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河流,美丽的湖泊,神秘的沼泽,多彩的滨海,风吹稻香的水田……亿万个生命使大地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湿地。

在这个蔚蓝色的星球上,8%的陆地表面被湿地覆盖。湿地中的水是生物圈的血液,维系着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利用,湿地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面积在持续减少、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生态状况在不断恶化。

为加强国际合作,协同推进世界湿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1971年2月2日,《湿地公约》应运而生。作为全球成立最早最重要的多边环境公约之一,《湿地公约》已拥有172个缔约国,6个国际组织伙伴(IOP)。

《湿地公约》缔结51年来,始终致力于引领和指导各缔约国加强湿地保护,围绕国际合作、国际重要湿地网络与湿地合理利用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助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积极开展宣教,凝聚全球共识,推进全球行动,促成设立世界湿地日。开展国际重要湿地、湿地城市认证,提升了全球湿地保护率,已指定的2455块国际重要湿地,面积2.56亿公顷,占全球自然/近自然湿地的21%。凝聚全球力量,依托湿地科技委员会出台了20部履约手册、11个技术指南,形成了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指导体系。发布了《全球湿地展望》及特刊,阐释了全球湿地的现状、问题,为全球湿地保护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的理念,传承至今,在湿地保护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几乎涵盖了《湿地公约》所有湿地类型。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加入《湿地公约》30年来,秉持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建立了以《湿地保护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河湖长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执行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开展了三次全国湿地调查和常态化监测,编制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实施了退化湿地修复、大江大河治理、江湖水系连通、海绵城市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了严格保护。中国迄今已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13个国际湿地城市。通过大力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自然教育,珍爱湿地、保护湿地已成为全民共识。

中国作为《湿地公约》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依托公约合作机制,广泛开展湿地保护国际合作和援外培训,认真履行湿地保护国际责任和义务。基于生态优先和合理利用原则,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大的湿地公园体系,在小微湿地保护、候鸟护航、休渔禁捕、红树林保护等方面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维持着世界五分之一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

我们期待“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理念在《湿地公约》COP14达成广泛共识,形成联合行动,共同维护全球湿地生态特征,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