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结寂寞久矣。

木惹山上清秋节,

青瓦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

吐蕃陵阙。

数十座吐蕃帝王陵,分布在琼结河一侧。十几个世纪以来,牧人赶着羊群,如云一般卷过荒芜但不生乔木的巨大陵墓,农人在巍峨的封土下耕耘庄稼,行者在余晖中骑马赶路,并不知道脚下的道路实际是一条吐蕃御道。记载帝王功业的石碑,或在山野朔风中孤立,或淹没于河道之中,为顽童戏耍之地。月夜昏黄,僧人念诵经咒,回响在吐蕃王室最早的青瓦达孜宫殿六宫废墟中。

吐蕃王朝的故都,仿佛必然带有萧然之气。

然而琼结并不寂寞,这正是巧妙之处。

王宫青瓦达孜宫殿的废墟上,先后崛起了琼结巴家族的宫殿、宗山城堡、日吾德钦寺等建筑,五世达赖至七世达赖均与此有莫大关系,横贯了一个半世纪的西藏历史。山下有优美的奴玛泉水、古树、岩刻,有生机勃勃的雪村,有西藏第一美女琼结达娃卓玛做庶民们骄傲的代表。

即便是庞然巨物的吐蕃陵墓,也被巧妙地转化成朝拜的圣所,拉康和寺庙围绕着陵墓建造,在望果等节庆中,人们会礼拜陵墓,围绕其转经。陵墓甚至成为财富的来源,琼结人传说,墓中珍藏的宝物,会在琼结河流水的冲刷下慢慢流出,滋润琼结的土地。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Robert Redfield)在1956年出版的《农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了大传统和小传统之说,大传统为精英所秉持,小传统为庶民所代表,在琼结,大小传统各自得到了充分的表达,素来相得益彰。

最古老藏戏宾顿巴据说为高僧所创,且在雪顿节中最先演出,但却是农民来表演;坚耶寺的古老壁画久负盛名,是佛教后弘期的重镇,与民居只有一墙之隔;白日寺是宁玛派西藏三大祖庭之一,在其脚下,白日村的望果节年年举行,扣剑而歌,感谢土地;三大庄园的主人颇为传奇,庭院深深,壁垒森严,在庄园之外,农人和匠人们打铁、酿酒、做琼结衣帽。如同孜与雪的二元对望,琼结展现出西藏文化强大的包容和转化能力。

如今,琼结县正兴起吐蕃遗迹与文化旅游的新浪,更体现出将大小传统融合,为我所用的雄心。

这是超过十五个世纪历史积淀、传统与现代融合带来的文化信心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