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

2020年3月初,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实施临时性延期还本付息的通知》,鼓励和支持银行机构出台面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的相关措施。

为什幺要特别向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放宽还款?其实并不难以理解。自从1月23日武汉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全国经济因此按下暂停键以来,大量的小微企业失去订单和客流,但同时还需要维持房租和发放员工工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骤然加大。此时有关部门出台鼓励和支持银行放宽小微企业的还款,推出延迟还款措施或者降息措施,对于小微企业的生存来说,意义重大。

实际上,相关的政策让银行等机构在随后的日子里展开了了一场大规模的纾困运动。这不仅表现在后来引发热议的“地摊经济”上,也表现政策性银行介入对小微企业的纾困行为,体现出了少见的政策力度。6月中旬,在上海第20届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安排专项纾困资金合计1000亿元,并新增1000多亿元转贷资金规模,主要提供给中小银行,尤其是互联网银行。

政策中有个值得观察的地方:为什幺纾困资金要通过互联网银行注入小微企业领域?这就要从小微企业自身的性质说起了。

小微企业信贷是个难题

小微企业信贷难,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不然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就不会颁给创建小额贷款模式的孟加拉经济学家默罕默德·尤努斯了。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中国的小微企业贷款情况对于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并不是很适应。中国小微企业的贷款特点主要是“短、小、频、急”,主要是经营成本占据现金流中的比例比较高,而应收账款回款速度较慢。例如,一些供应链上的小微企业服务于大型核心企业,后者的回款速度常常达数月之久,这让小微企业需要额外资金去维持平时运转。此外,小微企业往往有追加投资,把生意做大的特点,这也让它们对于资金有着比较急切的要求。

对于银行来说,借钱给小微企业的风险比较大。小微企业因为成本问题,不注重资产统计、信用维护和财务数据的正规性。银行需要付出较大成本对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此外,银行往往通过抵押资产情况进行授信。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并不是评估重点。这让小微企业在信贷中处于不利地位。由于上述两重关系,实际上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需求很难匹配。据清华互联网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全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约60%通过民间融资完成,只有40%通过银行完成。由于种种原因,全国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的76%没有得到满足。

但是,小微企业本身的价值是不能忽视的。它们对于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稳定性极为重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2018年曾对小微企业的经济贡献做出过一个经典总结:它们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以及50%以上的税收。

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后,有关部门如此重视对小微企业的纾困和扶持,原因就不难以理解了。不过,如此重要的事情,加上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信贷难问题,为什幺要交给互联网银行来解决呢?

互联网银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2014年到2016年间,国内的主要互联网公司获得了银行牌照,开始成立互联网银行,其中主要的代表就是以阿里巴巴为主要股东的浙江网商银行、以腾讯为主要股东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以小米为主要股东的四川新网银行。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依赖数字技术起家,与传统银行不同的关键之处,一是在信息系统技术上采用分布式架构,以便确保数据分析的基础设施能力;二是在信息处理上大量应用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技术,使其能够应对海量信息的分析、研判和处理;三是三家银行背靠的互联网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规模的用户,既可以通过较低成本的营销对用户进行导流,也可以通过用户数据对其进行更加精准的全方位画像。

互联网银行诞生之初,基于其技术特征,主要客户均指向小微企业。例如,网商银行就表示,只提供500万元以下的贷款。过去几年的政策对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支持,这也是互联网银行的红利。2015年国税总局与原银监会签署战略协议展开了“银税互动”,税务数据开始在金融信贷领域发挥风险识别和经营状况评价的作用。此后其余外部数据与银行系统纷纷打通,为后者掌握丰富的数据来源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手握丰富的资源后,互联网银行对于用户的数据分析能力,要远远高于传统银行基于资产抵押进行分析的能力。由于脱身于互联网平台,互联网银行基本掌握了用户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货、生产、存储和销售这些方面都有足够的有效数据支持,能够让其非常精准地控制风险。在另一方面,由于数据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加上人工智能的大量应用,使互联网银行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处理大量的信贷请求,这也让它可以不需要线下网点,随时提供服务,而且还能做到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甚至做到了“按天还贷”“秒批秒贷”和“一天多贷”,这对于小微企业的用户体验至关重要。至此,互联网银行与小微企业基本上实现了无缝对接。网商银行负责人甚至表示,在未来三年要让路边摊凭信用贷到款,这背后是有其金融科技能力背书的。

过去几年中,利用自身的电商优势,网商银行到2019年利用无接触信贷已服务了超过2000万家小微企业。微众银行以to C的基因起家,以微粒贷等to C产品为主。但在发展to B上面也小有成就,从2017年底推出微业贷迄今服务了90万家小微企业。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非接触式的线上信贷受到了更多小微企业主的支持,实际上为小微企业信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金融?

随着ABCD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加速建设,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得到空前提高,这意味着互联网银行的技术能力又迎来一次提升,对应的契机则是小微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

现实地说,小微企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意愿去从事数字化转型。它们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或者租用硬件设施,也很难雇佣专门的软件团队为自己提供数字化服务。但互联网银行完全有可能为其提供平台和软件,方便企业更加有效地通过数字化运营提升效率。事实上已经有互联网银行在尝试相关的做法。简单地说,就是在基于存贷的基础业务上,开展包括保险、贴现、审计和换汇等业务。所有业务服务都可以嵌入单一的App当中,企业主只需要登录相关的App,就能迅速处理完相关的工作。从更长远来看,互联网银行还有可能根据企业的全链路数据,提供一些定制化的服务。

在场景金融和供应链金融方面,互联网银行亦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场景金融为例,互联网银行可以根据垂直领域的需求提供信贷,其中比较典型的业务包括微众银行推出的微车贷服务。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逻辑是,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合作,从而将与该企业有业务来往的小微企业全部建立显性或者隐性的合作关系。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往往由该核心企业承担,而互联网银行所承担的风险更小,但触达的小微企业更多。

整体来看,互联网银行服务小微企业,在当下语境中已经成为了自身重要的企业社会责任之一。无论是纾困还是助力转型数字化,互联网银行都有自己的优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互联网银行填补了传统银行金融服务的空白,它们也从中收获了一个巨大而且富有活力的市场。这种“双赢”的局面,奠定了两者“共生”的牢固合作关系。这对于整体的金融秩序和开发市场活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