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琛

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临近,国内雪场迅速增加,雪场教练人数需求扩大,“有些雪场,当地农民经过短暂培训,学会滑雪就成了教练,这种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可想而知。”

面对猛涨的需求,真正优秀的运动、健身教练却不多。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2017年健身教练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从事健身教练的人群中只有42%是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其余大部分教练都只经过一到三个月的培训就取得相关职业证书直接上岗。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市场上教练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健身教练稀缺的现状。

明星教练成“吸粉利器”

家住上海市黄浦区的白领小Y,最近这一两个月几乎一周七天每天都要到健身房报到。一下班就冲出办公室的她,成了同事和朋友眼中的“赶场王”,整个上海都是她的活动范围。

又是星期二,弹性工作制的小Y如往常一样四点半就出现在了静安区大悦城的健身房。“18点第一节课,提前一小时就开始占位了。夏天本来就是健身房的旺季,再加上教练受欢迎,这里的操房经常要挤进三四十个人。”

“这节叫尊巴(ZUMBA),它来自南美,是一种将活力、动感的音乐与独特的舞步相结合的有氧运动。如果你是第一次上课,可以先注意我脚下的动作,脚跟上了再加手。如果看不清我,也可以看看前面的老会员,不用担心。但我有个要求,上课就不要再拿手机了,这样会影响你自己也会影响身边的人,就一个小时尽情high就行了。那我们开始了。”男教练Romb拍了拍手,拉开一节热情操课的序幕。

南美风的音乐响起,扭胯、旋转、跳跃,时而妖娆,时而灵动,学员们效仿着教练跳了起来。“我健身也四五年,上过很多教练的课。现在只固定上两三个教练的课,他们在哪个教室我就去哪里上。”小Y坦言,就算是上海这样健身行业非常繁荣的城市,好的教练也太少了。“有些教练还没我跳得好。”

小Y说,正是因为Romb是一个对会员要求比较严格的团操教练,所以拥有很多同样对健身有要求的学员粉丝。“他收费的小团队课程也经常出现满员的情况,忠粉必须秒杀他的课。不论是免费课还是收费课,只要会员有问题,他都会耐心地指导。”

相对于少部分付费会员能接触到的私教,团操课向每个会员开放。在小Y看来,一个优秀的团操教练最大的作用,就是让健身房的会员保有率和会员进店率稳健提升,让健身房人越来越多,越来越火。“一个人健身也很难坚持,有时能够坚持下来就是冲着教练去的。”

事实上,Komb也是从“菜鸟教练”一步步过来的。他到现在还记得,第一次上操台上的是踏板课,那天“简直紧张到不行”。“一开始还有十几个会员的,但一节课下来只剩下五六个。后来有跟会员了解,可能是觉得我上得太简单了。”

的确,考核团课教练的指标不仅是自身跳得好,而是教得有多好。动作太简单或者太难,都会导致会员兴趣降低,失望离去。“所以,一个好的团操教练首先自身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要,包括精通多种团操课程体系,还需要动作的规范、舞蹈感觉、口令与手势、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乐的控制、以及与会员的互动各个方面都做得好,才能给会员最好的课程体验。”“其次,他要让会员嗨起来,根据大多数会员的运动情况调整动作的难度和强度,编排上也会难易结合满足不同需求。在一些训练课上,还要适时鼓励一下会员。”

上图:上海的团操教练Romb正在课上向学员讲解。

据了解,国内全职团操教练的工资由底薪和课时费组成,平均每节课100-120元,水平高的教练可以达到每节课150元,每周平均可以排10-15节课。

Romb每个月总的收入在一两万元,“我们每半年都有一次考核,如果通过,就有涨薪的机会。当然,总监级别的课时费跟我们还不一样,能达到两三百,甚至五六百元。”

在Romb看来,除了会上课,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套路,掌握每项课程体系的理论知识,并且了解每一个课程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完美地展现你的课程。因此,他会定期参加不同课程体系的培训,持证可以授课的课程已经有10多种。“现在的会员,尤其在上海这样健身市场相对比较成熟的城市,都不能唬弄,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让会员从心底里喜欢你和你的课程。”

近几年,随着“白菜价”“滴滴式”健身的悄然兴起,“零售健身”成为健身行业的新形式。以乐刻、快快、超级猩猩为代表的健身房品牌,让团课又重新引领起新的健身风潮,更多的人走进团课,团操教练越来越成为健身机构的“宝贝”。小Y说,这些年,她喜欢的教练好几个都跳了槽,“流动性还是很大的,也有很多兼职的教练。”

“其实,健身行业从来都不缺教练,尤其是大品牌,每个月都会吸引不少人来面试。真正凤毛麟角的是那些优秀的教练,他们才是稀缺资源。”Komb还不忘提醒道,有意要加入团操这行的人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和有认证资质的培训机构,不然就算参加了培训,不能认证的话,也上不了操台。

近五年市场需求不断提高

与成人的健身市场相比,青少年体育的培训市场同样火热。

家住新静安的黄女士就在家附近的新静安体育中心里给儿子报了羽毛球和游泳两个培训班,“上学时是放学后或者周末去训练,每周一两次,暑假期间几乎天天训练。”黄女士说,给孩子上运动培训班,没有考级考证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培养兴趣和锻炼身体。

