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9月23日发布通知,进一步便利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将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值由去年的0.1调整至0.5,并进一步降低参与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企业的门槛。

通知规定,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境内成员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不低于10亿元,境外成员企业上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不低于2亿元。而根据此前规定,境内成员企业和境外成员企业年度收入分别不能低于50亿元和10亿元。

央行明确表示,对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行上限管理,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其中,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值为0.5,较去年的0.1有所调整。

通知还指出,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增加超过20%的,经主办企业申请,结算银行可以为其调增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而资金池应计所有者权益减少20%的则要及时调减。

对于境内成员企业在前海、昆山、苏州工业园区和天津生态城等试点区域内,且从境外已借入人民币资金的,根据其借款额对净流入额上限做相应抵扣。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出额暂不设限。

央行表示,宏观审慎政策系数值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信贷调控等的需要进行动态调整,并要求结算银行和主办企业做好额度控制,确保任一时点净流入金额不超过上线。

此外,通知规定,主办企业可以选择1—3家具有国际结算业务能力的银行办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结算银行应做好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真实性和合规性审核,切实履行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义务。

解读:继去年底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从江苏昆山、上海自贸区试点拓展至全国后,央行此次对跨境人民币流动政策进一步调整:一是放宽了企业准入的门槛,参加资金池的企业集团境内和境外的营业收入标准分别降低为10亿元和2亿元(原为50亿元和10亿元),成员公司经营年限降为一年(原为三年),企业可以选择1-3家主办银行(原只能选1家银行);二是扩大净流入额度上限,跨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额上限的宏观审慎政策系数由去年的0.1调整至0.5。此举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境外资金流入额度,提升跨国企业人民币的可得性,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同时有助于降低企业资金使用成本。

商务部等六部委:允许有资格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国内购房

商务部、住建部、发改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局等六部委此前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进行调整。通知称,取消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办理境内贷款、境外贷款、外汇借款结汇必须全部缴付注册资本金的要求。

通知规定,境外机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分支、代表机构(经批准从事经营房地产的企业除外),以及在中国境内工作、学习的境外个人,可以购买符合实际需要的自用、自住商品房。 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将依照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相关暂行规定。

解读: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意味着除了还在实行限购政策的城市,境外人士在国内购房套数已不受限制。这对于一二线城市,特别是中高端物业将有直接的利好影响。这也是自2006年楼市“限外令”颁布以来,中国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和境外机构、个人购房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松绑。

民营企业500强发布 联想营收最高华为纳税最多

全国工商联此前发布的”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显示,联想控股以2895亿元的营收总额排名榜首,华为、苏宁控股分别以2882亿元、2829亿元的总营收列二三位。山东魏桥、正威国际、沙钢集团、大连万达、华信能源、恒力集团、吉利控股进入前十。

榜单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共有四家企业营收突破2800亿元大关,形成第一方阵,分别是联想控股、华为、苏宁控股、山东魏桥创业集团。

去年民营企业500强纳税总额达到5727.5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72%,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4.81%,比上年提升了0.52%。纳税总额位居第一的是华为,为337亿元,万科和万达纳税总额均超过200亿元,分别为288亿元和274.2亿元。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员工人数达751.28万人,比上年增长1.8%,户均达1.5万人。苏宁控股集团员工人数达18万人,位居第一。

解读:与2013年相比,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的入围门槛、户均收入增速有所变化。其中,入围门槛由91.22亿元提升至95.09亿元;收入总额达到146915.71亿元,约占中国企业500强营收总额的1/4,户均293.83亿元,增速比上年降低13.71%,为11.20%。

上半年我国中西部GDP普遍提速 东三省排名垫底

此前,全国各省市陆续公了布2015上半年GDP“成绩单”,其中25省跑赢全国7%的增速。重庆、贵州、天津增速位列前三,最高增速11%;而黑龙江、山西、辽宁等省份增速较低。

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GDP增速11%居于首位,而辽宁增速2.6%垫底。成绩最抢眼的当属重庆、贵州。重庆上半年以11%的增速位居全国首位,超过了年度既定目标一个百分点。贵州增速10.7%,超过既定目标0.7%。辽宁GDP增速全国最低,仅为2.6%,与 6%的年度目标相差3.4%。紧随辽宁的是山西,增速2.7%,与既定目标相差

3.3%。

就地区而言,中西部GDP普遍提速,东三省排名垫底。上半年,西部12个省份除内蒙古外,GDP增速都高于全国平均值7%。重庆、贵州、西藏3个西部省份分列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的第一、第二和第四名。中部6省则有4个省份经济增速跻身前十名,分别是江西、湖北、安徽、湖南,河南也以7.8%的增速跑赢全国平均增速,仅山西例外,增速为2.7%。

解读:在经济转型期,长期以来重工业占有较大比重的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上半年,辽宁、黑龙江、吉林GDP增速分列全国经济倒数第一、第三和第四。其中,黑龙江、吉林上半年GDP增速分别为5.1%和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虽然上半年GDP总值超过13000亿元排名第9位,但增速却是31个省份中排名最低的,仅为2.6%。老工业基地如何转型,或许国家要给予特殊的支持政策。

