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

漫威公司的最新电影《黑豹》自2月在北美上映以来,获得美国媒体一片好评,在一些电影评分网站,甚至有观众直接评价说影片可以考虑拿明年的奥斯卡奖杯了。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果真有这幺神吗?

与所谓“漫威宇宙”中的其他角色或故事背景相比,《黑豹》确实稍有不同,但如果论及故事模式以及背后的理念,也没什幺根本区别,都试图在个人英雄主义背后放置人道关怀与普世性。《黑豹》的不同之处,不在于讲述了一个看似关于黑人种族群体的故事——一个非洲当地原发的黑人超级文明如何解决自己国家的内部矛盾;而在于将一个欧洲中世纪早期关于“王权与复仇”的史诗故事搬到了当代非洲。

影片一开始就介绍了瓦坎达老国王晏驾,新国王特查拉继位的桥段,除去繁复的决斗、仪式等花招,这其实就是一个“国王已死,国王万岁”的故事模型,按照莎士比亚着名的《哈姆雷特》或《麦克白》来看,此时总会有一个带有王族血统的角色来挑战国王的王权,但因为后者在继承顺位上的弱势或道德上的污点而无法成为真正的国王,最终还权于真正的王者,并被王者在“正义的战争”中所杀。这不恰恰是《黑豹》讲给我们听的故事吗?如果我们把时间再往前追溯,看《贝奥武夫》《安提戈涅》等悲剧史诗,无不含有“血亲复仇”的意味。

而《黑豹》在故事上的丰满之处,在于它不仅为真正的国王安排了复仇,还为反派(前来抢夺王权的人)安排了一场极为合理的复仇,将反派也塑造成了复仇者。反派埃里克同属黑豹家族,对王位拥有继承权,而影片也在道义上为他的复仇带来了合理性,他的父亲因为一个不为瓦坎达历代君主所容的理想而被老国王亲手制裁,而这个理想听上去却是富有人道关怀的:结束瓦尔达的闭关锁国,将高科技用于解放全天下的黑人。

然而,埃里克表面上像是承继了其父的遗志,誓要扒下瓦坎达的虚伪面具,骨子里却是一个主张弱肉强食、扩张领土的“帝国主义者”,坐上王位后他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对外输出战争。在他前往瓦坎达的路上,为了解决敌人更是直接射杀了自己的同伴,这样的人格设置让观众无法对这场复仇产生更多的共情,也就无法因为接受反派而对主角有所抵触了。

说回主角特查拉国王,他同样是一个为父报仇者,然而老国王的死无法归咎于任何一个个体,而是因为脱离于国际秩序之外的恐怖主义力量的存在。所以对于特查拉来说,为父报仇意味着改变父辈与先祖们已经不合时宜的政策方向,将整个国家带向国际社会,主动打击恐怖势力。听起来挺耳熟,这不正是反派所秉持的理念吗?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说瓦坎达历代国王是保守右派,那幺如今这位做出改革的国王可以说是一个心怀天下的解放者,是讲究平等意识的左派,而反派则明显是一个带着马基雅维利式手段却心怀恶意的极端主义者,他的所谓“天下大同”理念仅停留在说辞层面,根本无法由他来实现。

就这样,一个“血亲复仇”的古典叙事诗般的故事,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带着现代思维的警示寓言。复仇与夺回王权只是浅层的叙述目的,体制性的变革与“兼济天下”的胸怀成了更深层的目的。也难怪会有观众认为影片可以去奥斯卡闯荡一番,当然不是因为演员们的肤色,而是历来看重道德性与社会性的奥斯卡奖,想必会喜欢这样一个披着古典外衣的当代政治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