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波

自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一纸风行之后,其直接效果就是点燃了国人对明朝历史的热情,乃至催生了一个专门的人群:“明粉”。

在网络上,“明粉”兴奋地讨论关于明朝的几乎所有问题,其中宏大者如朱元璋是不是一个好皇帝、万历皇帝该不该为大明衰落负责,琐细者如明孝宗和张皇后之间是不是真爱情,都曾经在网络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议。

正因为明史太热,明粉太多,口水战愈演愈烈,现在应该做的,是超越那些假大空的问题,转而尝试从细节进入明史。

通俗读史者,重视细节叙事,但大都囿于传统写法,沉迷趣味彰显,不能理趣相生。向敬之聪明地选择宏观视野下的微观考察,巧妙切入,在分析中阐释,在褒扬中贬斥,在深度中细说,有理有据,有料有论,娓娓道来,妙趣横生。

缘于此,向敬之谈明史,虽有纵观明史的布局,又侧重明亡的衰亡之路。他从皇帝、权宦、奸佞及文臣武将的政治作为和君臣关系切入,把重点落在明朝日见衰亡与辽东满洲迅速崛起,以及农民战争兴衰根源,分开解读,联系展开,重新评估了明清交替的社会秩序崩坏、断裂与重建的血色现实,突出历史的节点。

在明史爱好者那里,张居正、戚继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但《明史不忍细看》中《张居正享用戚继光的春药》《戚继光升职记》两篇文章可能会让不少爱好者大吃一惊。据明代着名私家笔记《万历野获编》,戚继光在蓟州总兵官任上,指派渔民到黄海捕获海兽,制成“海狗肾”,定期送往相府,供张居正熬汤饮用,张居正长期服用此药,即使是在冬天也浑身发热,无需戴上貂皮帽。

《明史不忍细看》引用的这一史料是否可靠?史料所反映的时代风尚存在于多种记载中,可以相互参证。明中叶后纵欲之风大炽,淫书淫器春宫画等情色商品不胫而走,官员钻研房中术,张居正患“下部热症”,当时人直言“饵房中药过多”,类似史料比比皆是。

向敬之引用这一史料,谈论万历首相张居正和民族英雄戚继光,是在有意猎奇吗?肯定不是!张居正、戚继光功绩俱在无法抹杀,但历史人物只能于特定的时代和场景中生存,在传统社会,一个有才能的官员往往也要因人成事,这才是真实的历史。从读者的角度,书中类似细节可以让历史更为完整,从而使今人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趋于深化。

向敬之在《最全能的抗倭名将屡遭弃》《明末“诸葛亮”花甲挂帅》两篇文章中,将读者的目光引向了过去被忽视的两个人物:俞大猷和孙承宗。戚继光的巨大光环遮蔽了俞大猷;明末时期孙承宗于大明帝国的重要作用,在历代史家写极袁崇焕、孙传庭等人的过程中遭到了淡化,一直是我读明史的时候常常感叹的,今读向着,真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

从细节进入历史,其实并不容易。当下写历史的作者车载斗量,我所奇怪者,一些连古人所修的《新唐书》《旧唐书》《宋史》《明史》都没读过的人,居然可以划拉出一大堆关于唐史、宋史和明史的读物,这样的作品,其学术价值几何就可想而知了。《明史不忍细看》作者所下功夫如何,从书中引用资料丰富这一点,读者应该会有一个客观的判断。

明史不忍细看,明史又必须细看。

书讯

“我的四十年”丛书

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浙江文艺出版社联合新华网、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和“华人头条”,在全球征集、遴选120位不同国别、不同行业、不同文化背景的改革开放亲历者,讲述其亲身经历、见证的改革开放故事,展现一部“真实、立体、全面”的改革开放史记。丛书分别由40位中国人、40位海外华人和40位在中国工作、生活、创业的外国人,讲述自己与改革开放紧密相连的人生经历,以120部真实、生动、丰富、独特的“个人史”,全景式展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与全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