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背景介绍

2014年211本科毕业,对外汉语专业,GPA3.0。2018年985硕士毕业,平均分85。工作两年后,2020年9月开始准备留学申请,雅思7、商务英语高级、西班牙语B2。本科时获得奖项包括: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二等奖、校级奖学金。

我在国外好友的帮助下,留学全过程DIY,最初锁定了5个学校和专业。最后实际申请了2个,并都拿到了offer:欧盟CLMC两年制硕士和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教育研究硕 士。

申请过程

前期准备

在下定决心出国留学时,考虑到留学预算,我心里很清楚:美英澳加这些热门国家我是不会去的。所以我把目标定在了欧洲大陆,尤其是低免学费的国家,比如德国、法国。很多人,尤其是毕业几年后的工作党,在打算留学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其实,我建议,最开始时,可以先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至少对“留学”有个大概印象。接着去找专业的留学机构咨询,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自己理清选学校专业等自身定位问题。在咨询过程中,要尽量客观看待他们给的建议,在沟通的过程中,大概就能判断哪些中介是否靠谱。比如,有些中介推荐的学校和专业,可能只是从他们过往的成功案例中筛选出来的,这些选择可能只是门槛较低比较容易申请。所以,选校选专业,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就像填报高考志愿一样,保底学校一个,中间的选两个,最后冲一至两个高水平学校。

确定学校

在前期搜索信息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最想去的学校——欧盟的两年制联合培养硕士(Childrens Literature, Media & Culture,CLMC),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其他协调学校有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丹麦奥胡斯大学、荷兰蒂尔堡大学、波兰弗罗茨瓦夫大学。第一年结束后,还有个暑期学校在加拿大温哥华的UBC(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并且,如果能申请到奖学金,所有费用全包。两年自由选择3个学校,但第一学期必须在英国上。学西班牙语的时候,就对巴塞罗那心驰神往。如果能够一边读书一边旅行,怎幺让人不心动呢?另一个,比利时荷兰语鲁汶大学教育研究硕士作为保底。鲁汶最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的排名(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5名,比利时第1名),再就是低廉的学费了。教育硕士一年学费1250欧元(按照当时的汇率,合计人民币不到1万元),加上生活费,一年大概10万元。最后一点,选比利时,还因为它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环境:法语、荷兰语和德语三种通用语言。

留学文书

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是根据官网要求准备留学文书。必备的文书包括英文简历(CV)、推荐信(2封)、个人陈述(或动机信)、奖学金申请(如有)。

英文简历(CV)

最开始用英文写简历时,我完全摸不着北,初次下笔的草稿只有一页纸,还是借助翻译,勉强挤出来的单薄的300词。朋友看完后,不仅把她自己的CV发给我参考,还主动帮我找了很多模板,让我学着怎幺去描述当老师的经历。国庆节假期,每天上午琢磨范例,下午和晚上改CV,经常改到了晚上11点 多。

经过一个月反复打磨,简历终于拓展到了完整的两页A4纸,最后保险起见,找了英语母语者修改、校对。

推荐信(Reference letter)

两封推荐信,我的打算是导师签一封,领导签一封。分别突出我的学术能力和工作能力。11月份找导师说了推荐信的事,到12月3日才把完整的推荐信发给她。中间的修改过程也是历经曲折,因为最开始我没有突出想表达的品质,没重点。后来跟朋友聊完,才确定重点放在我的毕业论文上,毕竟这最能突出我的学习和研究能力。而我翻看当时的论文盲审意见,才发现老师们给的评价还是很高 的。

12月5日早上,我鼓起勇气跟领导提推荐信,原以为她会不同意,没想到她给我讲了“一万小时定律”,毕竟领导通常都会很惊讶工作后再深造的决定。工作推荐信,初稿像是在讲故事,之后才把重点转移到强调我的综合素质上: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做行政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简单提了一下喜欢学习、热爱读书、乐于分享等品质。毕竟,从职场回到校园,不就是想证明自己是个终身学习者 吗?

12月24日,我把英文推荐信发给领导,她说看不懂,让我翻译成中文。我翻完后她又说有两个词用得不对,让我把“有才能的”改成“有追求的”。可是这样一改,我重点段落的主题句和后面的论点就不搭了,后来英文版我又改回来了。12月31日,赶在跨年前,战战兢兢请她签了字。

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个人陈述(以下简称PS)在所有申请文书中分量最重,因为它最能体现你的申请动机、学习能力、优势特长,甚至写作水平。11月29日我写了中文版个人陈述,之后再翻译成英文,现在对比我的最终版,跟第一版截然不同。我受到的教训是:没有必要先写中文,可以写英文大纲,毕竟两种语言的思维模式不同,越早进入英文模式越好。

第8版是最终发给一位牛津博士修改的版本,等他修改完,我又和朋友修改了一些细节,最后由我校对,终稿1185个单词(因为CLMC要求不超过1200个单词),所以总共修改了10次。其实第6版就已经差不多了,只是朋友对我文末的论文选题不满意,不厌其烦地跟我讨论怎幺确定选题、采用什幺研究方法、选题价值何在。完全就是日后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式的训练,哪怕人家对PS的要求只是:简略提及一下未来的论文选题(入学后可以修 改)。

PS中突出的3点,也是朋友提出来的:①教育能力,我的学生从7岁到40岁,年龄、母语、宗教、种族和家庭背景完全不同,有时候既要考虑到班课的需求,又要适合学生的个性;②非洲两年的支教经历,我能适应新环境、包容多元文化、独立生活工作交际、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③体现了我的外语技能、写作能力、自学和自律能力。而留学读硕士能给我提升的,除了外语技能外,再就是科研能力了,这也是我日后读博士的铺垫。

此外,写PS时最好结合CV和推荐信里的品质来写,把这三者当成一个有机整体,想象招生官看到这三份材料后,对你本人能有个直观的判断:你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支撑你完成学业。

申请之后

2021年1月和2月分别递交了两个专业的申请,3月初等到了两个offer。虽然都没有奖学金,但综合考虑学费和生活成本,最后我选择了比利时鲁汶大学。

后记

原本以为2个小时可以搞定,但不停地翻看各种记录,回想当时的情景,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直到下午才写完。寥寥数语,轻描淡写,但这背后付出的辛苦,只有我和朋友知 道。

我们隔着13小时的时差,为了及时沟通,我把睡眠时间延迟,然后用上午工作的间隙改文书。她也是经常熬夜陪我到下午(她那边的凌晨),有时候聊着聊着,我就消失了,因为学生突然找我,或者其他突发情况……

就像马尔克斯说的:“真正的交流沟通,用的是心。”所以,时差和距离,从来不是问 题。

等offer的过程也很焦虑,依旧睡得不太好,会早醒,然后刷邮箱。那4个月里,我深刻体会到什幺叫“所谓梦想,就是做梦都在想的事情”。也有很多人质疑:疫情这幺严重,你还跑出去干什幺?我只想说: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