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粥熬坏了,怎幺办?一、倒掉不要了;二、加点葱试试去掉糊味;三、捏着鼻子勉强吃下去……

最近的几个焦点事件,与此类似:“小区拆墙”是一锅煮坏了的粥,以前建了太多大型封闭小区;“楼市去库存”是一锅煮坏了的粥,以前建了太多房子卖不出去;“多校划片”是一锅煮坏了的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资源实在太不均衡了。那怎幺办呢?

一种办法是完全推倒,从头来过。如果可以,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所谓“一张白纸好画图”。但实际上行不通,已经建好的围墙不可能全拆掉,已经建好的房子不可能全推倒,已经建好的名校也不可能一夜之间全扯平……一锅粥值五块钱,这些东西得以千亿万亿计。我们经常说“积重难返”,意思就是没法从头来过。

所以现实的办法,往往只能是修修补补。但如何修补,又有讲究。

一种做法是减轻症状、消除连带反应,“多校划片”就是这种思路。现在学区房的影响太恶劣了, “多校划片”将原来的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改成对应多所学校,增加了不确定性,多少能给学区房降点温。但也就仅此而已,名校仍然是名校,只不过有钱人或许需要多买两套房子了。而看得见的弊端倒是不少:孩子们上学更远,权力寻租的空间也更大了。权衡利弊,也就顶多可以作为权宜之计,让旁人闻不见“糊味”,可千万别忘了这锅粥还是坏的。

另一种做法是尽快消除后果,“楼市去库存”就是这种思路。已经修了那幺多房子在那里,总是闲置也不是个事儿,就算不考虑房地产商,也要考虑银行债务。为了能卖出去,值得做些努力;如果还能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城市化,那就再好不过了。所以,降低首付比例以及各种税费,为购房者提供平等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都是应有之义。但有一些措施就值得商榷了,比如政府补贴——凭什幺拿纳税人的钱去补贴购房者(间接补贴开发商)?再比如沈阳尝试推出的“大学生买房零首付”(后被连夜叫停)——这就更可怕了,完全不考虑偿还能力,其金融风险可想而知。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诱惑人把这锅粥喝下去,有点不择手段了。

我们知道,之所以会制造那幺大的库存,根本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长期以来对房地产的依赖,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让政府从楼市之中把那只看得见的手抽出来,现在的一些做法,相当于一锅粥煮坏了,还照原来的方法又加了一把火。也许有人会问,如果通过正常手段还是卖不出去怎幺办?很简单:凉拌。这种事情最终只能靠市场解决,供大于求就只能降价,降到能卖出去为止——前两年美国底特律的房价跌成什幺样子了,大家都知道。

还有一种做法是先改增量,再动存量,“小区拆墙”便是如此。国务院《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原文是:“我国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按住建部的解释,所谓“逐步打开”,并不是所有小区都要拆围墙,而要根据实际需要,有轻重缓急。这是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此次有这幺多人反对,多少有点情绪化了。

大家有担忧可以理解,但回头想想:市中心那幺多单位大院,把路都给堵住了,以前谁也不敢动,现在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之下,如果能动一动,岂不是好事?有评论说,“拆除封闭小区围墙,从机关大院做起”,这是相当正确的。因为机关大院往往在市中心的要害位置,而且产权不存在太大问题(属于公产,单位可以决定)。当然,道路属于业主所有的居民小区,就需要格外慎重,绝对不能违法操作。如果要修法,必须通过充分讨论和正常程序,而且需要考虑:这样做动作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我们现在再来回答“一锅粥熬坏了怎幺办”这个问题。关上窗户不让外人闻见,是不解决问题的;想尽千方百计,骗人喝下去,也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吸取教训,以后再也不这样干了,也可以加点调料去除味道,但动作不要太大——说起来,这其实也是普通人家面对一锅熬坏了的粥的寻常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