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女性叙事浪潮在全球兴起,一个个“她”从固定标签中逐渐挣脱,以己为镜,讲述大时代下的她所见所感。

今年9月上映的电影《世间有她》便是一部关于“她”的电影,同时,它还是中国影史上第一部所有核心环节的决策者都是女性的电影,包括出品人、制片人、导演、编剧。女性创作者特有的细腻与敏感,让《世间有她》的故事分外动人。

张艾嘉、李少红、陈冲三位导演的镜头,穿越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带着观众去看普通女性的具体生活——婆媳之间的暗潮涌动、年轻爱人之间的爱别离、二孩妈妈在家庭和事业之间的隐忍、挣扎和爆发,看似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我们都可能面对或正在面对的人生难题。

网上关于《世间有她》的讨论中,“触动”是提及次数最多的词。在张艾嘉、李少红、陈冲的镜头中,女性撕掉了固定的性别标签,她们没有闪耀的光环,她们在灰暗的、平凡的生活中歇斯底里地吵架、恣意地流泪、沉默地坚强。这是一种专属于女性本身的语言,它不以雷霆万钧的巨响震撼人,它在生活中汨汨流淌,流过琐碎,流过悲怆。每一个她,都恰似世间一条丰沛的河流。

本期《艺术家说》栏目,我们邀请《世间有她》的三位主创导演——张艾嘉、李少红、陈冲,为大家讲述她们拍摄《世间有她》时的初心与雄心:记录至暗时刻来临时,女性互相映照、互相唤醒的模样。她不仅仅是妻子、母亲、恋人、女儿,也可以成为拯救世界的能量女性。

正如《世间有她》总出品人兼总制片人董文洁说的:让女性世界成为天空和大海。

李少红:女性想怎幺活,就怎幺活

我在《世间有她》里呈现的是,2020年初,武汉的一个普通家庭在面临疫情时,婆媳关系的激化和缓和。

选择婆媳关系作为故事的主线,源于我在疫情时的感受。平时我们好像都被各种工作压力困住,把家庭忽略掉了,然而遇到困难时,所有人突然开始回归家庭,找寻温暖、爱和归属。

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婆媳是家庭生活中最常见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关系。两个女性角色同时都是孩子的母亲,这个会让她们有更多共情点,但又因为是两代人,所以也会有矛盾,这是中国很多家庭最普遍的也最真实的故事。

拍摄时,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周迅和许娣在客厅的一场戏。周迅饰演的沈玥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大家都被周迅的表演打动和感染,然后许娣很自然就接了后面的表演,当时也不知道怎幺那幺巧蛋炒饭的道具就在桌上,许娣就直接拿起蛋炒饭开始了表演,以至于我们当时都来不及准备。我让摄像匆忙过去拍摄她的镜头,拍她边哭边吃蛋炒饭。这段表演是电影上映后,观众讨论最多,最打动他们的一场戏。

这段表演承载的感情非常丰富,也是最有爆发力的一段。周迅作为女儿向远方父母谎报平安,强忍委屈和对疾病的恐惧;许娣共情了同为父母对自家孩子的担忧和心疼,她们在同一个时刻流露出了妻子、母亲身份之外的脆弱,也正是这个时刻,让她们产生了弥合冲突的连结,一起面对困境。

她们各自是母亲,在面对未知疾病时生发出了共同的恐惧,互相看到了对方的脆弱,背靠彼此,共同迸发出了坚韧和强大。

疫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存在,也重新审视了未来的道路,这也是我希望大家在观影中获得的觉醒。女性究竟为谁而活?我的回答是:你想怎幺活,就怎幺活。

观影话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幕

@静好:印象最深的是周迅扮演的媳妇“质问”婆婆,“妈,您到底为谁活着?”周迅的表演非常有爆发力,几乎问到了我心里,我觉得这句台词也可以改成:女人,你为什幺而活?

