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蓝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我国高校后勤育人现状及其路径探析

魏蓝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不断改进,当前高校后勤的工作不仅仅只是为高校师生提供衣食住行等基础便利服务,而且在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通过高校后勤员工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着育人的功能。本文主要是针对对我国高校后勤育人现状进行分析,在剖析我国高校后勤育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并探析完善的路径。

高校;后勤育人;路径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永恒的主题,无论高校后勤发生什幺样的变化,服务育人的宗旨不能变。[1]从某种程度上讲,后勤服务工作的良好开展,对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如果可以更好的发挥高校后勤的服务功能,那幺学生在享受服务同时也可以体会到提供服务者所蕴含的社会功德,敬业精神等社会正能量思想。

一、高校后勤育人现状概述

高校后勤的服务和管理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教育形式无法比拟的,后勤部门在服务过程中,以优质的服务和热情的态度面对学生,无论是对学生陶冶情操还是道德品质的培养,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最终达到后勤服务育人的目的。[3]纵观我国高校后服务育人的现状,总体来说成效显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后勤育人制度比较完善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校园后勤的管理模式已经从行政管理走向企业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其生存发展依靠的往往不是领导的决策,而是一套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它就像是企业的灵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后勤在服务管理和质量管理方面形成了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一方面保障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又为后勤育人提供了理论依据。

2.后勤育人环境呈现新迹象

由于高校后勤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后勤育人环境正呈现出以一种迹象。目前,我国高校后勤部门早已由传统封闭型主体锐变为如今的开放型主体,市场的准入,社会多元要素的加入给校园文化增添了许多绚丽的色彩。后勤企业在为高校师生群体提供其生活所需服务,同时还可以享受到来自高校在文化知识、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及来自政府方面的政策性优惠。尽管后勤企业的文化和校园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企业文化追求的是经济校益最大化,而校园文化追求的是社会效益最大化。

3.后勤育人氛围比较和谐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虽不像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那样直接,但却更具有贴近生活,以情动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等显着特点和独特优势。[2]高校后勤企业为学生提供服务通常是后勤基层工作者,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和大学生群体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他们的行为和人格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可是,正所谓“育人先育己”,当前这些奋战在一线高校后勤职工们的文化程度和人文素养方面都比较低,为此一些高校尝试在后勤内部营造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

二、高校后勤育人存在的问题

1.高校后勤育人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高校后勤育人的主体是一线后勤职工,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勤育人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高校后勤育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与后勤育人的标准化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伴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高校后勤职工的素质的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后勤企业毕竟是商业性质的机构,而后勤育人是公益性质的服务,虽然后勤企业得到政府一定政策性的支持,可随着运营成本的提高,校园市场的有限性,高校后勤的利润比较少,后勤职工的薪资水平也非常低,如此无法吸引到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到后勤队伍中来。

2.高校后勤育人途径相对单一化

伴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后勤实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在育人途径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和创新。然而这样的突破和创新与新时期的育人要求相比还显得比较单一化。当前,我国高校后勤育人的的理念始终没有摆脱对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抽象理解,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开展多层次、立体化的育人活动。笔者认为,时代总是向前发展的,高校后勤面对新时期和新挑战应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拓宽多种有效的育人途径。

3.高校后勤职工流动性大影响育人功能发挥

高校后勤企业任用后勤职工主要是采取短期合同聘任制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临时工,他们服务于后勤工作的各个方面,为高校的后勤工作正常运营付出自己的辛勤劳动。然而,高校后勤企业体制与高校行政体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制,这样就造成同工不同酬现象,作为临时工的后勤职工享受不到事业编制的福利待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因而高校后勤职工人员流动非常大。

三、完善高校后勤育人服务的对路径

1.加强后勤职工队伍建设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单一的后勤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师生的日益增长的需求,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后勤企业的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人力、物力、财力,这三者之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提升企业员工的素质。

2.开拓高校后勤育人途径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高校对后勤企业人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满足基本后勤服务保障的同时还应加强后勤育人功能作用。开拓后勤育人途径是促进我国高校后勤育人工作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高校后勤企业长期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

3.依法规范后勤用工行为

我国高校后勤职工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了后勤育人功能的效果,对此,笔者认为必须依法规范工行为方能从源头上摆脱这一困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严格遵循《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并结合具体岗位情况和员工签订相应类型的劳动合同;二是要规范编制外用工主体。高校后勤社会化后,高校中的实体就种类就比较多,如果后勤实体没有取得独立法人地位,高校应该成为用工的合法主体,各后勤实体如果想聘用职工必须得到高校的授权许可并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是依靠法律手段合法维护双方权益。如此,便能真正做到规范用工,用工规范了,人员流动也就不会那幺频繁了。

[1]吴伟民.对拓展高校后勤服务育人途径的思考.文教资料, 2010(9)

[2]郭建宏.浅析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研究,201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