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壮

乔治是个精明的小伙子,从大学商学院毕业后,便跃跃欲试,想在商界有一番作为。乔治当时很看好化妆品行业,他先拜访了本地几位重要投资人,说服他们相信化妆品行业可以赚大钱。最终,乔治获得了一笔启动资金,他的化妆品公司也就此开张。

三个月后,第一代护肤产品问世。然而,产品销售问题让乔治愁上心头。助理提出两种方案:一种是让顾客先试用再付款,另一种是利用广告大肆宣传。两种方案都遭到乔治否决。他觉得,自己此时是小本生意,资金周转缓慢,“先赊后买”的策略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应用广告宣传会引起当时业界最大的对手——富勒公司的警觉,从而招致竞争对手打压。

事关公司前途与命运,该怎幺办?乔治想,富勒是本行业的金字招牌,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也颇受顾客信赖,如果能借对方的声誉为自己做些宣传,效果一定事半功倍。

于是,在公司董事会议上,乔治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在大街小巷,很快便出现这样一番奇特景象:乔治公司的推销员们满头大汗地推广竞争对手富勒公司的产品。人们听了自然连连点头,因为本来就对富勒系列产品有很高的认可度。

接下来,推销员不失时机地补充:用完富勒系列化妆品后,再涂一层乔治公司的新型护肤霜,会有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他们把自己的产品说得如此神秘,加上先前卖力夸赞富勒公司,消除了顾客的防备心,大大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

就这样,大部分顾客对乔治公司的产品欣然接受,一种全新的化妆风格在人群中流传开来,乔治护肤霜就此脱销。

富勒公司管理层看到乔治公司卖力推销自家产品,本有的戒心与敌意也荡然无存,接纳了乔治公司的存在。双方获得了双赢的局面。

生意场上,本来就没有永远的敌人。因此,面对强大的竞争者,不妨尝试借力,化敌为友,找个对手做搭档,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

(编辑 赵莹 zhaoyingno.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