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美国和苏联的人造卫星先后上了天,但是我国在这方面整体研究水平还较差,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一个新兴学科——空间物理研究将要兴起。于是,他开辟了自己新的科研方向。

赵九章从他熟悉的大气科学领域转向航天和空间科学领域,并投身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

1959年底,赵九章组建了我国以开展空间物理研究为目的的磁暴组,揭开了我国空间物理研究的第一页。三年之后,在赵九章的带领下,磁暴组完成了题为《磁暴期间史笃默捕获区的变化》的学术论文。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提出了在磁扰期间引起的地球磁场的变化可以使地球周围的捕获区打开,并使大量的带电粒子进入到地球附近而被地磁场捕获,他们还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计算的结果。

1964年秋,赵九章不失时机地向国务院提交了开展卫星研制工作的正式建议,引起中央的重视。1965年3月,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提出的方案。1965年10月起,在中国科学院领导主持下举行了卫星建造总体方案的进一步论证,会上赵九章提出了重要意见。紧接着,负责实施人造卫星发展计划的“651”设计院成立,赵九章主持科学、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他对中国卫星系列的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

可惜,赵九章未能等到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那一刻。

◎ 来源|蝌蚪五线谱,有删减

◎ 图片|国家空间科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