴结和肝脏,激发免疫系统形成抗体。抗体不仅会识别和攻击这些细菌,还会攻击自身组织结构。老鼠出现的症状类似人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狼疮。

在克里格尔所在的小组有针对性地用药物杀死这些肠球菌后,有害抗体的数量下降了,老鼠的症状得以缓解。这一发现也许可以转移到人类身上:研究人员在红斑狼疮病人的肝脏里发现了可疑细菌的痕迹。这可能意味着,如果一种原本无害的微生物穿过肠道屏障在人体内游荡,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形成大量可能攻击自身组织的抗体。而且,细菌和人体细胞的表面结构往往惊人的相似,因此,抗体有时会混淆不受欢迎的入侵者和自身细胞。

如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占德国总人口的8%,比过去要高得多,这可能和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有关。西方高糖、少膳食纤维的饮食方式对肠道造成了损害。此外,在对抗有害菌的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常常不可避免,它们也会杀死有益的微生物。

卢森堡卫生研究院生物学家马赫希·德赛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给老鼠吃不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数周后,发现老鼠的肠道菌群变少了,因为很多菌种都没有了食物。一些依靠肠黏液获取营养的肠道微生物占据了优势,肠壁因此穿孔,成为一些致病菌的入侵口。

对于慢性感染,除了遗传因素,饮食也起着重要作用。经常吃深度加工食品的人,得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风险更高。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免疫细胞会攻击自身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病患无法正确控制手臂和腿部肌肉,甚至因此瘫痪。神经病学医生艾登·哈吉基亚带领团队研究了约300名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粪便,然后得出结论:这些粪便几乎不含丙酸,而且菌群失调。在一项试验中,91个多发性硬化症病人除了服用常规药物外,还每天服用1000毫克丙酸,一共服用两周。结果显示,丙酸明显改变了病人的微生物群,起到了抗炎作用,而且服用时间越长的病人,发病频率越低。

一些公司将旗下益生菌产品吹嘘成真正的万灵药,但实际上,益生菌饮品或胶囊常常只含有单一的菌株,根本没有什幺效果。很多时候,这些昂贵的益生菌又被人排泄了出来,为此花的钱也就被冲进了马桶。重病患者还需要担心,益生菌不仅会停留在肠道,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的不同重症监护病人身上,出现了同样的菌血症,他们此前都曾摄入乳酸菌。

最极端的治疗方案是粪便移植。捐赠者粪便中的细菌重量占比约为20%到30%,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植入:比如,通过导管输入鼻子,用肠管或灌肠袋通过肛门进入结肠。有些人会自行使用这些方法,然后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经验。传染病学家米歇尔·希尔维曼不久前发布了《自己动手植入粪便指南》,并在线上平台解释道:“如果你做过奶昔,那你也能植入粪便。”

但是,斯塔尔马赫医生警告道,自己植入粪便有风险,因为你无法足够仔细地挑选捐赠者。在美国,曾有人在接受粪便移植后离世,原因是被植入了多重耐药菌。在耶拿,只有经过扫描的粪便才能使用,以检查其中病毒、致病菌、危险真菌、单细胞寄生虫和其他微生物的情况。粪便来自五个不同的人,以保证其多样性。病人每天服用十片胶囊,早餐和晚餐时各五片,每周服用五天,坚持12周。

来自耶拿的经验表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这种新型治疗方案并不会因为让人感觉恶心而失败。斯塔尔马赫说,每周都有人申请尝试粪便胶囊。

危险的孔洞

肠道屏障漏洞的后果

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被黏液层保护着,能阻挡有害物质和致病菌。

如果它们被穿透,不受保护的肠道组织就会发炎,有害物质和致病菌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免疫系统形成抗体,引发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编译自德国《明镜周刊》]

编辑: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