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爱平

苏海兰正在进行“七叶一枝花”优果筛选

“七叶一枝花”又名华重楼,是我国稀缺珍贵的中药材资源,具有止血、镇痛、抗炎等功能,是云南白药、片仔癀等4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之一。目前获取“七叶一枝花”主要靠采集野生资源,只采不种,资源已近枯竭。

“2014年,我很荣幸到了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发源地福建省南平市,做科技帮扶。我不仅在深山老林做科研,帮助企业建设基地,还组建当地的技术团队,到农民家推广技术。这一干就是8年。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研究和指导林下种植‘七叶一枝花’,它就像我的第三个孩子一样。”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科技工作领域党员代表围绕“科技报国 创新为民”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科技特派员苏海兰说。

育苗时间从两年缩短到6个月,出苗率提高了12倍

苏海兰是农民的孩子,从小跟母亲干农活,知道农民很辛苦,便立志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工作十几年来,她一直在基层一线做中药材栽培研究与应用推广。

最初,苏海兰来到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后,发现当地情况比想象中还困难,很多农户因为没有种植技术,又购买不到适宜的品种,每亩损失了好几万元。“农民伤感无助的神情,一直萦绕在我脑海。”苏海兰说。

农时不等人,虽然苏海兰家里两个孩子还很小,她还是在企业的深山基地住了下来。山里面的蛇虫很多,她就包好头部、穿上雨鞋、拿着木棍,白天钻山林、进大棚做试验,晚上分析总结。

“我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还有我们科技特派员团队的集体作战。”苏海兰说。通过大家的努力,“七叶一枝花”育苗时间从两年缩短到6个月,出苗率也提高了12倍。

去年有个农民很高兴地跟她说:“苏老师,我现在一亩收入3万元。”可是就在5年前,他种植的“七叶一枝花”颗粒无收,十几万元的投入都打了水漂。对接帮扶后,苏海兰就做给他看,带他建基地。如今,他自己就发展了五百多亩的中药材种植,还带动全乡种了两千多亩。

“光泽县现在也在建设林下经济的示范县。”苏海兰高兴地说。

凡是脱贫致富,必有科技要素。

在福建省武平县,一直有种植仙草和灵芝的传统,但是之前的产量比较低,效益也比较差。为解决生产的问题,苏海兰和其他科研人员就在当地一个农民邱师傅家,以他的基地为实验地,培育了仙草和灵芝的新品种,帮助农民提高了种植技术。

因为邱师傅掌握了这两个品种科学的种植方法,他从一个农民成长为福建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他创办的合作社也成为福建省科技企业。他不但自己过上了美好生活,还带动武平全县种植仙草和灵芝,年产值5亿元,帮助2万户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做跨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帮助发展林下经济

早上5点半,苏海兰已经开始工作,她将近期要做的农事或注意事项等写成关键操作技术要点,随后发给井冈山市“七叶一枝花”工作群里,并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和“慧农信”进行远程指导。

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苏海兰经常戏称,“七叶一枝花”是自己的第三个宝贝。“她照顾种苗,比照顾孩子还细心呀。”江西省井冈山市林业局的杨龙光感慨道。

2019年,通过科学技术部的牵线搭桥,井冈山市也找到苏海兰,请她做跨省科技特派员服务,帮助发展林下经济。

短短两个月时间,他们就在井冈山建立了“七叶一枝花”的示范基地,还把多年在福建探索的成功经验,在井冈山现场手把手教会当地的技术人员,让技术在井冈山落地。

以项目示范的形式带动农民发展产业,改变了以前单一的资金“输血”形式,通过“公司+基地+示范户+农户”模式,增强了农民的“自我造血”功能。原来贫困户群众“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风气也为之一变。

“苏老师,现在有哪些活儿可以做,我们能学技术吗?下半年我们也想尝试种‘七叶一枝花’!”在井冈山市长古岭林场“七叶一枝花”基地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彭游富夫妇、邓金发夫妇等纷纷表达了想学习技术的意愿。

“现在示范基地也正在成为我们闽赣两省践行‘两山’理论的试验田。要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作为青年科技特派员,要向老一辈的科学家们学习,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让科技在助力乡村振兴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苏海兰说。

“原来大家都在采挖野生资源,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团队聚焦在‘七叶一枝花’的野生转家种栽培技术和育苗技术,关键技术得到了突破,我们把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农民,培养了一批的乡土人才。在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把成果推广到井冈山等苏区老区,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也在脱贫攻坚中奉献一份力量。”苏海兰说。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地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时亲切关心指导、总结提升的工作机制创新,迄今已有22个年头。

“我们福建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科学技术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坚定不移地推行这项制度。”苏海兰说。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每年都会派出400多名科技特派员,福建省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先进事迹,有农民津津乐道的“葡萄痴”谢福鑫,还有“竹荪大王”高允旺等,他们都长期在基层一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做,都在乡村脱贫致富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便藏有多少深情。“我有一个梦想,就是通过努力让‘七叶一枝花’这一稀缺名贵药材,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致富之花。”2019年,在全国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上,苏海兰代表全国数十万科技特派员发言时说。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科技创造美好生活,在苏海兰看来,就是要不断科技创新,还要及时应用推广,让种田的人有效益,让大家生活更健康。

“我是一名农业基层一线的党员,我深深感受到,农业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全面的胜利,我们农民的生活真是一天过得比一天好,我的内心也是无比振奋和自豪的。同时,我也知道,为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还要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苏海兰说。

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现状,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定的差距。

前几年,在苏海兰服务的基地有十几位老农在挖药材,苏海兰感谢他们的时候,好几位老人家异口同声地说:“是我们要谢谢你,苏老师,你让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赚到钱。”这些场景,让苏海兰感觉到作为农业科技人员,肩上的担子特别重。

“我经常跟农民说,有我们能做的,尽管找我们,因为我们是党员,是科技特派员,是农民的‘身边人’和‘贴心人’。在接下来的新征程上,我将秉持初心使命,继续扎根基层一线,把好的科技成果送到农民家,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懈奋斗。”苏海兰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