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燕

日前,一段视频在网上迅速被转发。十几个人推着一辆满载货物的三轮车在漫天飞雪中前行,队尾的几个人滑倒了,又艰难爬起,身上的防护服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这段视频拍摄于大连海洋大学。2020年12月21日,为应对疫情,学校立即封闭校园,学生在宿舍隔离,一日三餐、生活和防疫物资均由教职工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统一配送。

(1月9日 《中国青年报》)

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的状态下,配送物资需要极大的勇气与体力,加上极其寒冷的暴雪天气,志愿者奋力向前的身姿犹如一幅油画、一座雕塑,透出精神,绽放激情,让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模样、青年的担当,可谓极其感人的思政教育素材。

实际上,在大学校园里,有不少值得学习的榜样,他们平日里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但在他人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举手投足之间浓缩着大爱和奉献精神。他们是同龄人的榜样,也是值得钦佩且极具感染力的励志典范、具有辐射作用的教育资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优秀榜样来自大学生群体,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能迅速在同龄人中间激起共情,进而聚合成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乐于奉献、服务他人的志愿者精神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高校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借助大学生身边榜样的精神聚合作用,更多的大学生有望改善自身的言行举止,并与优秀榜样产生心灵方面的互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正面影响,在学业和思想上进行自我激励,进而形成统一的学习共同体、成长共同体。

置身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新时代,高校有必要充分挖掘优秀学生或群体的感人事迹,将之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形成思政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在课堂上、校园里讲述他们的励志故事。

榜样是一面旗帜,大学生身边的榜样是值得传唱的赞歌,上好了这堂思政教育课,更多的大学生在校园里亦会成为爱与奉献的代表,在社会上能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