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启军

编者按: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日子,也是“脱贫攻坚·两个一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到来的日子。回首百年,中国乡村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今,独具特色的乡村生活不仅令蜗居在城市的人们感到羡慕,也使身在其中的村人感受到了现今生活与过往生活的显着差异。尽管这样的生活与过去的生活有着相同的地理位置,甚至有着家族血缘上的一脉相承,但因为时代的不同,发生在村人身上,影响到村人内心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而真实存在的。借此,《优雅》杂志将陆续推出中国最美乡村系列,将这些美丽的乡村介绍给国内乃至世界的读者,让人们看到这些乡村如何依托当地资源与特色对村落族群进行改造,成就了一个个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生活的经典案例。这些改造不仅体现在一座座充满艺术与人文特色的建筑上,也体现在因为这些改变,使生活于其间的人们得以自力更生,摆脱贫困,从而进入到一种自循环的良好生活状态中。因此,本期我们特别挑选了四川崇州的道明竹艺村,通过村中“网红”建筑竹里“∞”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向人们展示这种循环所带来的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景。

从高空俯视道明镇,你会发现在一片绿色的竹林中有一座独特的建筑,这里便是竹艺村了。

从成都向西出发,40多公里处,藏着一处现代人的理想田园——道明竹艺村。村落背靠着植被茂密的无根山,面朝着阡陌纵横的川西平原,“竹”赋予了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艺”赋予了它灵活的表现特色。

穿过一条曲折的竹林小径,推开两扇竹篱笆门,似乎穿越了时光。站在不远处的田坎上眺望,网红建筑“竹里”豁然出现在眼前。从上空俯瞰这座建筑,它是一个无限符号“∞”,是太极图案的拓扑变形,象征着崇州道明竹艺村的生活美学:融合与无限。这座极具特色的建筑一经出现便迅速引爆社交圈,吸引游客前往“打卡”。以这座建筑为核心向四周扩散,你会发现竹里只是一个都市田园梦的开始,“竹里乡村野奢度假酒店”、“见外美术馆”、“竹编博物馆”、“三径书院”、“遵生小院”、“归野名宿”,“丁知足非遗体验园”等众多体现艺术和人文的建筑村落如同七星伴月一般,通过融合,衍生出崇州道明竹艺村的新生活方式。这是一种在艺术中生活,在生活里创造艺术的令人羡慕且自足的生活。无疑“网红”经济已经成为崇州道明竹艺村的气色,而2000多年的竹艺传承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则是其底色。道明竹编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相当的艺术气质。对于崇州道明竹艺村的传承者们来说,竹艺本身就是生活,它不仅仅是触手可及的一个竹篮,也是与他们日夜相伴的众多生活物品。他们把属于这个村落、融入血脉的艺术天份,通过一件件继承了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竹编制品,使自己的生活得以艺术化。

竹里入口处的竹编墙,代替普通墙面起到装饰作用的同时更是与道明竹编文化相融合。

当你穿过层层竹影看到如莫比乌环一样的竹里时,这样的竹里却不会让人感觉到突兀与苍白。

曾经凋敝荒凉的乡村,如今成为了人们理想的栖息之地。面对这样的变化,最开心快乐、受益最多的,还应当是当地的村民们。房屋租金、务工、竹编产品等多种收入来源,使这里已成为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典范。

01 微黄的灯光透过竹编,散射出摇曳的光影,让夜里的竹里显得格外温暖。02 阳光肆意撒满罗汉松的枝头,搭配着微风在庭院里微微摇曳。03 不知是否有游人在芝兰相伴下临水而抚琴,但在我心里此处一直有一位琴师犹如古时茶园琴师一般持着傲骨亘古弹唱。04 作为会客的地方当宜简洁而不失其功能性。05 圆形的餐厅包间搭配圆形的吊顶、吊灯和餐桌,整个空间的元素彼此呼应。

06 明亮的灯光从乡村野奢度假酒店的竹编墙里透出,似乎在为行人指引回家的方向。07 独具设计感的归野民宿,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08 到丁知足非遗体验园与正在编织的大爷闲话几句,体味田园牧歌式的生活。09 一座在山水田园间的“见外美术馆”以独特的气质坐落在乡村之间。

掩映在竹林之中的农家小院,古朴而特色鲜明,安静而生机盎然。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安静与闲适,屋前修竹三两根,林下竹桌茶一杯,看的是青山耸翠,观的是田野烂漫,听的是鸟语蝉鸣。这样的美丽场景,已在竹艺村悄然变为现实。