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柏林

“高雄去年荣获‘国际宜居城市奖十项奖牌中的4金3银2铜。”高雄市观光局局长一坐定,便告诉我们这个令他自豪的成绩。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国际公园协会联合主办的奖项,是全球唯一涵盖城市景观、社区环境管理、生态建设、资源利用,人与自然及环境永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的国际竞赛,也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

曾经的重污染

对高雄市观光局来说,这样的肯定无疑是这座城市发展观光、旅行最好的背书。回到十年前,高雄根本就没有观光局。在自来水只敢用来洗地板,连洗澡都不放心的城市,怎幺会有人想到此一游?因为工业化污染严重,售卖饮用水曾是高雄的一大产业。每天傍晚,家庭主妇提着水桶上街买山里运来的泉水,一度成为高雄街头一景。也难怪,社会学博士出身的许传盛,连停下来喝口水的时间都舍不得留出,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高雄如何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

作为台湾的两大城市之一,高雄的发迹远比台北要早许多。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重点开发和经营高雄。日据期间,日本为了其向东南亚扩张的殖民野心,有计划地将高雄港逐步改建成现代化的港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高雄已初具工业港口城市的规模。二战结束后,台湾进入战后重建,经济发展以进口替代为主,因为没有什幺资源,只能靠输出农特产如茶叶、蔗糖、香蕉、凤梨等赚取外汇支撑工业发展,日本当时进口的香蕉有90%由高雄港运出,驳二艺术特区所在的码头因此得名“香蕉码头”。高雄港以台湾第一大港、世界货柜吞吐量第三大港的地位,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就业人口。1960年代出生的许传盛,至今仍记得小学时曾以“保护制糖原料甘蔗”为演讲题目。

1970年代,台湾的经济政策由进口替代转向出口扩张。政府大力推动“十大建设”,中油、中钢、中船等重工业企业纷纷落户高雄,工厂烟囱成了高雄的象征,在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台湾经济发展累积了财富的同时,也把污染留给了高雄。1990年代,台湾再度进行产业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高雄并没能赶上这波潮流。

“传统的四大工业,化工、炼油、造船、水泥,城市已经负荷不了,而且这些产业的竞争力也越来越低。有什幺是这个城市发展可以找到的根基?首先要让市民喜欢住在这里,留得下来。禁止水泥厂开采,制定环保法规,绿化植栽等等,这个过程非常辛苦。同时还要找出未来的发展方向,参考了许多工业化城市转型的例子,最后把文创作为转型的契机。”许传盛说。

五月天代言

高雄变身的效果如何?从旅游产业的数据便可看出。如今,高雄的旅游产业,支持20000人就业,每年创造400亿新台币的GDP,酒店登记在册的旅游人口达700万,这其中,驳二艺术特区是高雄旅行的超级亮点。台湾的《天下杂志》曾连续两年把金牌服务奖颁给驳二。“我们的驳二,每年吸引人流320万,这是指实际进入展馆的人,这些人中高雄本地人和观光客的比例是6:4。实际上,占地6.9公顷的驳二,有15%是公共艺术装置,可以随便参观、游览。来驳二游玩的人数远不止这些。”说这话的,是高雄市文化局副局长刘秀梅。

文创,不只在高雄,在台湾其他的县市都一样,2010年“文创条例”通过前由“经济部”主导,现在则由“文化部”负责,落实到各县市就是文化局主抓。不像其他县市把文创委外经营,高雄市文化局坚持自己做,重点经营的就是驳二艺术特区。高雄市文化局2003年成立时,驳二已有。“驳二”是第二号接驳码头的简称,原为台糖旧仓库,2000年,高雄市政府寻找放烟火的场所,偶然发现这里。在艺术家及地方文化工作者推动之下,对其再利用,成为台湾南部的文化创作场所。2006年高雄市文化局接手驳二,驳二开始成为新兴创业产业的群聚平台。高雄设计节、好汉玩字节、钢雕艺术节、货柜艺术节、青春艺术节等设计活动,吸引大量年轻族群前来。尤其青春设计节,更是全台设计科系学生毕业作品大检验的舞台,以今年为例,全台63所大学,121个设计相关科系参加联展,几乎全台湾设计系的学生都来了。除此之外,驳二还有把各个表演团体汇整到一起的“春天艺术节”,它还有黑盒子实验剧场,并邀请The Wall这墙音乐公司进驻月光剧场,于每周末举办流行及独立乐团音乐演唱会。

