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liette

“我肯定来这里的人将会明白,我是有意识地令此美术馆与自然融为一体。”

——贝聿铭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

雾起云绕的信乐山中,有大片郁葱的苍松与香枫,来自日本京都自然保护区中琵琶湖,也轻轻弹奏着天籁般的流水瀑布声,中国古代文人山水画中的高古幽远意境,在这里自由绽放。而这座仙境般的美术馆,专门收藏丝绸之路和日本古代艺术品,寻道者心目中圣地般的美术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神游之作。

游离于现世

为什幺是这里?

2018年5月14日,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2018早春系列时装秀在美秀美术馆发布。

关于为何选择这座东方世界的桃源乡,LV女装系列创意总监Nicolas Ghesquière给出了答案:“初见美秀美术馆便令我灵感如泉。继棕榈泉的荒漠、里约的海滩之后,我希望为大家呈现完全不同的风景,让每个人沉浸在绿色的海洋中。在由贝聿铭设计的美秀美术馆中,我们继续着这场与品牌风格完美契合的建筑探索之旅。随着2018早春时装秀的开幕,我们将看到一幅将自然、地理绝景与独特建筑美学一并呈现的杰作。”

这是一个人类永恒的梦境,西方人叫它“伊甸园”,东方人称它“桃花源”,哲学家说它是“乌托邦”。贝聿铭先生的用心大概就是,把看展览本身,变成一场展览。

缘起

二十世纪早期,日本哲学家、宗教家冈田茂吉(1882-1955)创立了“世界救世教”,该世界以‘精神性、‘美和‘自然力为3个主要活动理念,以达净化人类精神之目的”。而美秀美术馆的女主人小山美秀子(1910-2003)在1941年邂逅冈田茂吉后对其“通过对艺术的欣赏来达到灵魂的净化”这一思想有所衷情,继承其衣钵,于1970年创立“神慈秀明会”。深受冈田氏影响,美秀子开始了美术品的收藏,最初以日本茶道古器物为目标,经过数十年,藏品渐丰,希望成立美术馆以传教示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自贝津铭之手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力排众议在巴黎落成,该设计打动了美秀子,美秀子遂邀贝津铭与日本纪萌馆设计室合作,设计美秀美术馆。据说,当贝津铭来到这里的第一眼,便曾情不自禁地感叹道:“这就是桃花源”。

贝聿铭具有很深的中国古典文化造诣,他引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表达设计的立意。当他提到桃花源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委托方联想到了典型的中国古代景观,有山坡、峡谷,周围云雾缭绕,建筑掩映在森林之中若隐若现的场景。建筑师描绘的画卷和委托方的梦想达成了共识,文学和艺术的深远内涵共同渗透到日本美秀(MIHO)美术馆的建设工程之中。

大隐于山

在承接下这个设计委托后,贝津铭曾7次去选址现场考察。起初委托方选择的建筑用地是在两条河的交会处,要到达该处必须从山上绕下来,贝聿铭觉得不太合理因而没有接受委托。不久,委托方又找到了其他地块,由于修建道路要破坏山林的生态环境,又遭到贝聿铭的再婉拒。当最后的选址被确定后,贝聿铭通过对当地自然最小的干预方式,进行了项目规划。一条隧道,无需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只需架一座吊桥,就形成该项目最精彩的入口景观区域。

乘车绕山路来到美秀美术馆的入口处,一座山和一条峡谷将美术馆与接待处分隔开来,二者由一条隧道接通。隧道前是一条两侧列植樱花的大道,最美的花期在4月中旬,落英缤纷,浪漫至极。

随后,从“山中小孔”进入一条爱斯基摩人冰窖般晃眼的300多米长的隧道,寻光而出,跨上由44根钢索悬起的宽阔吊桥,不得不感叹贝津铭为他那仅露出内部20%日风建筑的入口做了克制却又必要地铺垫。

从与其相连接的隧道出来缓缓前行,便会看到美术馆的主入口和主广场。作为整个美术馆的第一道风景,春天人们会为粉红色的樱花林而陶醉,秋天人们又会迷失在广场的红色枫叶中。

第二道风景是建筑入口及两侧的坡地绿化,贝聿铭认为美术馆的入口至关重要,要有一种庄重典雅和有历史文化特点的感觉,让人感到走进建筑就如同前往圣地朝拜一般的庄重。

地上天堂

“日本过去的建筑师,都具有使土地、建筑物与景观互相调和的感性。我固然无意模仿他们,但想尊重日本人精神、文化与传统的想法十分强烈。”

贝聿铭不只是单纯地再现日本传统的木构建筑,而是在寻找让建筑物能体现出有趣的轮廓和形状的设计,可以融入整体景观的建筑轮廓。因此,他以四角锥为基础,使整个建筑构建在几何学的形式上,用四角锥创造出类似山峰或峡谷的形式;作为整个建筑结构技术的集中体现的主入口大厅,专门针对该项目研制了“九梁节点”,瑰丽与深邃的空间特点俞隐俞现。

以“世外桃源”为设计理念,贝聿铭不忘结合设计所处的环境与文化;按照日本《自然公园法》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内,建筑高程不得超过13m,可见屋顶面积不得超过200㎡,根据贝老的设计,将建筑的80%都埋藏在了地下,但它并非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原因是开挖地下空间是非常昂贵且缓慢的工程,同时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于是贝聿铭采取了先盖房子后填土的方法,最后种上与原始山林相适应的树木,这样再保证不破坏环境的同时让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