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信明

两部主旋律影片,在位于北京丰台区王佐乡的八一影视基地里“撞车”了。

2016年,由八一制片厂出品的《血战湘江》正在基地紧张拍摄中。同一时期,《建军大业》剧组也在赶工。两部电影都瞄准了第二年的“建军90周年”。

因为需要使用同一处场景,《建军大业》监制黄建新去《血战湘江》剧组探望过好几回,和《血战湘江》的导演陈力商量能否加快拍摄速度。“建军”导演刘伟强则邀请陈力去自己的房车里坐坐,希望她能帮忙早些腾出场景。

陈力去坐了回“两千块钱一天的房车”,里面宽敞得很,能供人休息,还有洋酒可以喝。她注意到,一本特别小的《毛主席语录》摆在车厢里的桌子上。“他们的条件和我们完全是两回事儿。”陈力说的是商业方面的资源,但她也知道,自己在另一方面的资源,也并不比《建军大业》少。

原来由八一、长春等国营电影制片厂掌握的军事电影领域,逐渐演化出不同的套路,传统主旋律和商业化主旋律影片“撞车”的机会,也随之多了起来。

“无法复制的巅峰”

陈力对自己的电影很有自信。这股自信来源于电影拍摄使用的军事资源。据她介绍,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剧组从军委获批了两吨炸药、八十多吨油料、将近十万发空包弹,有上万军人参与演出。拍摄战斗场面时,爆炸的气浪甚至把剧组搭的棚子掀翻。

介绍电影使用了多少真枪实弹,一向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宣传军事题材电影的主要手段。八一厂原厂长黄宏曾在2013年宣传电影《目标战》时介绍,影片消耗空包弹五万发、炮弹火箭弹数十枚、炸药三千公斤、油料六十余吨,另外还有新型突击炮、新型伞兵突击车、大口径反器材步枪、武直-10直升机等装备在银幕首秀。

于1952年8月1日成立的八一厂,以拍摄科教片起家,很快又开始涉足故事片。初期名为“解放军电影制片厂”,直到现在仍然是中国唯一一家军队电影制片厂,厂里的职工,也多是军人身份。1949年后发生在中国边境的战斗,八一厂都会去拍摄纪录片,其中还有职工和前线的士兵一样死在战场。

拍摄重大历史题材的战争片,八一厂也具有更大的优势。任何战争片需要部队协助或是申请枪支弹药等资源,都需要向中央军委有关部门递交“军事预算”。据军事题材电影专家、已经退休了的八一厂研究室主任张东介绍,现在有不少影视公司愿意和八一厂合作,一方面是因为八一厂在军事题材上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八一厂合作,能更好地得到部队在枪支弹药人员装备方面的支 持。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拍摄《大决战》三部曲,是八一厂最辉煌的时刻,也是国产战争片最辉煌的时刻。1986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指示,将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拍成故事片,中央军委将任务交给八一厂。时任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多次接见《大决战》的创作人员,总结了四点意见:要在影片中形象地表现出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革命统帅部,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统帅部的斗智斗勇;要表现人民解放军从领导到战士如何万众一心地为胜利艰苦奋斗流血牺牲,着力描写壮烈英勇的英雄集体;歌颂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并把他们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观察;要反映出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气势。

为了达到杨尚昆的要求,《大决战》的剧本创作耗时三年,查阅有关三大战役的档案资料六千多万字。《大决战》过亿的电影拍摄资金是中央军委批的,同时还动员了当时的沈阳、北京、济南、南京、兰州五个军区以及海军空军的部队,还有陆军航空兵和相关院校、武警部队等,共20多个军级单位和30多个独立师团单位,约13万人参加拍摄。

1989年2月25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专门成立了电影摄制领导小组和顾问委员会,来帮助剧组协调与各处的关系。领导小组由当时的解放军三总部和广电部牵头,拍摄涉及的13个省市、5个军区和海空军、铁道部、文物局、电影局的领导组成。在向本刊介绍这段历史时,张东说:“这是无法复制的巅峰。”

“为何出现毛泽东?”

事实上,如果放在五六十年前,《建军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小鲜肉”偶像演主旋律,而会是——“为何出现毛泽东?”

建国后到文革前,中央规定不允许在世的领导人形象出现在银幕上,军队高级将领出现在银幕上也十分罕见,在大历史框架下的虚构故事最受观众的欢迎。1956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上甘岭》,虽然基于真实的历史背景,但其中的人物和故事都是虚构的。《地雷战》《地道战》《英雄儿女》等家喻户晓的影片,也都采用了这种操作模式。

但是对主旋律战争片的突破一直在以各种方式进行着。北京电影制片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拍摄的电影《小花》,将战争变为背景,以兄妹间的情感作为主要故事线索,开始了军事战争片语言探索的尝试。

八十年代初,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突破了过去的军事题材电影对胜利的执着。

国民党在影片中的形象也在发生变化。陈力的同事、八一厂导演翟俊杰拍摄了第一部正面展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电影《血战台儿 庄》。

198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由编剧田军利和费林创作了剧本《血战台儿庄》。广西电影制片厂花3000元买走了剧本,并从八一厂“借”走了翟俊杰和杨光远联合执导此片。这是翟俊杰第一次执导电影,他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要做的不是去区分国民党、共产党,而是表现抗日的武装力量。

