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祺

在民和自治县这样的贫困地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后代的教育状况。“如果能够让偏远地区的贫困人群接受肺癌早期筛查,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因病致贫的风险,花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好的效果。”

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飞行4小时,跨越2200公里到达西宁市曹家堡机场;从机场驱车83公里到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从民和县城再乘车40分钟,赵晓菁医生一行,终于站在了青藏高原边缘初冬的黄土地上。

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当地人描述地形只有两个词,要幺是“山”要幺是“沟”,农民的居住地就在大山之间相对平缓的“沟”里。山大路难行,经济落后,民和自治县是国家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地区、国定贫困县。

一位医生,与贫困有什幺关系?

民和自治县副县长王明芳,长期工作在扶贫第一线,她手中的数据是:2016年民和自治县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25个,贫困户6378户,贫困人口4.2万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占总贫困人口的23.6%。也就是说,疾病引起的贫困,是当地致贫原因中最大的一个。

与内地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样,民和自治县农村严重空心化,青壮年都已外出务工,农村只有留守老人和儿童。依靠年轻人的务工收入,农村家庭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但家里不能有人生病,一旦生病,这些家庭就将无力承担医疗费用和丧失劳动力带来的双重打击。因此,与其他致贫原因相比,这些年,因病致贫在致贫原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可以说,在民和自治县这样的贫困地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仅是他个人的事,而是关系到一家人的生活水平、后代的教育状况。

肺癌是中国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癌症死亡原因之首。在城市中,肺癌早期筛查的观念逐步普及,通常单位为员工提供的体检中就包含了肺癌早期筛查的内容。“如果能够让偏远地区的贫困人群接受肺癌早期筛查,尽早接受正规治疗,就可以大大降低他们因病致贫的风险,花最小的代价换来最好的效果。”赵晓菁医生说。

这,就是医生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赵晓菁,是中国民政部增爱慈善基金会下的“慈菁基金”的发起人之一,这个医疗专项慈善基金专门用于对贫困人群的肺癌早期筛查和手术。此前,“慈菁基金”已经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以及河南省安阳市开展免费肺癌早期筛查。目前,“慈菁基金”的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已在山东、河南、青海三地完成超过700例筛查,赵晓菁介绍,被查出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贫困患者,将在“慈菁基金”的资助下接受手术。现在,医疗技术可以保证早期肺癌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患者尽快地回到日常生活中,这对于贫困地区的家庭来说,至关重要。

在中国医患关系最为敏感的时代,医者的仁心和大爱该如何安放?赵晓菁医生认为,除了在日常的医疗工作中尽心尽力,通过慈善项目,医生的一颗初心,得到了最好的安放。

另一种医患故事

慈,儿救慈母;菁,赵晓菁医生名字中的菁。两个字放在一起,是“慈菁基金”设立背后一个令人感叹的故事。

2007年,赵晓菁医生从国外学习回国,开始独立收治病人。尽管身在上海仁济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赵医生还是不时能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有的患者家属舍不得花钱住旅馆,就在医院走廊打地铺陪病人;有的家庭甚至连治疗费用也交不出。“这些肺癌患者和家属,从生理到心理、从经济到精神上大多承受着巨大压力。”作为医生,赵晓菁把病人的痛苦看在眼里,心里总想着也许能有办法帮一帮他们。

有时候,赵晓菁会把病人或家属叫到身边,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钱,让他们先交掉住院费,剩下的给病人补补身体。尽管得到帮助的病人总是拿着钱一边感激,一边承诺以后会还钱给赵医生,但赵晓菁从来没有想过获得回报。但,这样的善举毕竟影响有限。

善念一天又一天积累,终于在一次与患者的缘分中,生成了果实。

几年前,一位患者家属慕名找到了赵晓菁医生。他70多岁的母亲准备出国旅游,在例行的体检中查出肺部结节。其他医院复查后,母亲被诊断为患上恶性肿瘤,一家人找到赵医生希望再次确认。经过仔细的检查,凭借多年的经验,赵晓菁最后诊断,老太太所患的是良性肿瘤,进行局部摘除后,病人恢复得很好。

