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对于千年古城泉州来说,其热闹和喜庆程度远远超过春节。只有闹过元宵,吃了“元宵丸”,才算完完整整过了年。在许多传统节日习俗逐渐消退的现今,泉州人的元宵节,依然精彩异常——赏花灯、看大戏、逛活动、尝小吃……举城同庆,共享欢乐。

赏元宵佳节闹花灯

泉州人闹元宵,灯会是上元佳节的主题。2013年泉州元宵灯展,数十万民众倾巢出动,554盏独具特色的花灯将新门街装点得流光溢彩,精彩纷呈,刻纸花灯、彩扎灯、走马灯、针刺灯……各式花灯令人目不暇接。《鼓舞中华》、《双鹅嘻莲》、《金蛇纳福》等大型主题花灯成为关注的焦点。

头戴“牛角灯”的少女、脸罩“假面”的俊男、身背“蝶翅”的孩童,纷纷围在壮观的座灯前,或拍照,或嬉戏。在皎洁的月光下,新门街灯火阑珊,人群摩肩接踵,袅袅南音不觉于耳,仿佛再现了当年“光明之城”的盛况。

除了中心展区,泉州城内到处热闹非凡,在人头攒动的后城文化街,几千盏红灯笼如同一条火红的巨龙延绵五六百米,不少群众在争睹炫目的花灯之余,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在人群中,几名年轻少女身着汉服,手提花灯,悠闲地在古街上“睇灯”,让人不禁有种“穿越”的错觉。同时,在中山路、打锡街、东街、涂门街、天后宫、威远楼、真武庙广场等泉州古城街区也张灯结彩,共庆元宵。

元宵的泉州,灯最珍贵。元宵前夕,家家户户要在厅堂或门口挂上花灯;有年内新嫁女儿的人家,要给亲家送红色和白色莲花灯,有的还送上“观音送子灯”;街上的商店,也都在店门口挂起红灯笼……在闽南方言里,“灯”与“丁”同音,泉州元宵灯会对“灯”的热衷和珍爱,都是与“人丁兴旺”联系起来,连点灯不小心、灯被烧了,或古时灯被抢了,都称为“出灯”。在闽南方言里,“出灯”的意思就是“出丁”,也就是增加人丁,即“添丁”了。元宵节灯火辉煌,长期以来,人们期盼的就是人丁兴旺,福乐安康,佳节吉祥。

泉州元宵灯会始于唐代,自唐初建城后由中原传入,及至南宋,灯烛之盛,闻名全国。泉州的花灯有刻纸料丝灯、锡雕宫灯、彩扎灯等种类,它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等于一身,以千姿百态的造型、纷繁夺目的色彩和五彩斑斓的灯光烘托元宵佳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明代时连杭州点灯,也要请泉州灯匠精制。泉州灯会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之相关的泉州闹元宵习俗、泉州花灯制作技艺、泉州李尧宝刻纸被列为国际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逛主题活动玩透透

2013年泉州闹元宵活动共举办五大主题,灯会是其中的重头戏,而第七届“泉州·澎湖乞龟”民俗文化活动,则兼具人文关怀和慈善意味。去年的“乞龟祈福”活动在泉州天后宫举行,泉澎两地天后宫合制的5.2万斤“大米龟”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参观、祈福。“摸龟头盖大楼,摸龟嘴大富贵,摸龟身大翻身,摸龟脚吃不干,摸龟尾吃到有头有尾。”在为象征福寿安康的“米龟”点睛揭彩后,大家从头到尾摸遍“米龟”全身。

“乞龟祈福”是泉州乡村古老的民俗。200多年前,从泉州传到澎湖,并发扬光大。2007年起,泉州天后宫与澎湖天后宫携手合制“大米龟”,为两岸民众祈福。如今,“乞龟”成了泉台两地携手举办的一项传统闹元宵活动。

此外,“古城新韵”音乐戏曲展演也在泉州梨园古典剧院、南音艺苑等地火热上演。除了梨园戏、南音等音乐戏曲盛宴,在泉州艺术剧场等地,还有提线木偶戏公演等。而系列展览活动如福建省涉台文物展、西安名碑拓本展、迎春书画展、邮票上的华侨史图片展、西泠印社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展等,更为市民奉上一桌文化大餐,增添了元宵节浓厚的文艺气氛。

尝特色小吃品不完

除了官方举办的各类活动,民间元宵节吃“元宵丸”的传统亦不容错过。元宵节一大早,家家户户煮上一锅早早准备好的“元宵丸”,全家围坐一起,其乐融融。“元宵丸”,取其圆形,寓意全家人团圆、吉利、美满。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独特。里面的丸核以文火炒制的上等花生仁研末作为主料,然后再拌入糖制冬瓜条碎块、葱头油、碎橘皮、猪油、黑芝麻、白砂糖等,多种佐料敲制后揉成团,就是香甜美味的“丸馅”或“丸核”了。

如果要品尝“元宵丸”,就将丸核快速沾冷水,将它放在细糯米粉里均匀滚动,使它沾上一层薄薄的粉皮,反复数次,直到适当成“丸”。接着,用沸水煮至“元宵丸”浮出水面,最后捞入碗里加进清汤或甜汤。 “元宵丸”皮嫩馅香,品之别有风味。

泉州人还有元宵吃“润饼菜”的习惯。“润饼菜”有点儿像春卷,吃的方法也特别。它的特点是在餐桌上“自助”包好后入口,大小以及包料均由自己决定。“润饼菜”最关键的是润饼皮,只有少数几家在西街制作的润饼皮被公认为最地道的。主料则是胡萝卜、豆荚、豆干等。将这些料切成丝,加上米粉一起炒成盘,煎几个鸡蛋切成丝,再煎上一盘泉州特色的“海蛎煎”,配上碾碎的花生末加糖、香菜和海苔,一盘盘摆上桌,就算准备好了。吃的时候,把润饼皮铺开,撒上一层海苔,一点花生末糖,在中间夹一些胡萝卜炒米粉,一些鸡蛋丝,再来一点“海蛎煎”,先把底折上去,再把两边也合上,一卷“润饼菜”就包好了。“润饼菜”爽口、润喉,颇具闽南风味的特色,让其深深打上“家”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