为了吸引更多人才,高雄市府提供宜居生活津贴给在高雄市重点扶持产业(文创、软件科技等)工作的外地人,每年一万新台币的补贴。高雄市努力打造让年轻的文创工作者没有生活负担的工作环境,并提供给他们尽情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这也是高雄市最近几年一直请五月天为城市代言的原因——五月天的粉丝都是年轻人。

对电影友好

影视是让世人认识一座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对许多台剧迷来说,对高雄的认识正是来自影视剧。《痞子英雄》从电视剧到电影,取景都在高雄,真爱码头、光荣码头、新光码头串起的高雄海港风情,到美丽岛捷运站、梦时代、中央公园、驳二等高雄知名景点,《痞子英雄》俨然是高雄最好的城市宣传片。高雄市早在2003年就出台1000万新台币的拍片补助计划,奖励在高雄市取景占片长四分之一以上,并在国际六大影展获奖的影片。2009年,更成立台湾第一个拍片支援中心。只要愿意来高雄拍片,除了有住宿补贴,拍片支援中心倾尽全力找到最好的景,协调拍片环境,为导演顺利拍片提供最大的诚意,也因此许多导演很愿意到高雄取景,间接带动高雄电影产业的发展。

高雄“用光影写历史”,起初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高雄的转型,“慢慢的,也发现电影的发展并不只是行销城市,更多是文化的保存以及让更多人看到自己文化的样子。”高雄市电影馆杨孟颖秘书说。经过这十来年的努力,高雄市为不少年轻的电影创作者提供平台和拍片资金,也累积了相当可观的观影人口。

文创是聚落的概念,要有产业链支撑才好发展。以电影产业来说,好的拍片环境仅是其中一环。与拍片支援中心同样位于驳二的,还有许多国际知名的电影特效公司。2010年索尼电脑娱乐公司进驻九号仓库,设置数码产业中心,进行游戏软件研发及测试;2012年美国好莱坞电影特效制作公司Rhythm & Hues(李安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特效制作公司),进驻7号仓库,成立视觉特效中心;之后新西兰第二大数码动画影音公司“甲虫工作室”(Huhu Studios)入驻高雄软体科技园与驳二,建立研发中心和制片中心。现在,在高雄单单以软件后期制作为工作的工程师就有1000多位,附带的连锁效应是,台湾南部的大学开始另辟蹊径,开设视觉艺术、电影创作等等艺术相关科系。

“年轻、大胆、无限创意的文化氛围,比港湾所处的地理位置更能吸引这些国际特效制作公司”,刘秀梅指出,“码头附近没落的盐埕区保有日据时期留下的‘时空胶囊,仓库里的文创展演则有超现实的创意,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相互激荡,是驳二难被取代的优势。而且高雄有非常适合文创工作者工作的舒适、轻松、便利的生活环境。”

旧港区新生

“请不要只把驳二看成是一个文创园区。”刘秀梅这样对我们说。因为驳二带动了高雄整个旧港区的重生。

所谓的高雄旧港区即哈玛星(高雄港车站附近填海及靠近港口的临海路和滨海路一带,是为“滨海铁路线”,日本人称为“Hamasen”,当地战后移入的居民译其音为“哈玛星”),是高雄的发源地,一度没落。原本从哈玛星到驳二需要绕铁道而行,由于驳二的发展,从最初在大义的2栋仓库,到现在拥有大义、大勇、蓬莱三个仓库群25栋仓库,铁道也成为驳二公共展览的一部分,可以直接从哈玛星走路到驳二,再到大义路,最后抵达流行音乐中心。光是这块,整个高雄市的发展就在这里。这几年,高雄市一直在讲“亚洲新湾区”,这个湾区有几个标志性的建筑。第一个建筑体高雄世界贸易展览会议中心已经落成,第二个建筑体高雄市图书馆总馆也已盖好,海洋文化及流行音乐中心和高雄港埠礼运大楼也即将于2017年落成。今年底,台湾第一条轻轨——水岸轻轨捷运将会经过这个区域,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20多家厂商的高雄软体科技园也在附近。所有这些,都是十年前完全不存在的。“亚洲新湾区也是前年才开始叫出来的,之所以能叫出来,是因为驳二成功了,如果没有驳二,谁会想到这些港区会有生命?大家都不敢。”刘秀梅自豪于此。

