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文化馆里的藏医名家事迹陈列。 曾涛 摄

1. 在西藏,成规模,具水准的寺庙藏医院并不多见,扎什伦布寺藏医院是其中办得非常特别的一家,得到历世班禅大师的亲自关照和提携。

2.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上接文脉,下扎民间,继承了藏医药传统特色特别是藏药加持仪式,所有的药品均经过特殊加持,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伦理学的内涵。同时,遵守行业规范,以确保药品质量为生命线,立起一道质量保障防护堤。

3.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的医生和药师,按照整体观念、辩证思维,以藏医治疗为主,同时结合中医和西医,悬壶济世、普度众生,为病患者打造出一把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你看这全是宝石,青金石、猫睛石、寒水石,还有野生动物药材,当然现在是用人工替代品。这些是手术器材,这是用于拔牙的器具……所以这些都是祖先的智慧创造。”现在主要负责对外接待工作的扎什伦布寺吉纳常松德林藏医院副院长次桑一边指着藏医药文化馆里的陈列,一边介绍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

在医院的小院里,我们看到整洁的院内铺就了绿茵茵的草坪和石子曲径,嫩柳婀娜,五彩缤纷的鲜花争奇斗艳,一派恬静、安宁的气氛。门诊室、输液室、透视室和取药窗口等处,排着一队队的农牧民、僧人患者等待就诊、治疗和取药,秩序井然。

藏医药中各具特色的科室各负其责。 曾涛 摄

当地群众在扎什伦布寺藏医院内就诊。 曾涛 摄

以众生为亲行智悲之愿

历史上在日喀则曾经以官方的名义创建的藏医学校有一所,是五世达赖喇嘛时期在日喀则宗堡内设立的“常松德林”(集仙苑)藏医学校,但不久后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学校被迫解散,之后也没有得到恢复。

扎什伦布寺吉吉纳嘎藏医院是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时期创建的寺院内部的藏医学校。当时,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芒普乡有处温泉,叫作“芒普温泉”,海拔4800米,很多人翻山越岭千里迢迢来此沐浴,利用天然的温泉浴疗疾病。当地人称之为“神圣之水”,1902年,九世班禅来到拉孜芒普温泉治疗,得知当地有位很有名的藏医老专家,不仅精通藏医而且在天文历算方面造诣很深,就请他当自己的保健医生。

五世达赖赠送给扎寺的医药唐卡,一面是经络图,另一面是血管图。 曾涛 摄

后来这位医生培养的诸多弟子中的噶钦达瓦在扎什伦布寺旁边的叫吉吉纳嘎的地方创建“吉吉纳嘎利众藏医传习洲”,从寺院内部招收学员,先后培养了4批学生,为扎什伦布寺传承藏医药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

1954年,十世班禅大师确吉坚赞从隶属于扎什伦布寺的“拉章”(活佛居室)和庄园招来聪慧的僧俗学徒,将藏医院扩建并更名为“扎什伦布寺吉纳藏医传习医者之洲”藏医学校, 并请噶钦达瓦(即班禅大师身边的首席医师“拉曼”)的学生噶钦罗布、边巴等教授《四部医典》及其相关的医学知识。

1982年,扎什伦布寺藏医院再一次恢复,十世班禅大师亲自负责扩建工程,他指示:“医院要给农牧民群众看病,医生对群众要有菩萨心肠。佛祖慈悲为怀,我们僧人医生更要治病救人、利乐众生。寺庙里的病弱僧人必须能很快得到治疗,医生要经常巡诊、出诊,做到无病防病、有病及时救治。”

藏医药展览馆内景。 曾涛 摄

藏经阁。 曾涛 摄

药师佛殿匾额。 索穷 摄

十一世班禅大师确吉杰布多年来为扎什伦布寺藏医院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支持。基本每年回抵日喀则之后,他都会来扎什伦布寺吉纳常松堆林藏医院视察,十一世班禅大师还为藏医院添置过医疗仪器,并对藏医院的僧人们说:“我们必须要完成十世班禅大师的愿望。”他还嘱咐扎寺管委会一定要重视藏医院的进展情况,告诉他们有什幺困难就提出来。十一世班禅大师的母亲桑吉卓玛还邀请到内地中医黄亚林的医疗团队来到藏医院,为前来就诊的群众实行免费治疗。