这是赵晓菁日常工作中并不特殊的一次治疗,但却带来了一次善缘。

和大多数患者家属的心情一样,老太太的儿子非常想表达对赵晓菁医生的感激之情,几次三番将钱、物送到赵医生手中,都被拒绝。这位孝子见送礼不成,便向赵医生提出,也许可以由他捐资成立慈善基金,用来帮助贫困人群。赵医生欣然接受了提议,于是,以这位患者家属捐款为基础,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下新增了一个以“慈菁基金”命名的慈善捐助账户。

到现在,“慈菁基金”已有近370万元的善款,后续很多善款,是赵晓菁的病人或者病人家属在上网搜索赵医生资料时,得知了“慈菁基金”,于是转而以向“慈菁基金”捐款的方式表达感谢,同时也参与慈善。

作为医生,赵晓菁最清楚,一笔善款,对于贫困患者有多幺重要。“早期肺癌手术,费用大概是5万-10万元,如果患者得到早诊早治,这一次治疗就能解决一辈子的难题。可如果到了肺癌晚期,花费50万-60万元,却只能维持1-2年的生命。”赵晓菁说,即便拥有优良的技术,但凭借他的一己之力,终究无法帮助更多人,有了社会慈善力量的援手,更多的病人将受益,更多贫困的肺癌患者将因此改变命运。因此,基金决定集中精力在对贫困人群的肺癌早期筛查上,实现善款效应最大化。

每一分钱都很珍贵

捐一次款是一回事,自己设立慈善基金是另一回事,作为创办人,赵晓菁要保证“慈菁基金”的所有善款,都如基金设立的初衷一样,被用在最需要的人身上,为此,赵晓菁要做很多医疗之外繁琐的工作。

2016年12月中旬的青海之行,是“慈菁基金”第三个贫困人群肺癌早期筛查项目,在这一次现场筛查和探访之前,赵晓菁和志愿者杨丽,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

杨丽医生曾经在仁济医院赵晓菁主任的科室进修,由于是青海人,熟悉当地情况,这一次落地青海的筛查项目中,她作为志愿者负责协调和处理事务。从事慈善事业的人都知道,慈善项目中,最繁琐的事务,往往又是决定成败的最关键因素。

为了保证接受筛查的人群都符合贫困人群的标准,赵晓菁和杨丽一起根据民政相关标准和医疗上的要求,制定了限定条件:首先,筛查对象一定是民和县贫困人口;其次,筛查对象符合肺癌早筛的高危人群选择标准。

这个标准包括:

1.50岁-74岁,不论是否吸烟。

2.35岁以上,长期吸烟者。

3.35岁以上,生活、工作环境大气污染严重人群,长期接触射线人群,长时间接触煤烟油烟人群;肿瘤病史、肺癌家族史、肺部疾病患者。

在民和县民政部门的支持下,志愿者先期获得了当地贫困人群的基本信息,从这些人的基本信息做初步筛选,然后将资料分发给乡一级卫生所,让卫生所负责到各家做实地调查,杨丽医生也参与了部分筛查对象的核实。

最终,将近300名民和县当地农民被确定为筛查对象,这些筛查对象先在民和县中医院接受免费的肺部CT检查,赵晓菁医生到民和县后,对这些CT影像进行逐一评估,一些患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最终筛查出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将可以得到免费的手术治疗。

西沟乡的曹延琦就是接受筛查的当地农民之一,在民和县中医院完成评估工作后,赵晓菁一行到曹延琦家进行实地探访。入冬已经萧瑟的西北大山之间,曹延琦家几间平房围成的小院,是西北农村典型的民居,烧着煤炉的正屋里,陈设简单但十分温暖。曹延琦和妻子、一个外孙女生活在一起,大儿子十多岁时意外触电,双手截肢,现在在新疆一家残疾人工厂打工。女儿一家带着三个外孙女也在外打工,把最小的孙女留在老两口身边。