@阿南:许娣扮演的婆婆“怼”周迅时说自己为儿子、孙子而活,我一听就流泪了,我去世的奶奶也说过同样的话。你可以说她没有“自我”,但她是家中的太阳、天空,她爱每一个人,爱得忘我。

陈冲:我歌颂女性、爱情,以及生命

制片人邀请我参与执导这部影片时,我选择了拍摄一对在疫情中深爱但不能相聚的恋人,讲述一个思念与渴望的故事——疫情中我自己个人生活中最切肤的感受。

疫情期间,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得不依赖于手机。对于被封锁在两个城市的恋人来说,手机更是引起他们无限渴望的、比现实生活更有温度的东西。有人问我为什幺选择黑白的影像主色调,手机里的世界却是彩色的,因为观众会把目光聚焦在画面的彩色部分,把感情倾注到屏幕中的恋人身上。

影片中,这对年轻人处于“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封锁带来的恐慌让生活变得灰暗、无望,他们眼中唯一的色彩是对方。昭华和小鹿的恋情是艰难的,大学情侣,毕业异地,却仍然坚定地想奔向彼此。疫情爆发之后,昭华不幸感染,小鹿不惜一切代价想去武汉探望他,却被迫临时隔离。

在昭华和小鹿最重要的一场戏中,他们回忆起爱情的开始,细数他们之间珍贵的瞬间。虽然隔着屏幕,但浓烈的爱意始终在手机的那一方小小的彩色屏幕上流动。视频里,昭华的病情加重,突然的昏厥成了两人关系的终结符。

我希望摄像机像拍纪录片那样来呈现片中角色的生活状态,平凡人的亲情、友情和日常生活。那时他们没有想到,死亡离得那幺近。黑白两色的主基调,总是能让人感受到冷冽肃杀的疫情时代的气氛,但这样冷静的色调下,年轻恋人的爱情却从未因别离而停止燃烧。

这部电影,歌颂的不仅是女性、爱情,更是生命,我希望通过它,传递出对生命的尊重。

观影话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幕

@清浅:易烊千玺扮演的男主角昭华,在浴室给女朋友打电话的时候,镜头给了近景,那是散发着青春和活力的身体,却在故事半途突然消逝了。我以为他能救过来的,结果并没有。生命的美好与脆弱,让我内心为之震动。

@壮壮:黄米依扮演的小鹿,有好多镜头都在打电话,电话另一头,是她的爱人昭华,两人全程没有同框过。故事结尾,小鹿去爱人昭华的屋子收拾遗物,屋子中,处处都是两人同框的照片,看到这里眼泪要掉下来。

张艾嘉:爱是困境中的答案

在影片最后一个单元中,我选择把镜头对向最现实也是最广阔的职业女性家庭。

香港疫情爆发时,郑秀文饰演的记者梁静思在工作与生活之间分身乏术。作为记者,疫情下社会的凋敝和冷清最直观地冲击着她;作为母亲,她要在难得的休息日去抢购纸巾,狼狈不堪。这样混乱的场景很多女性体会过,分身乏术,却仍被家庭和职场频频召唤。

许多女性在疫情时期比平时更辛苦,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时间变少了,留在家中的人多了,一天三餐,相处产生的矛盾慢慢浮上台面。每个家庭成员的情绪都压在女性身上,从早到晚,从老到小,身心疲惫之下,如果还得不到分担或一声谢谢,爆发和崩溃是必然的。

影片中菲佣与女主人的相互支持,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讨论。菲佣是香港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香港的很多家庭都非常依赖有一个可靠能干的帮手。我对菲佣的感受特别强烈,常常不愿称她们为佣人,我称她们为 helper (帮手)。这些离乡别子女的女人,有的一走就是大半辈子,每个月的薪水全数寄回家,为了孩子,为了父母,因为常年在外,有些人的丈夫会移情别恋,她们的故事其实说不完。戏中“口罩共享”是我知道的真实故事,和菲佣一起去菜市场是我亲身的经历。在疫情的严重时期,我觉得要陪她一起去买菜,这是对他人的尊重,让她感受到我们在一条船上,而不是不顾她的死活。

疫情的困难,是琐碎生活烦恼中的一个很小的切面,我想,面对这些蜂拥而来、要将人击溃的考验时,只有找回爱的支撑,靠家人之间彼此的取暖才能渡过困境。郑秀文是演员,同时她也是个女人,是妻子,是女儿,是职业女性,所以我放手和信任她在现场拿出她最真的感受去表达。

爱的表达与找寻,是永恒的命题,也会是永恒的答案。

观影话题:你印象最深的一幕

@长风:我很喜欢妻子和老公争吵的那一场戏。郑秀文“歇斯底里”的表演吓到了我,因为我情绪失控时也是这个样子。她把二孩职场妈妈的委屈、隐忍、爆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场戏简直太棒了。

@阳光:太太和菲佣之间的温情戏,让我印象深刻。菲佣忘了工作,独自在小房中透过手机给远在千里的儿子唱生日歌,太太看到了轻轻地掩上门;香港到处买不到口罩,菲佣把家人寄来的口罩和太太一家分享。女人之间的情谊,超越国籍、身份、阶层,成为那个故事中最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