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斐

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提到了一所建在森林里的学校,每天午餐时校长就会问大家:“今天你们的饭盒里装的是山的味道还是海的味道?”这既是关心小朋友们的午餐是否营养均衡,以便让学校里的厨师及时为大家补充膳食,同时也引导小朋友们不要偏食,不论是山的味道还是海的味道,都要带着兴趣尝一尝。

我属于敏感体质,有时候会因为过敏而避开一些食物,有时候不了解食物的本质就不敢轻易尝试,长此以往,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挑食、偏食的习惯。当时在书里看到这两种味道,好奇心瞬间爆棚并暗暗告诫自己:改变即从当下开始,要让自己每天都去品尝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

山的味道,广义可引申为陆地上一切可以食用的物种,不论荤腥素蔬,比如用黑毛猪的后腿肉风干腌制的伊比利亚火腿。高级别的黑猪火腿是把黑毛猪散养在山区里,喂以橡木果实。成熟后的黑毛猪,在猪后腿上均匀涂抹地中海海盐并腌制45 天,再风干1 年,在温度、湿度恒定的环境中进行大约2 年发酵。年份一到,就由经验丰富的检验师取细长的针戳入火腿深处,测试肉质的松紧软硬,再以嗅觉判断香味,符合标准的就盖上印戳,一条合格的伊比利亚火腿就此诞生。

这种散养的黑猪肉除了做火腿,其他部位还能做成西班牙腊肠、肉条干等,会散发出伊比利亚黑猪特有的榛果香气。巴塞罗那农贸市场里售卖火腿的摊主会邀请你免费试吃,那些火腿薄片呈透明的酒红色,有着山的坚韧。浅浅清香中口感丰富、饱满咸鲜,还夹杂一丝发酵的酸味,肉质紧实又有弹性,特别适合搭配气泡酒。

山的味道,狭义的理解是种植在山间的植物。山坳里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笋类,大文豪苏轼无疑是爱吃笋的,早年写诗“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有着讽喻的意思,后来被贬去湖北黄州时, 又着诗“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也是苦中作乐,有股潇洒的劲头。古语形容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我喜欢金庸作品《飞狐外传》里的程灵素,她给胡斐做饭时烧了三道菜,其中一道就是笋片炒豆芽, 鲜美自不必说,那种清爽、清淡的鲜,也符合她本人清恬的气质。

虽然山区里盛产笋,但并非一年四季都有此鲜物,因此将笋制成笋干,既方便随时取用,也方便运送携带。在浙江临安、德清一带,餐桌上少不了笋尖红烧肉。在我吃过的单独包装的笋片里,滋味最美、印象最深的笋片是在南浔小莲庄的一家土特产商店,因为赶时间匆匆买了两袋, 回到上海后一袋送友人,一袋自留,笋片和笋尖都鲜嫩脆甜,至今难以忘怀。自古好物好味道都存活在记忆里,有时候思饮食,更是在思念当时的美味营造出的氛围感吧!

长江一带吃笋,西南一带吃菌子。去云南腾冲的时候,在和顺古镇偶遇了“花姐私房菜”,它既是一家民宿,也兼营餐馆。花姐是云南原住民, 家里有山、有地,还有茶园。今年春天,花姐邀请我去保山,去她家茶园里体验采摘茶叶的过程, 还可以参观制茶工艺。保山地区的滇红茶和老白茶都是我的欢喜之物,茶叶也是属于山的味道啊!

夏季是菌子们的盛筵,鸡枞菌、牛肝菌、松茸、干巴菌组成了云南的“四大名菌”。当地人认为,牛肝菌配饭才是黯然销魂饭。松茸生活在海拔3 000 米以上的大山里,在我眼里已算奇珍。松茸界奉行丰腴之美,松茸鸡汤、松茸火腿月饼、松茸炖蛋羹、芝士焗烤松茸,让松茸开启一场原始森林的探险!

菌子的味道都以“鲜”字打底,也各有其名, 如羊肚菌、黑虎掌菌、凤尾菇、红菇、姬松茸、走马鸡枞,还有被誉为“餐桌上的黑钻石”的黑松露。鸡枞菌的鲜得到了公认,培植鸡枞菌的土壤也很神奇,生长地的下方就是白蚁窝,原来它是用白蚁来培植的。虽然我不能飞去云南吃菌子,但可网购到手工制作的油鸡枞,用来炒饭、拌面、调味,少食才能多滋味。

海水的味道飘荡着咸鲜,山风的味道弥漫着干醇;山中有野趣,山间有淳朴。山的味道更像那性情豪迈之人,个性爽朗、清澈不腻、纯然散仙、近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