发改委: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够实现

国家发改委此前发文指出,下半年我国经济将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整体平稳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年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左右。在经济增长总体平稳、市场供需状况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岗位将持续增加,物价总水平温和上涨,全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可以实现。

据发改委分析,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全球贸易明显下滑,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加剧。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位居世界前列。今年前8个月我国出口仅下降1.4%,明显好于全球平均水平。此外,在去年利用外资规模位居世界首位的基础上,今年前8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又同比增长8.9%。但今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总体呈放缓之势,近两个月又连续出现下降,综合分析外需形势和贸易条件等因素,下一步出口增速难有明显回升。

与前些年相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平台确实有所下移,我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在中高速水平。上半年我国经济同比增长7%,与一季度持平,符合全年增长预期。同时,我国目标结构调整优化步伐加快,增长动力转换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迸发。需求结构继续改善,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统筹推进,一批新的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今年以来一大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将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解读:发改委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增速换挡比较平顺,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稳步推进,发展水平逐步向中高端迈进,符合宏观调控与发展预期。从下一步走势看,经济发展环境更趋复杂,国内外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仍然较多。随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够实现。

商务部:正研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此前在出席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商务部正在积极研究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以自贸区谈判和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为契机,推动服务领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的大发展。

高虎城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服务业的跨境贸易和投资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服务业相关的国际经贸谈判明显提速。在今年 6月签署的中韩、中澳自贸协定,以及正在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中,服务贸易都是重要议题之一。当前,我国正处在中高收入向高收入经济体迈进的关键时期,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将为稳增长、扩就业、调结构、促创新,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综合试点,将与自贸试验区、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共同构成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的三驾马车,有利于加快试点进程。

解读:服务业扩大开放对我国改革开放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也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主战场之一。此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也指出,要提高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要从制度和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推进包括放宽市场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等在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可以期待的是未来我国在服务业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宽,外资在中国服务业领域的投资前景十分广阔。

洋奶粉市场份额下降中国本土品牌竞争力增强

全球领先管理咨询机构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者指数此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在26个快速消费品品类中,中国本土品牌连续3年从国际竞争对手中争得市场份额。其中,外资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在去年开始出现下滑。

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26个快消品类中,中国本土品牌已经连续3年从国际竞争对手手中争得市场份额。2014年,26个品类中,中国本土品牌在其中18个品类中的份额均有所上升,销售额平均增长率达10%;而外资品牌仅在8个品类中保持了份额增长,包括卫生纸、啤酒、护发素和口香糖等,且平均增长率仅为 3%。外资公司在各级城市均流失了市场份额,2014年市场份额下降1.6%,在以往他们最具竞争力的一线城市中市场份额亦下降1.5%。

报告同时显示,中国快消品市场的整体增速从2012年的12%左右下滑至2013年的7.4%、2014年的5.4%,直至下降到今年第一季度的4.4%。家庭护理和个人护理销量增速的放缓以及包装食品和饮料绝对销量的下跌是导致快消品增速放缓的原因,反映了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走向成熟,即购物者在日常用品上的支出比例逐渐减少,在生活方式相关品类上的支出比例则逐渐增加。

解读:该报告是基于4万个中国家庭的购买行为,主要观察了四大领域中(个人护理、家庭护理、饮料、包装食品)26个品类(占快速消费品销售总额的80%左右)的消费情况而作出的。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占据中国市场的洋品牌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出现下滑,2014年下降幅度为3.1%。贝恩公司大众消费品、零售及奢侈品业务主席布鲁诺·兰德对此表示,整体而言,中国本土公司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具备竞争力,并能利用其下线城市的网点布局实现更高的市场增速。

中国年度出境人数首次过亿 连续3年全球第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15年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显示,中国出境人数首次过亿,连续3年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07亿人次,同比增长19.5%,从总量上来看,已经连续3年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客源地。报告预计,2015年中国出境游人数同比将增长16%以上,出境游客源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延伸。

报告中的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中高端消费群体占出境游比例近半,单次出境游花费在1.5万元人民币以上的超过40%。88.1%的出境游客将购物作为出游时最主要的消费项目。出境旅游花费从2008年409.87亿美元开始逐年上升,至2014年快速增长至1648亿美元,6年间翻了近4倍。

而新近发布的《中国公民出境(城市)旅游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80后”人群已经成为了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日韩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游客最近一年选择最多的境外旅游城市。在长线旅游中,巴黎、伦敦、罗马、柏林、华盛顿和洛杉矶等城市由于兼具观光、购物、休闲功能,因而也颇受到中国出境游客的青睐。

解读:出境旅游的增加充分显示了中国百姓收入的大幅提高。目前中国出境游客的个人月平均收入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的3倍。未来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居民出境游的人数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此前透露,预计未来5年,中国出境旅游总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