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书记”陈德荣说得对!

陈德荣是谁?陈德荣是温州市委书记,前几天说了一句话,成了被批评的对象。

他说:“跳楼自杀”体现了企业家精神。这话在微博上被批得一塌糊涂,很多人称其为“冷血书记”。还有媒体发表社论质疑:“很难想象,一个对自己生命都不懂得珍惜,一个对亲人、对家庭都不负责的自杀老板,又谈何信用?他选择一死了之,可留下的一堆问题又该怎幺解决?”

但回过头看演讲全文,这却是被误读、被断章取义的一句话。陈德荣这句话是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说的,与后来遭到的批评相反,当时赢得一片掌声。他其实是在为温州的民间金融和企业家辩护。他说:“(有人)觉得温州的高利贷、民间融资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秩序,我可以说没有温州的民间金融,就没有市场经济……到了今天,如果把民间金融跟市场经济,跟我们的企业家精神对立起来,我觉得对温州是不公的。”

然后他才说:“到现在为止很多的企业家,有相当一部分因为市场经济的策略导致跳楼自杀。我们温州的企业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精神。你还能够去指责他什幺呢?他把命都搭上去了。这种方式不可取,但是我认为这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企业家精神。”

要说人情,他这番话不仅不冷血,而且有温情。我们常说“死者为大”,企业家失败,原因很多,但他既然已经自杀,确实不应指责了。而且与卷款潜逃相比,自杀虽然“方式不可取”,也算一种担当;要说道理,民间金融当然是市场经济的体现,即便有问题,那也是不开放导致的不规范。

他说的不仅是民间金融和企业家精神,还有他对中国改革走到今天的一个判断:“改革开放,政府给老百姓做了什幺?什幺都没有做。无非给老百姓创造财富的自由,促进了温州的发展。”这照理应该是一个常识,但被遮蔽已久。改革开放经常被归功于政府,但即便要归功,主要也不在于政府做了什幺,而在于政府让老百姓能够做什幺。这样的话,从一个市委书记的口中说出来,就更为难能可贵。

陈德荣为什幺能说出这样的话?他说:“(作为)所在地的一个地方官,我对市场力量这几个字有更深切的感受。”换言之,不是陈德荣在改变温州,而是温州塑造了陈德荣。由此想到一年前浙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智斗”央视主持人董倩,在网上赢得一片赞誉(这种赞誉不仅来自语言的机智,更在于郑宇民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这种认识集中表现在对民企的辩护和对央企的批判上,激起了大家的共鸣)。像陈德荣、郑宇民这样的官员,在江浙一带不在少数,这无疑要归功于当地浓厚的民间商业氛围。

商业氛围不止塑造了陈德荣们,更为普通人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由于民间空间的增大和繁荣,我们会看到,一个社会最优秀的人,可能是去做可以创造社会价值的企业家,而不是去做官员,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从温州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在影响政治生活,让政治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而这正是改革开放之初所预设的发展轨迹。陈德荣说“最恰当地代表了市场力量的就是温州”,我们同意这个判断。但这些年温州经济开始衰落,温州人也越来越热衷于“国考”,这就让我们不仅为温州担忧,也为中国改革担??忧。

问题源自改革开放之初释放的巨大民间活力正在消失。要知道今日之中国,体制的强制性往往不是体现在政府权力对民众的直接限制(比如不准民众自由流动等),而是来自于行业准入方面的管制,最直观的表现,便是垄断央企的强大影响力:你所从事的工作,可能或直接或间接依附于央企;你的日常生活,可能不得不选择央企的服务。

可以说,民企给我们带来自由,而垄断央企、国有金融机构则相反。如同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秘书长王巍所说:“行长是政府任命的,利率是根据政策而不是市场决定的,从老百姓手中收集的社会资金本来都是公共资源,却都投向了政府项目,造成了十几万亿不良资产。”而普通民众则不得不依附在这些由政府主导的项目上,由垄断企业经营的投资中。这样的经济,怎幺能更有效率和创造力呢?最后的结果,便是大家担忧的局面:离自由市场越来越远,离权贵资本主义越来越近。

我们无意于为一位市委书记辩白,而是不忍看到因为他的被误解,而忽略了真正的问题。王巍说“救温州就是救中国”,我们挺陈德荣,也是在挺民营企业家,在挺民间活力,而归根到底,也是挺我们每一个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