民和县位于甘肃和青海交界处,距离民和县几十公里的甘肃境内有煤矿,多年前,民和县很多壮年男性都曾下过煤矿,曹延琦也去过。幸得目前两位老人身体不错,这样的一个家庭还算过得去,但可以想见,一旦不幸有人生病,曹延琦的儿女必须回家照顾,丢失一份务工收入和生病带来的开销,是这个家庭无法承担的。

离开曹延琦家,赵晓菁一行到了陈有通家,陈有通76岁,中风留下了右半身的残疾,由于家中贫困,儿子讨不起老婆,入赘到外地,陈有通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政府低保和老伴卖一点杂货的收入。为了贴补家用,陈有通的老伴从集市上批发食品和其他小商品,然后在乡村里走街串巷叫卖,但随着年龄增长,小买卖做起来也越来越吃力。

“慈菁基金”在民和县筛查的将近300名贫困户,几乎都与探访家庭类似,疾病是悬在这些贫困家庭头顶上的巨石,一次免费的检查或者治疗,可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

完成民和县现场工作后,赵晓菁医生回到上海,志愿者将继续安排需要进一步精确筛查的对象做检查,然后确定需要手术治疗的对象。

在青海项目之前,“慈菁基金”在山东省兰陵县、河南省安阳市的贫困人群肺癌早期筛查项目,也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

2015年年初,“慈菁基金”走进山东省兰陵县,对兰陵县尚岩镇27个行政村,63个自然村40岁至70岁的农民进行肺癌筛查、建档和宣教活动,对筛查出来的肿瘤病人,进行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为其提供规范系统的综合治疗服务。经过对187人高危人群的筛查,赵晓菁查出阳性病人24人,高度疑似肺癌病人3人。

“慈菁基金”的第二次筛查地点,在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市是一个重度污染城市,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2014年的金融诈骗让市民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特别是城市低保人群,一些人看病的、养老的钱被洗劫一空。“慈菁基金”在安阳市对低保人群中肺癌高危人员进行了早期肺癌筛查。

贫困地区的特殊挑战

山东、河南、青海三地的筛查进行顺利,但在前面两地,需手术治疗的对象确定后,却发生了患者不愿接受治疗的意外情况。

赵晓菁医生自己也没有预料到,去做慈善筛查,比自己在医院中的日常医疗工作要难很多,这种难并非在于技术。2015年,赵晓菁带领的仁济医院胸外科,肺癌手术量位居上海市综合性三甲医院前列,其中肺部恶性肿瘤在肺结节手术中的阳性率高达88%,远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领先全国各大医院。每一天,全国各地的病人到仁济医院求医,希望医生精湛的医术为他们排除病痛。但在对贫困人群的肺癌早期筛查项目中,赵晓菁却遇到了挑战:一些需要手术消除癌变隐患的患者,由于自己没有感受到任何症状,不愿意接受治疗。

赵晓菁说,偏远地区急需肺癌早期筛查观念的普及,接下来,基金会在贫困地区开展更多肺癌预防相关的宣教。要帮助更多的肺癌患者,就需要有更多的医生投入到肺癌的筛查与诊治工作中去,“慈菁基金”还致力于对经济与科技欠发达地区的医生进行培训。

除了赴贫困地区对贫困人群开展肺癌早期筛查和免费治疗,“慈菁基金”非常关注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2015年4月,“慈菁基金”资助经费用于肺癌患者参加上海癌症俱乐部的“康复训练营”,专门邀请了美国哈佛大学、上海同济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营养学、运动学和心理学专家们共同帮助和指导肺癌患者的康复训练。

医疗事业从一诞生,就带着慈善情怀,医生,大多有着公益之心。在民和县筛查项目的启动仪式上,赵晓菁医生有感而发:“感谢20多年行医道路上遇到的患者,他们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痛苦与爱。每一次善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是一次爱的教育。”

“医患关系”,是转型期中国内涵最复杂的一个关键词,大多数情况下,它背负了太多负面情绪。但“慈菁基金”的诞生,却是一个由“红包”发端,患者家属和医生一起,将感激之情扩展为慈善大爱的阳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