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璐

教师如何教好古诗词呢?前几天,我听了一堂青年教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观摩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看插图说故事,在初步了解历史故事背景前提下,与词人一起夜行西江,记录下他的所行所感所思。课中,教师又再次引入资料,让学生对词人进行更深入地了解。我们来看看这个片段:

师:同学们,从词中的哪些字、句,你能看出辛弃疾的心情变化?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看出了辛弃疾很快乐、很高兴。

师:诗人不是真正的农夫,他为什幺要那幺高兴呢?

引入资料【故事:辛弃疾当官时,江西曾大旱两年,饥荒遍地。辛弃疾一边禁止官商哄抬物价;一边拿出官府钱款,从其他省购买粮食,救济灾民,使当地百姓平安度过灾荒。退居后,他在上饶修建了一座宅院,宅院很少栽种奇花异草,却大量种植了水稻、蔬菜。《辛弃疾传》】

师:退居后,诗人自己的宅院叫“稼轩”,因为辛弃疾也把自己称为“稼轩”。现在你知道他为何如此高兴了吗?

生:对于时时念着百姓的辛弃疾来说,那一晚就算有千百种香味也不及稻花香,就算有千百种声音,也不及那一晚蛙声一片,这是老百姓再也不用饿肚子的声音,这是辛弃疾最值得高兴的地方!

古诗词作品中大多蕴含了作者的思想志趣和精神情操,知其写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的身世遭遇,对解读词义、词情至关重要。情感是诗词创作的基础,因而初探词人创作前产生的这种情感和创作动机,等于找到一把解读诗词内涵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