古老的“门珠”仪式

藏医药文化就像是一座大山,几天几夜都讲不完,我们要关注的是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自身的一些传统和特色。

副院长次桑首先带我们到医院二楼的药师佛殿考察。药师佛坛城庄重而朴素,在坛城下方的台阶上摆放着精心挑选的药材原料,在柔和的灯光下闪耀着特殊的光泽。

次桑副院长说:“这个药师佛坛城,也是药师佛殿里最珍贵的供奉之一。这是十世班禅大师亲自参与设计、主持开工的。最开始,它供在寺庙大雄宝殿,后来因藏医院制药开光需要,就将其搬至藏医院。”

“我们做开光加持,是为了满足病患者的信仰心理。我们现在能做两百多种藏药,还有自治区药监局备案审批的33 种药。另外一些药品是我们扎什伦布寺医院自己独有的,比如说消渴丸,在医院内部作为特色药使用。”

这座药师佛殿也是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藏药厂进行藏药“门珠”仪式的地方。

药师坛城。 曾涛 摄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藏药晾晒间。 曾涛 摄

“门珠”仪式是藏药独特的加持仪轨。文献记载,藏药材加持仪轨最早可追溯到7世纪宇拓宁玛·云丹贡布时期。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藏医院院长强巴赤烈主持,于1988年正式恢复了这一历史仪轨。为期7天的藏药材修供仪轨,每年夏季萨嘎达瓦节期间在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进行,被称为“藏药甘露加持仪式”。

走进藏药材加持现场首先看到的是展厅中央装扮得漂漂亮亮的药师坛。在这里,人们能闻到酥油灯、“桑”烟散发出的芳香和藏药材的天然馨香,听到佛教乐器吹奏出的让人肃然起敬的乐音和僧人药师们口诵真经的喃喃佛音。这是藏药最为独到的工艺程序,藏语称为“门珠”仪式,经过“门珠”加持仪式后,这些藏药的药力和药效就会“成倍地增加”。活动内容包括煨桑祭祀、供灯、佛乐伴奏、合诵《宇拓心要秘诀》等。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自己着力培养的专家型人才、藏医药导师边巴顿珠告诉我们:“经过‘门珠这番加持,成药形状、类型及所需要的效果、庆典仪轨本身所产生的效果和药师念诵的咒语的效果都能通过坛城下的藏药材发挥到成药上,这样生产出来的藏药才是与众不同的。”

为什幺必须通过加持仪式才能生产藏药呢?藏医认为,同样的药材制成的同样药品,藏族人更愿意使用经过法会加持的产品,因为他们相信这样的药品被赐予了一种神奇的力量。病人们私底下也会交流药品是否经过了加持。经过了加持,药品的神奇性和公信力就不一样,经过加持的药,病人才“信得过,用得放心”。这应该也包含着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伦理学的知识吧。

藏药半成品。 曾涛 摄

制药车间。 曾涛 摄

“白天白大褂,夜晚蓝工装”

准备接受我们采访的扎西桑珠院长刚坐到椅子上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一通电话叫去开会,他嘱咐边巴顿珠为我们继续讲解。今天已是扎什伦布寺藏医院学术代言人之一的主治医生边巴顿珠是如此介绍自己的学医经历和扎什伦布寺藏医院的医疗特色的——他俗名叫边巴顿珠,法名洛桑英尼,1990年起用6年时间在边雄藏医学校系统接受医学教育,毕业后直接进入扎什伦布寺藏医院工作至今。扎什伦布寺藏医院是1902年在九世班禅创建的寺院内部的藏医学校基础上逐步扩建而成。从一开始,创建这家医院的目的就是传承文化、救死扶伤、利益众生。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药品是自采自制自用。他们坚持僧医采药、僧医制药、僧医开药的传统习俗,其次是坚持从史籍上有记载的如谢通门县的仁钦孜(宝顶山)和南木林县的秋木乡等历史上有名的采药地采集原材料,现场翻晒、拣选、去污、捆打,再运到制药厂的库房做进一步处理。