一个区域如果年轻人多了,就会出现许多可能,年轻人喜欢的空间,年轻人喜欢买的商品就会出现,慢慢的,一切开始改变。驳二带动水岸活起来之后,生命力开始往内陆延伸。盐埕区也是当年高雄最繁华的地方,后来随着产业转型走向没落,那边的房价在沉睡了二三十年后,总算起来——很多年轻人在那里找房子,设工作室。

“我还是要强调不要只把驳二看成是一个文创园区,它带动整个哈玛星,整个旧社区重新被注意到。它连结了周边其他的空间,就像点了一把火,把整个高雄海岸都烧起来了。以前周边什幺都没有的时候,驳二是第一名被频频提及的,现在开始有其他空间出现,驳二不再那幺频繁地被提起,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事,借由驳二,借由文创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空间往前延伸。再者,从都市行销的角度,驳二是高雄市的一个亮点,到高雄看驳二,然后发现高雄不是只有驳二。”刘秀梅说。

高雄市文化局怎幺做——

坚持自己经营

现在预算越来越难编,要靠政府的预算养活驳二,很难。高雄市文化局知道好时代已经过去了,可是又不愿意像台湾其他县市那样将文创委外经营,他们觉得那不是一个城市发展文创的正途。

文化局不希望只有年轻人才来驳二,要老少皆宜,所以过年的时候,驳二也租场地给阖家喜欢的展览,但是他们还是有自己的理想:培养那些孩子,给他们空间,让更多人看见他们的作品。因此,高雄市文化局手上hold了三分之二的仓库做策展,他们在驳二释放出去的每一个空间,比如典藏餐厅, In our time,帕莎蒂娜等,都是经过选择的。虽然是政府单位在经营驳二,可还是以品牌的概念操作,要进驳二的店家必须是品牌单位,“品牌+品牌”才会产生“1+1>2”的效果,他们也要求所有入驻店家,要为驳二打造专属风格。

对于这些愿意入驻的店家,文化局把它们看成是和自己一起打拼的伙伴,会很注意他们的经营状况,如果稍有偏差,就用行政上的资源(宣传通路都在文化局手上)去帮助他们,比如拉活动到那里举办。

自给自足

高雄市文化局用循环基金会的模式自给自足。“打狗英国领事馆”、红毛港文化园区、驳二,这三个区块由文化局管理,人工、硬件修缮、策展、活动支出等等,一年的基本开销是两亿一千多万新台币,从今年开始高雄市政府只给文化局八千万新台币,其他的钱他们自己赚。这三个地方支撑整个高雄的文化底蕴,是城市发展的纪录,也是过去台湾的经济命脉所在,文化局用文化的元素进入,用游艇把这三个地方串起来,从驳二上船到“打狗英国领事馆”下船,也可以从驳二上船直接到红毛港文化园,使这三个地方成为文化观光的景点。每天,文化局局长史哲都要看运营报表和参观人数,这三个园区最赚钱的是“打狗英国领事馆”,因为大陆观光客最多,驳二有展览才收费。

高雄的文创是市民的文创

台湾这幺小,高雄的文创要做得和台北的不一样,不容易。从务实的角度出发,所在的城市所做的文创是否得到市民的支持是最重要的。以驳二为例,不能靠观光客来支持它,驳二有很多公共艺术可以参观,因为它是聚落型的文创园区,所以,可以看到民众穿着拖鞋逛驳二,驳二和周边的民众是息息相关的,他们的生活就在那里。高雄市文化局希望在既有的脉络下,在合法的情况下,找到灵活的模式,推动政府为民众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空间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