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

生命争奇斗艳,万物生生不息。我们很多熟知的动物,它们鲜活生命背后隐含着很多进化的秘密。就拿动物的外表来说,也是千差万别,或者肥胖,或者瘦长,谈起那些体型庞大的动物,那就让我们盘点一下,在多彩缤纷的动物界,到底有哪些超级大胖子呢?它们长得膀大腰圆,是不是得了我们常说的肥胖症呢?

胖胖更健康

要论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在陆地当属大象,在海洋非蓝鲸莫属。那幺,长得最大的动物,就一定最胖吗?不一定。肥胖是因为动物体内脂肪堆积太多,有可能影响到了健康,要确定某种动物是否肥胖,需要一个科学的指标进行测定,这就是体脂率。体脂率小于30%,身体正常不肥胖;体脂率在30%~36%之间,属于轻度肥胖;如果体脂率大于36%,就属于肥胖了。在动物界,按照上述标准进行衡量,很多动物都属于胖子家族成员,然而很多时候,动物长得肥胖是生存的需要,胖胖也健康。

鲸鱼中的巨无霸

作为海洋中当仁不让的巨无霸,蓝鲸体内的脂肪比例高达35%,若按照一头蓝鲸体重200吨计算,那幺它体内的脂肪重达70吨,绝对创造了单体重量世界纪录。

蓝鲸身体内的脂肪虽然绝对质量很大,但还不是脂肪占比最高的,性情温顺、行动慢吞吞的露脊鲸才是名副其实的脂肪层最厚的鲸鱼,它的脂肪占体重的50%左右。由于其他的鲸鱼遇见危险会迅速潜水下沉,而露脊鲸却傻乎乎上浮,这使得它成为最容易被捕杀的目标,一度濒临灭绝。而生活在北极圈里的弓头鲸,身体脂肪层的厚度有50厘米,这就保证它们即使在极度严寒中也能安然无恙。

耍萌的鳍足类动物

既能在海中畅游,又能在陆地上生存的鳍足类动物,尤其是生活在北极圈里的鳍足类动物,也属于超级大胖子中的成员,典型的代表就是海豹和海象。就拿格陵兰岛的成年海象为例,它的体内脂肪占比为18%,肌肉占比为44%,看上去并不高。但是如果再看看它们的幼崽,就会让人大吃一惊,由于幼崽通过母乳喂养,而海象、海豹等动物的乳汁中富含脂肪,因此吃得圆滚滚的海象和海豹的幼崽,体内的脂肪含量高达50%。不过,这种高脂肪含量只是处于过渡期,等小家伙们长大成年,脂肪率就会相应降低。而海象妈妈在哺乳期间,会减掉30%~40%的体重,都给了孩子。

海狸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

憨态可掬的海狸也是水陆两栖动物,属于体型中等的啮齿类动物。海狸的体长有60~100厘米,体重大约30千克,而它的尾巴长度有21~38厘米。整体来看,海狸根本就和大胖子不沾边,它被称为胖子的秘密和尾巴有关。原来,别的动物是身体肥胖,而海狸却是尾巴肥胖。成年的海狸尾巴长度近40厘米,占据身体的一半左右,尾巴里除了骨骼、韧带和肌肉之外,剩下的就是脂肪,这里是它用于过冬的粮食储藏处。由于海狸和鲸鱼一样,也属于油脂储备大户,加上它牙齿锋利,啃咬破坏树木,还在河里筑坝,堵塞河道,所以经常遭受捕猎,如今也濒临灭绝。在我国,海狸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中蒙边境布尔根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中。

糖蛾——令人惊讶的胖中之王

谈论动物中的大胖子,不要忘了那些数量在地球上位居第一的昆虫家族,在它们中间,如果按照脂肪占据体重比例来判断,很多属于超级大胖子。比如产于澳大利亚的木蠹蛾,从幼虫到成虫,脂肪体重占比从20%提高到了39%,由于脂肪丰富,木蠹蛾幼虫是澳洲着名的美味小吃。而生活在美国黄石公园的糖蛾,脂肪含量竟然占体重的72%,以至于那些狗熊冬眠之前,都要大量捕捉糖蛾,狼吞虎咽饱餐几顿,为漫长的冬眠储存能量。那幺糖蛾的脂肪含量为何这幺高呢?那是因为它们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迁徙,需要在一天之内不吃不喝飞翔100多千米。飞这幺长的距离,不多储存能量那怎幺行?综上所述,糖蛾是地球上不折不扣的超级第一胖。

肥胖有时也是病

为了应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很多动物把自己吃得肥头大耳,情有可原。然而,一些养在深闺不愁吃喝的宠物却变成了大胖子。比如家养的猫狗,以及动物园里养尊处优的动物们,由于生活条件太好,很多也得了富贵病,这就是宠物主人和动物园管理人员的责任了。

除了动物园里的动物和家养宠物之外,还有一类动物竟然也和肥胖结下了不解之缘,那就是实验室的动物。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从1982年至今,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一个实验室中的动物的体重变得越来越重。30年来,实验室提供的饮食和动物们的运动措施从来没有变过,这些实验动物为何变胖了呢?为了获得答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的生物统计学家大卫·艾利森和同事一起研究了2万多只各类动物,显示了很明显的体重增长趋势,他怀疑这与环境变化有关,很可能因为动物饮水中含有内分泌干扰毒素所致,还有可能是影响哺乳动物新陈代谢的病原体是致病的罪魁祸首,不过这个结论仍然存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