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如是说。青少年是中国发展的希望,是中国未来的力量。中国的“强国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而在这个“强国梦”中,航空又是重中之重。近期,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国在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中国工程院开展了“青少年走进工程院”之“我爱科学,我要创新——70年梦与实”活动。下面,请大家跟随知力记者的脚步,看看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同学们在活动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吧!

2017年3月3日,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青少年走进工程院,聆听了航空先驱赵振业院士所做的“我爱科学,我要创新—70年梦与实”专题报告,学习了赵振业院士科研生涯中不平凡的事迹。

热强马氏体不锈钢

当赵院士还只是科研助理时,他所在的课题组用13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国第一个热强马氏体不锈钢的研究,这种不锈钢的主要应用是制造航空涡桨发动机中的零件。

涡桨发动机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进气道、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尾喷管。涡桨发动机可装载于运输机、空警机和预警机等飞机上,其中压气机的转子部分都是由热强马氏体不锈钢制造的。此类发动机从1973年开始生产应用,到目前为止,单台的寿命已超过10000小时,并且从来没有出现过故障。

中温超高强度不锈钢

1976年,中国准备研究一种马赫数为2.5的高速飞机。由于速度快,空气摩擦力便会增大,摩擦生热,从而导致整个飞机温度的升高。因此,研究飞机材料中温超高强度不锈钢的任务刻不容缓。当时,世界各国均没有耐高温的飞机制造材料,国家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赵院士。作为课题负责人,他废寝忘食、日夜兼程地查阅资料,十年磨一剑,终于在1985年研制出中温超高强度不锈钢。

这种钢主要用来制造歼击机的机身主承力框,有强度高、耐高温等优点。与热强马氏体不锈钢一样,中温超高强度不锈钢的寿命也很长,到目前为止,也未发生任何故障。

为中国航空不懈奋斗

1984年,赵院士开始研究飞机的起落架,而制造新型起落架的关键,就是要制造出高纯净超高强度钢。这次,他用了13年的时间完成任务,使中国的飞机起落架制造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这种起落架被应用于空警机、歼击机、客机和舰载机等多种类型的飞机上,从1991年服役至今无故障发生。

现在,赵院士正在做他科研生涯中的第四份答卷—发动机主轴承滚珠。主轴承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长期以来,中国各行业所需要的轴承都是依靠进口,这使中国制造业发展非常被动。目前,此项研究已接近尾声,知力记者相信,同之前一样,赵院士这次也会给祖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中国的航空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报告结束后,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同学们与赵院士做了问答互动,并互赠礼物、合影留念。希望青少年朋友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时刻谨记赵院士的忠告,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耐得住寂寞,不急功近利,不半途而废。

互动问答:

问:您是如何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科研的?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里,您有什幺好的建议给我们?

赵院士答:急功近利是中国现在遇到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让人们静下心来把事情做好。当然,做不好事情,就谈不上创新,也谈不上去超越他人,更谈不上中国从一个大国变成强国。

要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年的坚持,也要耐得住寂寞,默默地辛苦地奉献,甚至奉献上自己的一生。

问:您是怎样走上科研这条道路的?

赵院士答:高中时的一件事,让我得知有个同班同学的父亲是工程师,我心里便默默地记下了,这件事算是我进入科研领域的启蒙。大学期间,我跟着老师做研究,并能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乐趣,所以毕业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从事了这个行业。

你们现在还年轻,正处于学习的好时期,要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你们也要多接触有趣的事情,接触了才能认识它,才能说对它有兴趣。

(责任编辑/朱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