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玲婷

地名五花八门,其中的文化韵味雅俗共赏。古往今来,各式地名中,以历史上的大小人物命名的地方比比皆是。在南京玄武区,就有一条“石婆婆巷”,它的背后浓缩有南京的历史和记忆,记载着不一样的江南故事。

石婆婆巷,位于南京玄武区鼓楼广场东南,也就是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西大门对面。小巷狭窄短小,前后不超过50米,它连通南京着名的丹凤街,这条街道在张恨水的笔下充满了烟火气。而石婆婆巷位于它的西侧,在一片热闹中,让人偷得半刻闲暇时光。

有意思的是,在南京老地名中,“石婆婆”出现的频率很高。比如长江路附近的石婆婆庵、红花街道的石婆庙、六合竹镇的石婆村……那幺,这位南京“石婆婆”究竟是何许人也?

许多学者研究过鲁南地区的“石婆婆”民俗,那是一种石人信仰,南京的“石婆婆”却又有不同的来历和传说。《南京地名大全》一书中,曾记载南京“石婆婆”确有其人。石婆婆原名芮娘,是明代建文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里的丫鬟(另有一种说法是乳娘)。她的形象和经历堪比“赵氏孤儿”中的“程婴”,是位女义士。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陈迪因忠于建文帝,誓死不屈,最终全家遇难,只剩5个月大的第七子陈珠,被照顾他的芮娘带着逃往秦淮一带的村庄,后又辗转山东邹城……两人以母子相称,芮娘严于教子,将陈珠抚养成人,在乡里也乐于助人,为人良善。她的种种仁善受到百姓的尊崇,直至去世后,村民为她塑像,因雕像是石质的婆婆形象,于是人们亲切地称其为“石婆婆”,并将芮娘视作慈神。后来,南京城中陈迪官邸原址所在的这条小巷,就被称为“石婆婆巷”。

除了这段历史渊源,石婆婆巷里还留有不少才子佳人的往事。在小巷里,胡兰成第一次听说了张爱玲的芳名。1944年初春,胡兰成在南京的住所就是石婆婆巷20号,他在《今生今世》里提到这段时光:那时我在南京无事,书报杂志亦不大看,这一天却有个冯和仪寄了《天地》月刊来,翻到一篇《封锁》,笔者张爱玲,我才看得一二节,不觉身体坐直起来……

石婆婆巷也曾经是民国时期国立中央大学的宿舍区,所以有很多名人居住过,比如徐悲鸿、蒋碧微,潘玉良……最为人知晓的还数徐悲鸿的往事,他曾出任该校美术系主任,居住在丹凤街与石婆婆巷交汇一带。后来与学生孙多慈有了往来。传闻孙多慈曾将“慈悲”二字绣在白帕上,连同红豆一起寄给徐悲鸿。

时光流逝,往事已经物是人非,石婆婆巷的历史和传说,只有些微痕迹还留在这里,等着后人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