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年的时间,化废墟为精品

每当有人问及有情怀的民宿和有盈利模式的民宿要怎幺结合时,浮云牧场的主理人之一余勇都会坚定地说,两者并不冲突,把情怀做到极致就是商业。

2015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勇与宋强自驾来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通化乡西山村的山下。西山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这里是当地的羌族聚落,和百年前一样,仍是依赖农业耕种。从西山村出发,过岷江与杂谷脑河,穿过重山与蜿蜒山路,车行39个回头弯,再途经8个羌族古村落之后,一大片已荒废多时的羌族村寨出现。眼前触目即是川西特有的高山景致,还有从山谷间渐渐上升的阵阵云海,用“浸染心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两个人漫步于废弃的羌寨碉楼与坍塌的墙面之间,在一股荒芜中感知历史。有着丰富行旅经验又是旅游规划师的余勇心想,曾经“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有缕缕云团飘浮而过的羌寨生活,不也是当下都市人寻求身心放松的一种所在?自有感而发的那一刻起,接下来迎接他们的,便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热情,与考验实操的没日没夜。

为了生计便利,曾经世代生活着尔玛人的村落,如今他们已渐渐搬至山下生活,尽管受到现代社会的诸多影响,他们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高山式”生活。将眼前的羌寨废墟有机嫁接到民宿项目,从硬件设计到风貌保存,进而活化周边羌寨,在这片羌寨废墟上打造出一座小众且独特的小型度假目的地酒店,这些想法让余勇和宋强兴奋不已。很快他们二人将团队扩充为六人,在成都的工作室筹备了3个月,从流转土地、场地规划到室内设计,一系列事无巨细的筹备工作需要忙活。其中与羌民打交道,了解当地羌民的生活方式与风土人情,甚至是羌族文化历史,也成为融入在地引爆想法的必要功课。

浮云牧场于2016年3月破土动工,整个项目的建设,从成都、内江、自贡、汶川等地邀请42位外地工匠、18位当地石匠,还有25位当地村民,连续170天不间断施工,终于2016年8月开始正式营业。此处距离成都170公里,尽管所在区域被认为是适合城市家庭群体周末自驾出游的近郊目的地,然而到达牧场需三个小时车程,中途还有一大段曲折盘山山路。关于如何化解交通上的不利因素,余勇坦言并不担心,他的想法是把劣势变优势,就好比安缦,它几乎所有的店都选择独立而远离景区的位置,而不便利的路途被称为“安缦道”,成了体验安缦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余勇看来,选址和产品定位、设计风格是一体的。路途不便也隔绝一部分人群,不会使之变成热闹的观光景点,遗世独立的存在感与精心打造的精品酒店,让有心前来的人正好可以置身此情境中,体验现代与传统碰撞的星级旅行。

用设计饱览云海与羌调

“浮云牧场”,顾名思义,“云”是最大看点,看过浮云牧场照片的人,很难不心生向往。随着季节更迭与气候变化,天地间的云变化莫测,在人品爆发时,还可亲历大片云海如瀑布般向你涌来,而每日晨昏的云海专场,更是霞光万丈的视觉大片。

考虑到国内旅游消费越来越注重住宿体验,同时出于投资成本的把控和市场试水考量,也为了让出行来此的客人有两种消费体验与价位选择,余勇和伙伴们在占地120亩的荒地上,营造出浮云度假酒店和西山营地两大区域,提供6栋独栋云景院落式酒店套房和12间景观式的亲子帐篷房,除此之外,云海西餐厅、恒温游泳池、儿童娱乐水晶房等一系列设施的配套,完全符合现代中产对民宿的想象。

合伙人之一的宋强,曾留学新西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多年,负责在原废弃的老羌寨基础上设计、修建浮云牧场。酒店区的建筑外观主色采用低调的咖啡色,搭配干木柴与灰石堆砌而成的院墙,与周遭荒废的寨墙相映成趣。室内装饰主要以木质为主,镶嵌于墙面的墨绿色玻璃画框,近看则是房间粗砺的石壁结构,整体风格细腻又不失在地羌族建筑的粗旷。山区早晚温差大,房间更配备地暖与干湿分离卫浴,氛围温馨。独立的观景院落,是远眺山谷云海、晒晒太阳的最佳所在。室外,房间门口隔断上摆放着从当地羌寨中收来的木楼梯,在一派现代风格的建筑体中,并不显得突兀。不同于酒店区,分布于山坡上的12间帐篷房,体量虽不大,却有一室一厅的功能分区,整体做到防风,防水,防潮,在这里足不出户,就可以看日出日落,了望星河。

酒店目前还在完善各项硬件配套,而彰显羌族特色的民俗表演、两小时里程外的高山白空寺徒步游,这些与当地产生互动的产品研发也在一步步成形。余勇坦言,这些只是经营的一半,未来更是要在产品、服务和品牌上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考虑到未来几年大城市周边度假一定会较快发展,我们希望并欢迎更多的民宿和精品酒店的经营者,可以参与进来。同时,融入更多的乡村旅游要素,一起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