《血战台儿庄》上映前,中共中央书记处分管意识形态的习仲勋、全国政协副主席程思远、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阎明复等到电影局审查影片。担心影片被“毙掉”的杨光远是带着《毛主席语录》去的。看片结束后,习仲勋紧紧握住杨光远的手说,谢谢你拍了这部好影片。这标志着《血战台儿庄》顺利过审。

影片在香港上映后,当时“中央社”在港负责人谢忠候想办法给蒋经国带回了一盘电影的录像带。蒋经国看后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不久后,蒋经国决定同意开放国民党部队老兵回大陆探亲,揭开了海峡两岸公开互动往来的序幕。

随着电影产业的市场化,军事题材的电影也开始在观赏性上有所尝试。比如演员侯勇的代表作《冲出亚马逊》,在内容上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军事故事,而是讲述中国军人到海外参与军事训练。电影在拍摄手法上,也对好莱坞商业片进行了借鉴,不再是动辄追求数万人的大场面,而是运用了更具现代感的视觉冲击配以刺激的音响。有人开玩笑称,这是“八一厂第一部被盗版的电影”。

然而,突破并非总能顺利实现。2008年冯小刚执导的《集结号》,本来希望能和八一厂合作,但剧本提交到总政等部门审查,都没通过。电影中那个给战友讨说法的主人公,被认为不符合军人形象。最后虽然八一厂为电影提供了美术、道具等帮助,但没有署名。八一厂原厂长明振江透露,影片上映后,有老同志写信提意见,上级机关答复说:“不是八一厂拍的。”老同志说:“不是八一厂拍的就对了!”

“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窘迫、困境我们都有,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我们还没有,我们还不能放开去搞市场化。”明振江说。

老牌电影制片厂做不到的,民营影视公司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大事件+明星脸”。韩三平认为,利用明星拍电影来争取票房,是全世界的一个惯例。“我研究过国外的电影,像《一个国家的诞生》《八十天环绕地球》,早在40多年前就开创了政治电影这个片种,也有大量明星加盟。”他把这种类型化模式移到了《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并奇迹般地取得成功。

《建国大业》之后,很多主旋律电影都开始使用更为市场化的明星扮演历史人物,对比此前更倾向于使用特型演员的做法,这已经算是很大的突破——争议也从未消失。2010年,陈力拍摄《湘江北去》时,因为请周冬雨、保剑锋饰演杨开慧和毛泽东,就遭到过“青春偶像怎幺能主演主旋律电影”的质疑。

另一方面,《建军大业》的联合出品发行方博纳影业介入主旋律战争片时,正面临国内电影市场重新洗牌,除了中影、华谊等传统强势电影公司之外,新兴中小型电影制片公司也不断涌现。博纳影业CEO于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经常和好莱坞大佬们去沟通的时候,他们给我一个很明确的方向,就说一个电影在纽约大卖,它一定在全世界大卖……所以我就觉得博纳应该拍这样类型的电影。”于冬避开了各种热门大IP,选择了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今天的主旋律电影不能仅仅归结为一种应景的宣传教育片,而是把它做成主流电影。”《智取威虎山》改编自红色经典小说《林海雪原》,但使用了香港商业片的制作理念和方式。这样的改变,为影片带来了8.8亿的票房。

各有市场

陈力也已经不是第一次和主旋律商业大片“撞车”了。在建国六十周年、建党九十周年、建军九十周年之际,陈力执导了三部献礼片,她的《谁主沉浮》《湘江北去》《血战湘江》和中影集团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几乎每次都在同一时间段拍摄并且前后脚登陆院线。

前两次“撞车”的结果,根据猫眼电影的统计,《谁主沉浮》票房63.2万,《建国大业》票房3.9亿;《湘江北去》136万,《建党伟业》3.7亿。没有意外的话,《建军大业》仍旧能够获得数亿票房,而上映近一个月的《血战湘江》,票房刚刚突破五千万。但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电影中,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成绩了。2011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飞天》得到院线集体支持,获得了8300万票房,这是八一厂近年的最高纪录。

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卖相不好或者影片本身质量等原因,传统主旋律电影在商业院线中的存在感,普遍不强。但在军队内部,观看量从来不是问题。“我们主要是为三百万解放军服务,可以说部队内部有我们自己的市场,内部的院线。”明振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全军有88个文化站、分站,军队内部的放映队伍就有将近5000个35毫米机器(老式胶片电影放映机)。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商业化主旋律军事题材片都能稳赢。同样是博纳影业投资、香港女导演许鞍华执导的电影《明月几时有》,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讲述了以传奇女性“方姑”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在1940年代的香港展开生死救援的故事。影片采用了周迅、彭于晏、霍建华、梁家辉、郭涛等“偶像加演技派”的组合,上映23天票房只有6000多万元。

今年下半年,博纳影业出品的另一部献礼片《红海行动》也要上映。片子依然是用香港商业动作片的拍摄手法,讲述特种部队海外撤侨五人小组解救人质的惊险历程。于冬认为,主旋律电影寻求出路,“要坚定地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