新静安体育中心由于紧邻地铁站,周边又有大型住宅区,里面的青少年运动培训班吸引了很多孩子,很多课程都供不应求。选择报名新静安体育中心的培训班,黄女士主要是图个近,对教练也没有太多研究,只要时间合适就行。

幸运的是,虽然是个心大的妈妈,黄女士孩子遇到的教练都还不错。

游泳课教练赵莹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专业运动员出身,已经有四年执教经验。国家级游泳运动健将、全国优秀运动员,2014年全国游泳冠军赛4×100混合泳接力第一名,2016年、2017年上海市大学生游泳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游泳运动会女子100米蛙泳项目中获得第一名——一连串的获奖荣誉,可以证明她在运动上的专业水平。

据赵莹介绍,近几年上海市青少年运动培训市场非常火热,对教练的需求旺盛。尤其到了暑假,很多小朋友都来报名学游泳,游泳教练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吃饭。“我每天上8节课,每节课一小时,工作时间差不多10小时,晚饭是肯定没有时间吃的,就当减肥了。”赵莹说,现在她每月的收入大概有近两万元,“我们底薪只有3000,其他就靠课时费提成,上得多自然赚的多。”

近几年,随着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教练的收入也随之有所提升,“收入还是跟教练的经验和名声,以及曾经的运动成绩成正比的。”

赵莹说,跟她差不多背景的退役运动员,有去企业上班的,有考上干公务员的,但她因为喜欢教小孩而选择了做教练。“我现在签约的这家机构里全是专业的教练,工作环境和前景发展都不错,我就过来了。”

因为是专业运动员出身,赵莹表示在事业上会有更多的追求,不会只盯着钱。“特别想把我手里的孩子带到稍微专业一点的水平,比方说可以去参加一些比赛。在不耽误学业的前提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当然,能获得家长高评价的同时,再提升一下续课率就更好啦。”

“痛点”还是缺人

面向青少年的运动培训市场,“刚需”正加速清晰。

“我们的数据表明,按目前中国民众身体活动水平下降幅度估算,今天的儿童可能成为第一代预期寿命少于他们父辈的群体,并且目前10岁的孩子。预期寿命要比父辈少2—5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冯连世在此前上海举办的2018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交流会上发布《我国青少年体质现状分析》时表示,让“慢下来的一代”快速动起来刻不容缓,“这是政府、社会、家庭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司长王立伟解读为“三位一体”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是群众体育的社会基础,也是竞技体育跨越发展的人才基础,更是体育产业发展的消费基础。”

但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刚刚起步,从业者几乎找不到可效仿的创业模版。“一家青少年培训机构看似红火,但规模会有天花板。想实现良性发展就得完成全产业链的学习。”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者而言,代价就是不可控的成本,“它就像一个开关,规模过大时利润反而变小”。

作为在青少年体育培训领域的资深从业者,万国体育CEO张涛在会上则表示,当下青少年培训面临更高要求,课程体系、运营体系、师资、赛事、场馆缺一不可。此外,跨界融合也在不断深化,“现在体育不仅仅是体育的事,体育在更大意义上已经进入生活方式范畴。”

他坦言,在要求提高的背景下,体育培训行业遇到的主要难题依然是“政策、行业认知、人才、场馆、标准等等。”其中,“最缺乏的是跨界人才,是既懂竞技体育,又懂知识,又有产业管理能力和参与能力的人才。”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她曾发现有俱乐部连电子版的学员名单都没有,“教练手里有个本儿,从家长的角度看会觉得不太靠谱”。通过对父母的调查,王雪莉发现,影响父母选择培训机构的首要因素是师资。“90%以上的人最看中这个”,他们看中的不仅仅是体育运动技能的师资水平,还包括资格的认证,“我们现在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教练员资格认证非常不乐观,不乐观不是说他们不胜任,或者不去认证,而是几乎没有太多的认证体系供他们去参与。”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理事长韦迪也注意到体育产业快速发展中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他着重提及的是教练群体。他在会上举例表示,随着2022北京冬奥会临近,国内雪场迅速增加,雪场教练人数需求扩大,“有些雪场,当地农民经过短暂培训,学会滑雪就成了教练,这种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可想而知。”

教练水平的参差不齐,游泳教练赵莹也有所了解。“大家都知道夏天教游泳赚钱快,于是泳池里什幺样的教练都有。有练田径的跑来教游泳的,还有那种大学里学过一年游泳的也跑来当教练。”

对此,韦迪的建议是,积极鼓励发展的同时,更需加快规范治理、建立行业标准、推动职业认证,“青少年体育培训应当建立在对孩子长远发展负责的基础上。”

上图:退役的专业运动员赵莹,正在指导小学员。

教练的缺失也是摆在创业者王原面前的“痛点”。王原从足球培训转做艺术体操培训,“没人教”的状况更加凸显。“好多教练来源于原来的专业队,其次,北体大、北师大,上海体院也有艺术体操退役的运动员,我们现在用的都是这些在校生来当教练。”可这些学生毕业后多数会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让教学无法持续。

尽管进展缓慢,王原还是非常看重教练质量。他表示,12岁以下的青少儿培训,80%的时间都花在跟家长沟通上,“为什幺青少年体育产业能够起来?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85后甚至90后,他们看奥运会、世界杯,对体育有了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培训方要让家长看到有别于枯燥的传统校园体育培训方式。“教练的状态、和小朋友的互动、社会化的表现,要超出家长对体育的预期才行,这是我们体育人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