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昀

中国陕北,千沟万壑,山川梁峁起伏不平。陕西省延安子长市瓦窑堡镇的田家院,坐落于这沟壑之中。如今走进田家院,迎面是一排五孔坐西面东的砖窑。推开中间窑洞木门,空间并不大,两张八仙桌拼成会议桌,桌上陈列着煤油灯和茶壶,6条长木凳和炕头分落于两侧。这孔显得空间局促的窑洞,是历史上着名的瓦窑堡会议的旧址。

1935年12月17日至12月25日,刚刚经历长征、在陕北立足的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十余人出席会议。这场为期9天的会议,在日后被众多党史学者视作“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它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政治策略问题,制定出适合新情况的完整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方针,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和军事战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1935年,中国时局发生了巨大变动。一方面,继“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步伐不断扩大,其越过长城,制造了华北事变;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各地开始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山雨欲来之势,当年11月,国民党召开“五大”, 对日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但是,蒋介石仍将围剿红军作为当务之急,针对日本的防卫计划却被安排到1940年。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进入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前沿阵地。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共中央深感不仅需要在已经解决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问题,而且亦有极大的必要研究和解决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对日作战问题。

美术作品《瓦窑堡会议》。

但是,在“左”倾教条主义的长期干扰下,当时党内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关门主义。为彻底克服这种错误倾向,适应形势的要求和切实有效地发展和巩固自己的力量,迅速开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中共中央于12 月17 日到25 日,在瓦窑堡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

1935年12月17日,瓦窑堡会议在当时陕北的安定县开幕,到25 日结束。张闻天是会议的主持人。会议的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二是关于军事战略问题。

在进行政治形势与策略问题的讨论时,参会同志围绕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而发生了争论。曾列席会议的郭洪涛回忆说:“会上发生了争论。开头毛泽东同志讲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接着博古发言,不同意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分析。他引用了斯大林的话,说中间势力是最危险。第二天毛泽东同志又发言,反驳了博古同志。我至今还记得毛泽东说了这样的话,难道这样做(指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就是对祖宗不忠,对祖先不孝吗?会议最后,张闻天同志做总结,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意见。”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毛泽东的看法是,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它具有两重性,在亡国灭种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毛泽东说:“我是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立场来分析中国问题。”

12月25日,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目前政治形势已经起了一个基本上的变化。”由此,党的策略路线,转变为发动、团聚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主要的敌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毛泽东在给前线作战的彭德怀的电报中写道:“政治局会议开了三天,关于总的政治问题讨论完了,真是一次很好的讨论。”

转折之后,影响深远

召开于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对于中国革命进程,起到了深远影响。

瓦窑堡会议的决议中提到,“在目前说来,‘左’的关门主义,是党内主要危险”。有学者指出,这次会议不是一般地解决了党的某个具体政策和策略问题,也不是解决了某一方面的路线问题,而是解决了党的总的政治路线问题。

除了政治路线,鉴于当时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红军向何方发展,是党中央亟待解决的重要战略问题。瓦窑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这个问题。

12 月23 日,毛泽东同志在瓦窑堡会议上作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报告。同日,根据他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向全党全军明确战略任务——“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猛烈扩大红军”。

位于延安的瓦窑堡会议旧址。

就在瓦窑堡会议结束两天后,12月27日,瓦窑堡龙虎山下的西北办事处礼堂座无虚席。当日,毛泽东身穿黑色制服军装,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进一步阐明瓦窑堡会议精神。

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要把工农共和国转变为人民共和国,政府不仅代表工农,还代表民族。这是因为日本侵略的情况变动了中国的阶级关系,不但小资产阶级,而且民族资产阶级,有了参加抗日斗争的可能性。在抗日的条件下,重新建立统一战线具有可能性和重要性。

没过多久,为进一步落实瓦窑堡会议精神,红军准备出师东征。1936年1月,红军组织东征讨蒋,以扩大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力量,打通抗日战线,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当时,恰好遇到北方大雪,毛泽东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信手作了一首词,这便是后来广为传诵的《沁园春·雪》,首发于《新民晚报》。

周总理访问亚非14国。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国务院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正式入列。

火车登陆海南岛。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