在行医过程中,他们恢复和发扬火针疗法。这种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技法,一度濒临失传。他们当时拜访和迎请了拉萨、昌都、山南等地的医学专家,向他们学习、取经,并运用到医疗实践中,效果很好。

藏药坛城殿里的花供。 索穷 摄

扎什伦布寺藏医院的药价低廉,这是长期以来的传统。举个例子,他们自制的丸剂,一个患者一个月疗程,早、中、晚各一次,一次1.1元,一天是3. 3元,一个月也就100多块钱。为什幺药品价格这幺便宜?因为十世班禅大师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建这个医院的时候就说,建医院是非营利的、公益的,是普度众生的。尤其是针对那些低收入的五保户,以及生活上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包括扎什伦布寺自己的900多名僧人,都能得到无偿治疗。

十世班禅大师和十一世班禅大师都教导他们:这是寺庙的医院,首先就要给人一种进了寺庙的感觉,放心、踏实,而不是焦虑和害怕。医院里的医生也一直是亲力亲为参与制药,“白天白大褂(做医生),夜晚蓝工装(当工人)”。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对自己的药品和疗效有着特别的信心。

在药库里,边巴顿珠医生一边翻动着药品一边说起制药工作中的甘苦:“这个是余甘子,这个是龙胆花,原材料进来后要先做拣选,有的是根入药,有的是茎入药,有的是叶子入药,有的是果实入药,摘除废弃部分后,剩下的就很少了……”

不但如此,送来的原材料中的杂质,都要靠他们的“火眼金睛”一一挑拣出来。边巴顿珠说,他们要像给自己做饭一样用心,为病人制药,要给他们最大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这靠的,是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和强烈的慈悲心、责任感。经过他们拣选,真正能留下来的药材仅仅十之二三而已,但是药材质量得到了保证,他们心里也特别踏实。

传统制药工具。 曾涛 摄

传统上,藏医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般疗法归纳为四个大类:“食、行、药、外治”。“食”即饮食,指符合健康及治病要求的食物选择;“行”指行为起居,包括身、语、意三业门做的一切活动,涉及住处、环境、衣着及行止的一切准则;“药”即药物治疗,主要指内服的各种药物,其剂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药露等;“外治”包括器械治疗、油涂、按摩、针灸、放血、药浴等方法。

藏医院治病讲究运用整体、辨证等思想,形成疾病治疗法则,根据各个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与之有益的治疗。藏医将因地制宜、各尽所能的治则,称为“牛负羊驮法”,即如犏牛、绵羊各自负责自己的货物与负担,不同疾病用不同方法来治疗,不同药物治疗不同疾病。任何疾病都要从患者体内的七精华、三秽物等物质的盛衰,患者所处地区潮湿与干燥,冬夏等寒热疾病发病的时令,所发疾病是单一型还是混合型,患者是老、少或壮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患者是隆病等何种病易发的素质,疾病所发生的部位,消化力强弱等胃火强衰情况,所用药方功能的大小,饮食和起居是否习惯等十方面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具体施治。

现如今,扎什伦布寺藏医院以藏医治疗为主,同时结合中医和西医。目前医院设有综合门诊部、药浴部、诊疗室等,有医务人员三十余名,其中包括有中级职称的藏医四位、西医一位。

医院借鉴西藏自治区藏医院等公立医院的做法,内设藏医药文化馆,收集整理珍贵古籍文献和医疗器械;建立藏医博物馆,不仅保护和传承了优秀藏医药传统文化,也为大众了解藏医文化、推广发扬藏医起着重要作用。

现如今的扎什伦布寺藏医院,规模逐渐扩大,人才配备日趋完善,医疗设备得到更新,医院实现快速发展。藏医院每天能接诊300余病人,接诊能力大大提高,真正地实现了为当地百姓和僧人健康服务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