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涯宁夏西吉回中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策略初探

赵涯
宁夏西吉回中

摘要: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本文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相关探讨,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建议,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内涵,努力探求有效地美育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之事亦分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审美教育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进展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的品味和审美的情趣”。

熊兆武在《审美教育与人格心理结构的完美》一书中提出:“没有美学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美育的语文教学不是上乘的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贯穿审美教育,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生动得多、活跃得多;我们的学生就会和谐得多、全面得多。”由此可见,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和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积极发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学内涵,努力探求有效地美育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

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就要有良好的审美素养,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前提。首先,教师要对教材中的美学意蕴保持高度敏感的感悟力,这样才能够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美学内涵,利用足够的美学资源,“寓美于教,怡情育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引导。其次,要注重语言美、体态美、板书美,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教学中使用文明用语,朗读课文抑扬顿挫、有节凑感,板书整齐、漂亮、简洁且重点突出,为学生营造一个美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感觉、听觉、视觉上获得美的体验,从而调动自身的审美潜能,和教师形成积极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审美情趣,获得德、智、美的和谐发展,真正做到“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

(二)挖掘审美教育的深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还把审美教育仅仅局限在一些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上,事实上每一篇语文课文中都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内涵,如,《散步》中的亲情美、《海燕》中的精神美、《苏州园林》中的建筑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构思美等,要想在语文教学中全面开展美学教育,就要跳出狭隘的“优美”局限,深度挖掘课文中所蕴含的美学意蕴,真正认识到美学教育的深度和力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所蕴含的语言美、意境美、自然美、生活美、思想美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如,七年级上册的《散步》一文,文中通过对自然环境和散步的描写,不仅表现了惬意的自然美,更表现了浓浓的亲情美,文中语言隽永、平实,却蕴藉丰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令人感动的美词、美句,并进行细细的品味,如“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等看似平实的语言,蕴含了怎样的感情内涵,表达了怎样的美好感情,让学生在品味、思索中获得心灵的共鸣,如此这般,通过寻找美、挖掘美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卢梭说:“一个人的心灵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要充分运用语文教材这一“载体”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明确真正的“美”与“丑”、“对”与“错”。初中学生虽形成了独立的审美结构,但审美标准简单、肤浅且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主观意愿,又受到现在“快餐文学”的影响,倾向于庸俗、搞笑的读物,审美标准混乱,审美能力匮乏,因此应在语文教学中不遗余力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很多语文教材在写“美”的同时,用与之相对的“丑”来对比衬托,如《羚羊木雕》,通过对“妈妈”重财轻义的描写,衬托了“我们”少年之间的友情美,该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较多的对话和情景描写,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化”的朗读或角色扮演,使学生在脑海中能够进行画面重现,体会“妈妈”强迫要回羚羊木雕对“我”的心灵造成的伤害,从而体会到“妈妈”行为的“丑”和“我们”之间友情的“美”,通过“美”与“丑”的辨析,使学生明确真正的“美”与“丑”,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四)创设情境,引发联想,提高审美能力

好的文章一般都会留白,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引发丰富的联想,身临其境的去体验其中所蕴含的情与美,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让学生在审美情境中放飞想象,感受课文所蕴含的自然美、画面美、语言美、构思美等,再通过教师的进一步讲解和引导,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春天之美、生机之美;又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可以利用有意境的秋野黄昏图和游子思归图,来加深学生对于该诗意境的感悟和理解。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教材文本、音乐和图画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音乐、美术的美学效果对审美教育进行强化,把文字美、画面美、音乐美、美术美融为一体,增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总之,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语文教学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引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全面提高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兆武.审美教育与人格心理结构的完美[J].固原师专学报,1994(2):835]

[2]蔡元培.美育实施的方法[M].蔡元培选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199“新课改”

[3]唐骋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探析.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4月第23卷第2期

[4]王尚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

[5]范宏.初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云南教育,2007年第12Z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